CM-019-V01 引入新的集中供熱一次熱網系統.pdf
1 / 28 CM-019-V01 引入新的集中供熱一次熱網系統 (第一版) 一、 來源和適用 條件 1. 來源 本方法學參考 UNFCCC-EB 的 CDM 項目方法學 AM0058 Introduction of a new primary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第 3.1 版),可在以下網址查詢http//cdm.unfccc.int/ologies/DB/0BHVPTIHMZQGV9QBVC8WK5J0AK3YRQ 2. 定義 建筑 物 一個熱消耗體,可以是 居民 /商業用戶。 既有建筑物 /子 區域 一個熱力站供熱范圍內的建筑,這些建筑 在 本 項目活動開始之前 已 連接至 現有的 獨立 管網 (即 一個現存的鍋爐房) 。 新近建成的建筑( 即在 本 項目活動開始之后建造的位于既有建筑物旁的建筑或用于替代拆毀建筑物的建筑 ) ,如果接入 本 項目活動中為替代現有獨立熱網中老鍋爐房而修建的熱力站的話,則應被視為既有建筑物。 新建筑物 /子區域 1 在 本 項目活動開始之后建造的,在 一個熱 力站供熱范圍內的建筑 。 這些建筑物 修建于在 本 項目活動開始前沒有任何熱網的區域。 3. 適用條件 該方法學適用于引入新的 一級區域供熱 系統為居民或商業用戶供熱的項目活動。其熱源來自于 1 主要來自于一個現存的并網電廠,且在本項目活動開始前,除去為滿足電廠輔助系統運行需要外,該現存的并網電廠不存在抽汽。 本項目活動也可能包括引入新的現代化純供熱鍋爐 2作為 現有 電廠的補充熱源; 或 2 純供熱鍋爐 , 在此種情況下 項目邊界只包括 既有 建筑物。 該方法學 的 適用 需滿足 下列條件 3 項目邊界的地理范圍能夠清晰界定,包括( a)與該 區域供熱 系統 連接 的既 有 和新建筑物的 地理 位置;( b)并能識別鍋爐、 熱力站 和 接入的獨立1只有當新建筑物 50以上的熱能源自項目電廠而不是源自純供熱鍋爐時,其才能被包含在項目活動中(見適用條件)。 2通過對現存的獨立的二級供熱管網的現有鍋爐進行替換或改造或燃料替代的項目活動,項目開發者可以參照方法學 CM-019-V01。 2 / 28 供熱管網 ;( c) 為 一級 區域供熱系統提供熱源的 電廠抽汽裝置 的 地理 位置和相互連接關系。 4 為 區域供熱管網提供熱源 的電廠,在 本 項目活動 開始 之前 必須 在滿足下列條件的情況下 運行至少三年 ? 電廠為一個 并網化石燃料電廠; ? 僅 使用 一種類型的燃料 最多可以使用 1的輔助燃料 來啟動等 ?;鶞示€情景 下的電廠 和項目情景的電廠燃燒同一種化石燃料; ? 本 項目活動不會導致電廠技術壽命延長及電廠整體 產 能 的重大變化; 5 所有化石燃料 純 供熱鍋爐必須按照下列條件運行 ? 提供到區域供熱系統的 熱 只用于民用和 /或商業部門的房屋采暖和 /或熱水供應 , 不用于 工業 生產過程; ? 項目邊界范圍內的每臺鍋爐只 使用 一種燃料 最多可以使用 1的輔助燃料來啟動等 。 該方法學不計入如下潛在的減排量 , 但 包括以下任何 組成 部分 的項目活動 仍然能夠使用該方法學 ? 區域供熱 系統 提供 熱水供應所導致的減排量; ? 將 在基準線情景下 獨立供熱 (如 通過燃煤爐、電器或寓所內獨立鍋爐 供熱 ) 的區域 納入區域 供熱 系統所產生 的減排量; ? 對新居住區的供熱所產生的減排量, 當其 年 供熱量的 50以上源自 純 供熱鍋爐 和 50以下源自 一級 區域供熱系統內的 電廠 時 ; ? 由于 減少 水量流失而降低 熱損耗 和 需求側管理措施 例如建筑保溫 ,使用溫度調節閥 ,計費方式改變 帶來的減排量 。 二、 基準線方法學 1. 項目邊界 項目物理邊界包括 ? 電廠場地,包括 電廠抽汽裝置 和所有 由于項目活動導致發電量和自用電量變化而產生 排放 所涉及到的 連接在一起 的生產設施; ? 為區域供熱系統提供熱能的 純供熱鍋爐 例如 尖峰負荷鍋爐 ; ? 區域供熱 系統,包括輸熱管道 ,熱力站 和現在或將要 接入區域 供熱系統的建筑物。 作為監測計劃的一部分,所有提供到最終用戶的熱能需要在每一個熱力站 i3 / 28 進行測量 。 為此,熱力站供應范圍內的每一個獨立的區域 供熱 管網 都應有 唯一的識別標識 。提供到每一個獨立區域 供熱管網 的 供熱量 應連續測量。