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實施方案.pdf
1附件一附件一附件一附件一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實施方案萬家企業是指年綜合能源消費 量 1萬噸標準煤以上以及有 關 部 門 指 定 的 年 綜 合 能 源 消 費 量 50噸 標 準 煤 以 上 的 重點用能單位。初步統計, 201年全國共有 170家左右 。 萬家 企 業 能 源 消 費 量 占 全 國 能 源 消 費 總 量 的 60以 上 , 是 節 能工作的重點對象 。 抓好萬家企業節能管理工作 , 是實現 “ 十二五 ” 單位 GDP能耗降低 16、單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降 低17約 束 性 指 標 的 重 要 支 撐 和 保 證 。 根 據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和 “ 十二五 ”節 能 減 排 綜 合 性 工 作 方 案 , 國 家 組 織 開 展 萬 家 企 業 節 能 低碳行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一、萬家企業范圍一、萬家企業范圍一、萬家企業范圍一、萬家企業范圍納 入 萬 家 企 業 節 能 低 碳 行 動 的 企 業 均 為 獨 立 核 算 的 重點用能單位,包括(一 ) 201年綜合能源消費量 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二 ) 201年綜合能源消費量 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客運 、 貨運企業和沿海 、 內河港口企業 ; 或擁有 60輛及以上車輛的客運、貨運企業,貨物吞吐量 5千萬噸以上的沿海 、2內河港口企業; (三 ) 201年綜合能源消費量 5千噸標準煤及以上的賓館 、 飯店 、 商貿企業 、 學校 , 或營業面積 8萬平方米及以上的 賓 館 飯 店 、 5萬 平 方 米 及 以 上 的 商 貿 企 業 、 在 校 生 人 數 1萬人及以上的學校。 萬 家 企 業 具 體 名 單 由 各 地 區 節 能 主 管 部 門 會 同 有 關 部門根據以上條件確定并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 , 國家發展改革委 匯 總 后 對 外 公 布 。 為 保 持 萬 家 企 業 節 能 低 碳 行 動 的 連 續性,原則上 “ 十二五 ” 期間不對萬家企業名單作大的調整 。萬家企業破產 、 兼并 、 改組改制以及生產規模變化和能源消耗發生較大變化 , 或按照產業政策需要關閉的 , 由各地省級節能主管部門自行調整并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 。 “ 十二五 ”期 間 新 增 重 點 用 能 單 位 要 按 照 本 實 施 方 案 的 要 求 開 展 相 關工作。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 依法強化政府對重點用能單位的節能監管 , 推動萬家企業加強節能管理 , 建立健全節能激勵約束機制 , 加快節能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 , 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實現 “ 十二五 ” 節能目標做出重要貢獻。3(二)基本原則 1、 企 業 為 主 , 政 府 引 導 。 萬 家 企 業 節 能 低 碳 行 動 以 企業為主體 , 政府相關部門通過指導 、 扶持 、 激勵 、 監管等措施,組織實施。2、 統 籌 協 調 , 屬 地 管 理 。 國 家 發 展 改 革 委 負 責 萬 家 企業節能行動的指導協調,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協同推進 。 地方節能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 , 做好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的實施工作 。 中央企業接受所在地區節能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的監管,嚴格執行有關規定。 3、 多 措 并 舉 , 務 求 實 效 。 綜 合 運 用 經 濟 、 法 律 、 技 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 強化責任考核 , 落實獎懲機制 , 推動萬家企業采取有效措施 , 切實加強節能管理 , 推廣先進節能技術 , 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節能效果 。(三)主要目標 萬家企業節能管理水平顯著提升 , 長效節能機制基本形成 ,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 主要產品 ( 工作量 ) 單位能耗 達 到 國 內 同 行 業 先 進 水 平 , 部 分 企 業 達 到 國 際 先 進 水 平 ?!?十二五 ” 期間,萬家企業實現節約能源 2.5億噸標準煤 。三、萬家企業節能工作要求三、萬家企業節能工作要求三、萬家企業節能工作要求三、萬家企業節能工作要求(一 ) 加強節能工作組織領導 。 萬家企業要成立由企業主要負責人掛帥的節能工作領導小組 , 建立健全節能管理機構 。 設立專門的能源管理崗位 , 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 , 加強4對能源管理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培訓 。 開展能源管理師試點地 區 企 業 的 能 源