圖一 展示 了 區域供熱 系統項目 物理邊界 的界定 , 測量提供到建筑物的熱能( Qj, i)的監測點 和以及 由電廠和純供熱鍋爐 提供到一級 供熱 管網的熱源 監測點 。 4 / 28 圖一 表一 項目邊界內的排放源描述 排放源 溫室氣體種類 包括否 說明理由 /解釋 基 準 線 電力生產的化石燃燒消耗 CO2 是 主要排放源。 CH4 否 為簡化,排除。保守的 。 N2O 否 為簡化,排除。保守的 。 鍋爐房供熱的 化石燃料消耗 CO2 是 主要排放源。 CH4 否 為簡化,排除。保守的 。 N2O 否 為簡化,排除。保守的 。 項 目 活 動 熱電生產的化石燃料消耗 CO2 是 主要排放源 CH4 否 微量排放源,為簡化忽略不計 。 N2O 否 微量排放源,為簡化忽略不計 。 5 / 28 為 區域供熱 系統供熱的純供熱鍋爐的 化石燃料消耗 CO2 是 主要排放源 CH4 否 微量排放源,為簡化忽略不計 。 N2O 否 微量排放源,為簡化忽略不計 。 2. 基準線 情景 識別及額外性論證 項目參與方 應按照 最新版的 “基準線情景 識別與 額外性論證組合工具 ”確定最可信的基準線情景。 首先,對 包括在 項目邊界內 的 所有建筑物 的類別 j 按照以下屬性進行確定 ? 基準線情景下,建筑物接入的供熱系統所使用的 技術 類 型 ; ? 基準線情景下,建筑物接入的供熱系統所使用的 燃料類型 ; ? 建筑物 /子區域類型(如 既有 或新建) 。 建筑物、子區域類型為一級分類, 在此類別下再按照基準線情景下建筑物接入的供熱系統所使用的 技術 類型 和燃料類型 進行 次級分類。 所有的 類別 j 都應在 項目設計文件 中 明確 描述,并 根據 相關文件 論證其合理性 。 分類信息 和論證過程 應立足于從熱 力 /市政規劃當局 所獲得的信息 及 區域供熱 公司所提供的 區域供熱系統 規劃圖 。所有建筑物都應該包含在一個檔案系統中, 并且 將從以上兩種信息來源獲得的信息進行交叉檢查 ,確保信息的一致性。項目設計文件 應明確記錄哪些建筑物包含在哪種類別 j 中。建筑物 分類 應在 基準線識別過程 中進行,是 基準線識別的內容和成果之一。項目參與方應該分別確定具有相似特性的 建筑物 /子區域 的 最可信的基準線情景 3。 步驟 1 識別 基準線情景 可替代 方案 步驟 1a識別擬議的 自愿減排項目 活動 的 識別基準線情景可替代方案 識別項目參與方可得的所有的可 提供與擬議的 自愿減 排項目 活動可比的產出 或服務(如供熱) 的可替代 方案 。 為了識別以上可替代 方案 , 應對 項目活動開始之前 在相關地理范圍內 已經實施的 或正在 實施 的產熱技術或實踐 進行概述 。 應評估以下具有相似特性的 對建筑物 或 子區域供熱的基準線情景 可替代方案 3當按照基準線屬性對建筑物進行準確、清晰分類 j 后,項目活動引入的熱力站 i 應對應于建筑物類別 j 確定特定的監測點。 6 / 28 ( 1) 引入一個新的 由一級管網連接的整體區域 供熱系統 a 擬議項目活動本身但不注冊為 自愿減排項目 活動 ; b 引入 一個 新 的區域 供熱系統, 但其在產熱方面具有不同的配置 ; c 用新的純供熱鍋爐取代現有供熱網中的 純 供熱鍋爐。 ( 2) 繼續運行或 改造 現有 【獨立 的 】 區域 供熱 管網 ( 既有 建筑 物 和新建筑物均可連接至現有區域供熱 管網 )或 新建 【獨立的】 的區域供熱管網(對新建筑 物 而言 ), 并 覆蓋項目邊界內的所有建筑 物, 而不引入一級供熱管網 。 這些 獨立 的區域供熱管網采用如下技術 a 鍋爐房內燃煤鍋爐供熱,通過 小型 輸熱管網向若干建筑物供熱; b 鍋爐房內天然氣鍋爐供熱,通過 小型 輸熱管網向若干建筑物供熱; c 鍋爐房內燃油鍋爐供熱,通過小型輸熱管網向若干建筑物供熱; d 小型的 獨立 的熱電聯產廠供熱; e 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熱,如生物質或 太陽能 集熱器 ,連接至小型輸熱管網。 ( 3) 繼續使用或引入針對單棟建筑物的獨立供熱網 4,使用 a 單棟建筑物燃煤鍋爐; b 單棟建筑物天然氣鍋爐 ; c 單棟建筑物燃油鍋爐。 ( 4) 繼續使用或引入 分 戶供熱方案 5 a 分戶式燃煤 爐; b 分戶式天然氣燃氣爐; c 分戶式燃油爐 ; d 電暖(如低谷電能蓄熱); e 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分戶供熱設施,如太陽能集熱器; f 使用非可再生生物質分戶供熱實施。 步驟 1a 的成果 列出 所識別到的 所有建筑物 或 子區域的現 實可信的基準線情景 替代方案的 清單。 4所有建筑物或子區域,當其最可能的基準線 情景包含在該項中時,應提供獨立的供熱管網的燃料消耗和熱產出的歷史信息。 5所有建筑物或子區域,當其最可能的基準線情景包含在該項中時,應該將其從本項目活動中排除出去。 7 / 28 步驟 1b 符合強制性的法律法規 基準線情景 替代方案 必須遵循 所有 強制性法律法規 的要求, 即便 當這些法律法規 的目標并不在于溫室氣體 減排 ,例如 降低 當地的空氣污染。(這一 步驟 不考慮不具有法律 約束力 的 國家和地方政 策 )。 如果 某一 基準線情景 替代方案并未遵循所有的 強制性法律法規的要求, 則 要論證, 在審查該強制性法律法規所適用的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的當前執行情況的基礎上, 這些 強制性的 法律法規并 未系統地執行 , 對其的不遵循是 廣泛存在 的。 若無法論證 , 則不再對此情景作深入考慮。 步驟 1b 的成果 在考慮國家或地區強制性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基礎上, 列出 符合現行法律法規的項目活動 的 基準線情景 替代方案 。 步驟 2排除面臨 禁止性 障礙的基準線情景 替代方案 通過運用最新版的 “基準線情景識別與額外性論證組合工具 ”“步驟 2-障礙分析 ”排除存在 禁止性 的基準線 情景 替代方案 。 ? 如果經篩選僅剩下一項基準線情景 替代方案 ,且 該方案 不是擬議項目活動本身 但 不作為 自愿減排項目 來實施,那么該 替代方案 就是基準線情景。 ? 如果還剩下 若干 基準線情景 替代方案 , 項目參與方可以選擇 方法一 進行 步驟三(投資分析) 6;或 方法二 選擇 最低排放( 即最保守 的 ) 的可替代方案 作為基準線情景 。 步驟 3投資比較性分析 運用最新版的 “基準線情景識別與額外性論證組合工具 ”“步驟 3-投資分析 ”比較剩余可替代方案在沒有 減排 收入的情況下的經濟吸引力 。投資分析應在每種替代方案的供熱均化成本( USD/GJ)的基礎上 進行, 并應明確說明如下參數 ? 固定投資成本 ( 包括主要 設備 、土建 和安裝成本 ) ; ? 國家 /部門 所適用 的折現率(使用 國債收益率加上適當的 由獨立(財務)專家證實的 風險溢價來反映私營部門 投資 于區域供熱項目的回報要求 ) ; ? 設備效率 ,考慮不同燃料之間的差別; ? 每種 燃料 的當前 價格和未來預期 價格(可變成本)。 未來燃料價格預期 必須由 政府部門或政府間機構的公開官方出版物予以證實。 如果 這類 官方出版物不可得的話 , 則應特別強調在確定每種燃料價格過程中使用的關6若進行投資分析,則應選擇投資比較分析法,將每種替代方案的供熱均化成本( USD/GJ)作為財務指標進行投資比較分析。 8 / 28 鍵邏輯假設和數量 因素 (如國際市場價格,運輸 成本 ,稅收 /補貼水平,當地 價格) 。 并 明確 闡述 哪些 假設和 數量因素具有顯著的 不確定性, 并將這些不確定因素包含在 “步驟 3-投資分析 ”中的敏感性分析 中 ; ? 基于上網電價的 向電網供電的收入 ; ? 燃料運營成本(尤其煤處理的成本) ? 項目壽期 , 等于現有設施的剩余壽期 ; ? 其他運營 和 維護成本,例如渣和灰處理,環境污染費用等。 計算應該考慮新設備在項目活動壽期的 期末 殘值。 項目設計文件 應 提供 所有的假設。 步驟 3 的成果 考慮 敏感性分析結果 后的根據供熱均化成本 對可替代方案的排序 。 ? 如果敏感性分析結果不是確實的,則識別出 最低排放(即最保守的)的可替代方案; ? 如果敏感性分析 結果是確實的 并證實 了投資比較分析的結論,則具有最低供熱均化成本的可替代方案為項目活動的基準線情景。 該方法學僅適用于基準線情景為如下情景的項目 ? 對 既有 建筑物 繼續運行或 改造 現有的 由化石燃料鍋爐供熱的 獨立 的區域 供熱 管 網 , 而不引入 一級供熱管網 ; ? 對新建建筑物 新建 獨立 的 由化石燃料鍋爐供熱的 區域供熱管網 , 而不引入 一級供熱管網 。 3. 額外性 額外性 可按照以下 步驟進行 論證 ,也可以選擇使用最新版的 “額外性論證與評價工具 ”。 步驟 1基準線情景識別 結果 分析 ( 1) 如果 在 按照以上基準線情景識別步驟 1a所識別到的所有可替代方 案中, 擬議的項目活動 是唯一的符合所有 普遍執行的 強制性法律法規的可替代方案 ,則該項目活動不具有額外性。 ( 2) 如果運用 以上部分所描述的 障礙分析來 識別 基準線情景 ,則 a 如果經篩選僅剩下一項可替代方案不受任何障礙的阻止,且該方案為擬議項目活動本身但不作為 自愿減排項目 來實施, 則項目不具有額外性。 9 / 28 b 如果擬議項目在沒有注冊為 自愿減排項目 的情況下存在障礙,那就需要 通過定性或定量分析 解釋 自愿減排項目 注冊 是 如何 降低 障礙的。如果 自愿減排項目 證明能減少項目實施面臨的障礙,則進入 普遍性分析步驟,否則該 項目 活動不具有額外性。 ( 3) 如果運 用 投資 分析 7來 識別 基準線情景, 并且擬議項目活動本身但不作為 自愿減排項目 不存在障礙,那么 a 如果敏感性分析 證實 了投資比較分析的結果,但并 不能排除 具有最低 供熱均化 成本 的可替代方案 是 擬議項目活動本身但不作為 自愿減排項目 , 那么該 擬議項目不具有額外性。 b 否則,進入 普遍性分析步驟 步驟 2普遍性分析 運用最新版 “額外性論證 與 評 價 工具 ”的 “步驟 4-普遍性分析 ”說明擬議項目在東道國 不 是 普遍 實施的 。 4. 基準線排放 基準線排放包含了 燃燒化石能源 產熱過程的排放和發電過程的排放 yELyHGy BEBEBE ,, ?? 1 其中 BE y 第 y 年產熱過程的基準線排放,( tCO2e) BEHG, y 第 y 年產熱過程的基準線排放,( tCO2e) BEEL, y 第 y 年發電過程的基準線排放( tCO2e) 產熱過程基準線排放應按照以下步驟計算 步驟 1產熱過程的基準線排放 來自于產熱過程的基準線排放 計算公式為 ∑ ∑ i j i,j,HG,BLy,i,jy,HG EFQBE 2 其中 7若進行投資分析,則應選擇投資比較分析法,將每種替代方案的供熱均化成本( USD/GJ)作為財務指標進行投資比較分析。 10 / 28 BEHG, y 第 y 年產熱過程的基準線排放,( tCO2e) Qj,i,y 第 y 年從熱力站 i 供給建筑物類別 j 的供熱量估算值,( GJ) EFBL,HG,j,i 在 本 項目活動不存在的情況下,為接入熱力站 i 的類別 j 產熱的CO2排放因子,( tCO2e/GJ) j 項目邊界內按照建筑物類型、鍋爐的技術類型、鍋爐的燃料類型所確定的所有類別 i 項目邊界內的所有熱力站 第 y 年 從熱力站 i 供給建筑物類別 j 的供熱量 y,i,jQ 估算為 y,ij i,ji,jy,i,j QAAQ ∑ 3 其中 Aj,i 連接到熱力站 i 的 j 類建筑物的總室內面積 Qi,y 第 y 年熱力站 i 的供熱量的測量值 ( a) 對于 建筑物類別 j 包含 既有 建筑 物 的 情況 , 從熱力站 i 供給建筑物類別 j 的供熱量應估算為 { }y,i,ji,j,c a p_i n s ty,i,j Q,Qm inQ 4 其中 Qinst_cap,j,i 基準線情景下,每年由現有鍋爐提供到熱力站 i 供熱范圍內的 j類建筑物的最大供熱量( GJ) ,其中 j 屬于熱力站 i 內現有建筑物下的所有次級分類類別。 為了計算 該最大供熱量 , 項目參與方應該 用 熱力站 i 內 供應到建筑物類別 j 的 鍋爐 的 銘牌 裝機 乘以年運營小時數 計算得到 TC A PQ ijijca pin s t ?? ,,,_ 4.a 其中 CAP,j,i 熱力站 i 內的使用燃料 j 的現有鍋爐的銘牌裝機,( GJ/年) 11 / 28 T 年運營小時數,建議缺省值 2000 小時 /年 8 ( b) 對于 建筑物類別 j 包含 新建建筑 物 的情況, 供應到此類 建筑 物 的供熱量由下式估算 若 Qextracted,y QHOB,y,,則 根據上述公式 3 估算 其中 Qextracted,y 第 y 年從熱電聯產電廠抽取的熱量,( GJ) QHOB,y 第 y 年從供熱到一級供熱管網覆蓋面積的所有純供熱鍋爐的總抽汽量,( GJ) 步驟 2基準線供熱 CO2排放因子 基準線情景下產熱 的 CO2排放因子( EFBL,HG,j,i) 應根據熱力站 i 的類別 j 的基準 線情景 分別確定 。 以下因素可能會 影響 CO2排放因子 ? 基準線 情景 下的 技術 效率 ( εHG,BLj,i,); ? 基準線情景下 識別到 的燃料類型及其各自的 CO2 排放系數( COEFBL,HG,j,i) EFBL,HG,j,i計算公式如下i,j,HG,BLi,j,HG,BLi,j,HG,BL εC O E FEF 5 其中 EFBL,HG,j,i 在 本 項目活動不存在的情況下,為接入熱力站 i 的類別 j 產熱的CO2排放因子,( tCO2e/GJ) COEFBL,HG,j,i 在 本 項目活動不存在的情況下,熱力站 i 產熱系統使用的化石燃料的 CO2排放因子( tCO2e/GJ) 8項目開發者若用其他運營小時數,則需要提供相應的證據并考慮季節性變化。 9只有當能論證建筑物 50以上的供熱量 來自于項目電廠而非純供熱鍋爐時(見適用性條件),新建建筑物才能被包含在項目活動中。 12 / 28 εBL,HG,j,i 在本項目活動不存在的情況下,為 j 類 建筑物供熱的供熱系統 i的能源效率 子步驟 2b 燃料排放 因子 對于所有 的類別 j, 當所識別的 基準線情景 為繼續使 用 現有 的化石燃料 鍋爐房產熱或 新建 獨立 的 由化石燃料鍋爐供熱的 區域供熱管網 時 , 項目 參與方 都應 根據 基準線情景中 所識別的 的燃料 類型確定 燃料排放 因子 COEFBL,HG,j,i。 對于所有的類別 j,當所識別的基準線情景不是繼續使用現有的化石燃料鍋爐房產熱或新建 獨立 的 由化石燃料鍋爐供熱的 區域供熱管網時 ,項目參與方都應假設 COEFBL,HG,j,i0 tCO2/GJ10。 步驟 2c 基準線情景下 的鍋爐效率 基準線情景 下 鍋爐房的鍋爐效率應該對每一個類別 j 和每一個熱力站 i分別確定,并在 項目設計文件 中進行描述。 鍋爐的效率 ( εBL,HG,j,i) 一旦被確定 , 在整個計入期內保持不變。 項目參與方可選擇如下方法來確定 鍋爐效率 εBL,HG,j,i ? 使用最新版的 AM0044方法學 “在工業或區域供暖部門中通過鍋爐改造或替換提高能源效率 ”中描述的方法 , 在 本 項目活動開始前于項目現場或其他類似條件的場地對類似鍋爐種類(如新的燃煤鍋爐) 進行 εBL,HG,j,i的樣本 測量 ; ? 運用廠商記錄的 鍋爐效率數據; ? 使用下表 2中所列默認值 11; ? 根據燃料 消耗的歷史數據來確定鍋爐效率。 表 2 不同供熱技術的默認基準效率值 供熱技術 默認 效率 值 現代化鍋爐 100 新天然氣鍋爐 (沒有冷凝器) 92 新燃油鍋爐 90 老 天然氣 鍋爐(沒有冷凝器) 87 新燃煤鍋爐 85 老燃油鍋爐 85 老燃煤鍋爐 80 此方法學中, “老 ”鍋爐指至少使用了 15 年的鍋爐, 較之 更 新 的 鍋爐 為 “新 ”10本方法學只考慮在項目活動不存在的情況下,安裝在鍋爐房的鍋爐供熱所產生的減排。 11 參考方法學附件 1 13 / 28 鍋爐或 “現代化 ”鍋爐 。 項目參與 方 應在 項目設計文件 中 論證 基準線情景下 熱力站 i 下每一種類別 j 的 鍋爐 基準 效率 的 合理性 并證實所選值為保守的 。對于 既有 建筑 物 ,項目參與 方 可 以利用 老 鍋爐效率 值 ,只要能證明根據以下程序論證的 鍋爐的剩余壽期比項目計入期長。對于 既有 建筑 物 ,老鍋爐應該選取鍋爐房內 使用最清潔 燃料 的鍋爐, 并且在 本 項目活動開始前的三年內至少運行過一次 。 為此 ,項目 參與方 需提供基準線供熱系統的 規模 ,典型 壽命 、狀態 和剩余壽期等信息。對于新 建 建筑 物, 應使用新的或現代化鍋爐的效率 。 步驟 3現有 純供熱 鍋爐的壽命 如果 所識別的 基準線情景為繼續使用現有鍋爐 , 項目參與方 則需要 應 根據 EB8 和 EB22 會議的指導意見 ,確定 現有設備 是否 會 在項目壽期內 進行 替代、 翻新 、 改造 現有鍋爐。為了確定在沒有 本 項目活動 情況下 時現有鍋爐何時被替代,項目 參與方 應 在考慮以下 因素 的 前提 下 估計 每種 類別 j 的 供熱 鍋爐的典型技術壽命 ( a) 鍋爐典型的平均技術壽命 ,其 確定 應考慮國家和部門中的普遍 實踐 (例如基于工業調查、統計、 技術 文獻等);或 ( b) 相關責任公司對于鍋爐替換計劃 的實踐,可對其 評估和記錄(例如基于 對 類似 設備 的歷史 替換記錄 ) 每種 類別 j 的 供熱 鍋爐的 典型平均技術壽命應在 項目設計文件 中 進行記錄和 證明。 在 本 項目活動 開始 前 ,項目 參與方 應 確定 類別 j 下 將要被項目 區域供熱 系統取代的每臺鍋爐的使用年限 , 并以鍋爐每年的產熱量 為權重 計算每類 類別 j 下 鍋爐的平均使用年限 。在此基礎上 , 相應 的 每類類別 j 下鍋爐的 平均剩余壽期為鍋爐的典型技術壽期與 類別 j 下鍋爐的 平均使用年限之差值。 項目活動計入期的長度不得超出 計算的 最短的鍋爐 平均剩余壽期。 來自發電的基準線排放 發電的基準線排放 BEEL,y的事后計算 根據項目活動實際 監測到的發電量和上網電量計算,但不能超過項目活動開始前最近三年的歷史年發電量的最大值。 EL,BLy,PAh i s tm a x ,y,EL EF}EG;EGm i n {BE ?? 6 其中 BEEL, y 第 y 年來自發電的基準線排放,( tCO2e) EFBL,EL 發電的基準線排放因子,( tCO2/MWh) 14 / 28 EGPA,y 第 y 年監測到的實際上網電量,( MWh) EGmax,hist 項目活動開始前最近三年的歷史年發電量的最大值,( MWh) ,,,, , .4 4 3 . 61 2 1 0 0 0 F F B L E LB L E LF F B L E L B L E LEFEF NCV ?? ? ? ? 7 其中 EFFF,BL,EL 項目活動開始之前,發電廠使用的化石燃料的 CO2排放因子( tC/質量或體積單位) NCVFF,BL,EL 項目活動開始之前,發電廠使用的化石燃料的凈熱值( TJ/質量或體積單位) ELBL,? 項目活動開始之前,發電廠的效率 項目活動開始之前 發電廠 (沒有抽汽情況下) 的 效率 可以 按照制造商規定程序在電廠開始運營時進行測量,也可以采用制造商提供的在 最佳負荷 下的效率參數值 。 所確定的 電 廠 效率 值應在 項目設計文件 中 記錄 ,并 通常 在整個計 入期內保持不變。然而若在計入期內 采用某技術手段 使項目電廠的 效率 增加 x 個百分點,那么 基準線電廠的 效率 也應該同樣增加 x 個百分點。 5. 項目排放 項目排放 PEy包括 ? 熱電聯產電廠產熱和發電過程中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 CO2排放; ? 純供熱鍋爐 中 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 CO2 排放。 方法學要求使用最新版的 “化石燃料燃燒導致的項目或泄漏二氧化碳排放計算工具 ”進行項目排放計算 ,其中流程 j 代表( a)熱電聯產電廠化石能源的燃燒和( b) 純供熱鍋爐化石能源的燃燒。 PEy 計算為 ?j yiFCPE ,,,其中 PEFC,j,y 按照工具計算。 6. 泄露 泄漏排放由下式計算 yF S ,yE L ,y LELE LE 8 15 / 28 其中 LEy 第 y 年泄漏排放量 ,( tCO2e) LEEL,y 第 y 年項目電廠向電網供電量的減少導致的泄漏排放 , ( tCO2e) LEFS,y 第 y 年燃料轉換導致的泄漏排放量 , ( tCO2e) 項目電廠向電網供電量的減少導致 的泄漏 由于本項目活動的實施,會導致項目電廠向電網供電的減少,進而可能會導致其它聯網電廠供電及 相關排放 的 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泄漏排放量根據下式計算 若 h istyPA EGEG min ,, ? 且 ELBLgrid EFEF ,? 則 ? ? ? ?ELBLg r i dyPAh i s tyEL EFEFEGEGLE ,,m i n ,, ???? 9 其中 LEEL,y 第 y 年項目電廠向電網供電量的減少導致的泄漏排放 ,( tCO2e) EGmin,hist 項目活動開始前最近三年的歷史年供電量的最小值,( MWh) EGPA,y 第 y 年監測到的實際上網電量,( MWh) EFgrid 電網系統的排放因子( tCO2/ MWh) EFBL,EL 發電的基準排放因子,根據基準排放計算中相關步驟計算( tCO2/MWh) 在所有其他情況下 LEEL,y 0 EFgrid的計算使用 UNFCCC 網站發布的最新版的 “電力 系統排放因子的計算工具 ”。 燃料轉換導致 的泄漏 16 / 28 當 項目活動和基準線情景使用同種燃料 時, 就無需計算泄漏。 當 項目活動 包含 主要燃料從煤或油轉換成天然氣(例如從現有 的 燃 煤鍋爐 轉換為 使用天然氣發電的電廠) 時 ,與燃料的生產、加工、運輸和配送相關的上游排放量可能很高 ,需要計算泄漏排放 LEEL,y, 該部分泄漏 需要運用最新版的方法學 CM-012-V01 來計算 。 7. 減排量 減排量由下式計算 yyyy LE-PE-BE ER 10 其中 ERy 第 y 年項目活動的減排量, ( tCO2e) BEy 第 y 年基準線排 放量, ( tCO2e) PEy 第 y 年項目排放量, ( tCO2e) LEy 第 y 年泄漏排放量, ( tCO2e) 8. 不需要監測的數據和參數 本 方法學包括 了 一些參數和變量 ,這些參數和變量 事前確定,或 在 第一份 監測 報告 中確定, 然后在計入其內保持固定不變。 在某些情況下, 也給出了 這些參數的監測 選項 。 數據 /參數 類別 j 下 鍋爐平均剩余壽期 單位 年 描述 鍋爐平均壽期 來源 記錄的 鍋爐信息 測量程序 (如果有) 現有純供熱鍋爐壽期。 對比 所有類別 j 下所有 鍋爐的建造年份信息以及 所有類別 j下的 典型技術壽期( 在考慮 國家和地區實踐情況 的基礎上 估計)。 相關證明呈現在 項目設計文件 中 17 / 28 備注 數據 /參數 CAPj,i 單位 吉焦 /年 描述 熱力站 i 內類別 j 下 現有鍋爐的銘牌 裝機 來源 制造商規格書 測量程序(如果有) 備注 數據 /參數 EGmax,hist 單位 兆瓦時 描述 項目活動開始前最近三年的歷史年 供電量 的最大值 來源 過去 3 年的歷史電量數據 測量程序(如果有) 備注 數據 /參數 EGmin,hist 單位 兆瓦時 描述 項目活動開始前最近三年的歷史年 供電量 的 最 小值 來 源 過去 3 年的歷史電量數據 18 / 28 測量程序(如果有) 備注 數據 /參數 COEFBL,HG,j,i 單位 噸 CO2/吉焦 描述 類別 j 下 產熱 基準燃料 的 CO2排放因子 來源 如果 符合 相關條件 可 使用如下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 使用條件 ( a)燃料供應商提供的發票 所載明的值 優先來源 ( b) 項目 參與方 的測量值 若( a)不可得 ( c) 國家或地區缺省值 若( a)不可得 這些來源僅適用于液體燃料 , 且 應基于良好記錄的 、可靠 的 來源 (如國家能源平衡) d IPCC 缺省值, 95置信區間的 上限 , 見2006IPCC 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的第 2 卷(能源)第 1 章表 1.4 若( a)不可得 測量程序(如果有) 測量一次, 在項目的第一年 測量 對( a)和( b) , 測量應 按照 國家或國際燃料標準 進行 備注 對于( a), 若燃料供應商的發票上 確實 提供 了燃料凈熱值19 / 28 和 CO2排放因子,且這兩 個 值 是 基于 對該特定燃料的測量得出的 ,那么 就應該用這個 CO2排放因子。 如果 CO2排放因子 出自其它來源 或沒有提供 CO2排放因子, 則應采用選項 ( b)、( c)( d) 數據 /參數 εHG,BLj,i 單位 描述 在 本 項目活動 不存在的情況下 , 熱 力站 i、 類別 j 的基準 供熱系統的效率 來源 在項目活動開始前于項目現場或其他類似條件的場地對類似鍋爐種類(如新的燃煤鍋爐)進行 εBL,HG,j,i樣本 測量 測量程序(如果有) 樣本測量 使用 公認 的鍋爐效率測量標準,例如 “蒸汽 ,熱水和高溫傳熱流體用鍋爐熱性能的估算方法標準 ”( BS845) 。 如果可能的話, 優先 使用直接法 ( 用 凈 產 熱量 除以樣本 時間段內 所用燃料 的 能 含 量) ,因為 相對 與 間接法( 確定 燃料供應 量 或 產熱量 和 估算損耗量 ) 它 能夠 更好的反映 樣本時間段內的 平均效率 。 項目設計文件 中應 明確 記錄測量程序和結果以及制造商的 相 關 信息 備注 或者,項目開發方可使用制造商數據或步驟 2c基準線情景下的鍋爐效率 中的缺省值 數據 /參數 EFFF,BL,EL 單位 噸碳 /質量或體積單位 描述 項目活動開始之前,發電廠 使用的 化石燃料的 CO2排放因子 來源 如果符合相關條件可使用如下數據來源 20 / 28 數據來源 使用條件 ( a)燃料供應商提供的發票所載明的值 優先來源 ( b)項目參與方的測量值 若( a)不可得 ( c)國家或地區缺省值 若( a)不可得 這些來源僅適用于液體燃料,且應基于良好記錄的、可靠的來源(如國家能源平衡) d IPCC 缺省值, 95置信區間的 上限 ,見2006IPCC 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的第 2 卷(能源)第 1 章表 1.4 若( a)不可得 測量程序(如果有) 對( a)和( b),測量應按照國家或國際燃料標準進行。 對于( a), 若燃料供應商的發票上確實提供了燃料凈熱值和 CO2排放因子,且這兩個值是基于對該特定燃料的測量得出的,那么就應該用這個 CO2排放因子。如果 CO2排放因子出自其它來源或沒有提供 CO2排放因子,則應采用選項( b)、( c)( d) 。 備注 在第一個監測期固定 數據 /參數 NCVFF,BL,EL 單位 萬億焦耳 /質量或體積單位 描述 項目活動開始 之 前,發電廠 使用的 化石燃料的凈熱值 來源 優先選用燃料 供應商發票 所載明的數值 ,或來源于可 得 的21 / 28 準確可靠的地方 或國家 數據 測量程序(如果有) 使用質量或體積 量表 備注 當地方 或國家 數據不可得時,可使用能代表當地情況的IPCC 缺省排放因子( 使用國家特定值,如果可得的話 ) 數據 /參數 下標 j 單位 描述 在 本項目不存在條件下,按照建筑物類型(新建 /既有)、技術類型、燃料類型所確定的所有類別。對每一個類別 j,所連結的 所有 建筑物都應明確 識別 來源 熱 力或市政規劃當局及區域供熱公司所提供的地圖或區域供熱系統規劃圖 測量程序(如果有) 無 備注 數據應儲存在數據庫 /Excel 表格 中 , 并在第一個 監測 報告期 進行檢查 數據 /參數 下標 i 單位 描述 熱力站 來源 熱力或市政規劃當局及區域供熱公司所提供的地圖或區域供熱系統規劃圖 測量程序(如果有) 備注 數據應儲存在數據庫 /Excel 表格 中 , 并在第一個 監測 報告22 / 28 期 進行檢查 數據 /參數 ηBL,EL 單位 描述 項目活動開始之前 ,發 電廠 的效率 來源 測量程序(如果有) 可以按照 制造商規定程序在電廠開始運營時進行測量,也可以采用制造商提供的在最佳負荷下的效率參數值 備注 通常 在整個計入期內保持不變。然而若在計入期內 采用某技術手段 使項目電廠的 效率 增加 x 個百分點,那 么 基準線電廠的 效率 也應該同樣增加 x 個百分點。 三、 監測方法學 1. 監測 程序 本方法學的監測內容包括 為 計算基準線 排放 和項目排放 所需 參數 的監測 。 作為監測計劃的一部分, 應在 每個熱力站 i 監測 提供到最終用戶的所有供熱量 。 應連續監測提供到 每一個連結 至 熱力站 i 的 獨立的區域供熱管網的供熱量 。若 計入期內監測點 點發 生了 改變 (如, 由于供熱管網 的改變)或增加 (如由于項目邊界內新建建筑物) , 則應 在 項目設計文件 和監測 報告 中應明確 記錄 。 熱計量表 的安裝 應 保證 只 能夠 監測到 項目邊界內 對房屋 采暖 的 供熱量和 額外 為滿足 熱水需求的供熱量。 所有的監測數據都應記錄在電子數據庫 (如 Excel 表格)中 ,包括具體的測量點、變量的名稱和描述、 相應的數值和單位 以及測量時間、測量周期和負責測量和記錄的人員。每個監測報告 中都 應包括 對 完整數據庫 的提取 。 確定基準線排放所需要 監測 的數據 ? 在 每個熱監測點 i 監測到的每年由 區域 供熱系統 提供 的供熱量 為此,每個 監測 點 都 應安裝測量儀表 。 相應的熱 能 傳輸必須 連續測量并 保證每23 / 28 年 記錄 一次 。 測量儀表讀數應記錄在 以上 提到的數據庫中 。測量儀表讀數 應 與電廠抽汽量測量表讀數、燃料消耗量和熱力發票進行交叉檢查,以 確保熱量記錄合理可靠。此外,相關測量儀表應定期維護和 校驗 以減少測量的不確定性; ? 項目活動的發電量。 確定項目排放所需 要 監測的數據 ? 計算項目排放量所需 要 監測的參數,請參考最新版 “化石燃料燃燒導致的項目或泄漏二氧化碳排放計算工具 ”。 2. 監測的數據和參數 數據 /參數 Qextracted,y 單位 吉焦 描述 第 y 年 從 熱電聯產電廠 抽 汽的抽汽量 來源 位于換熱器 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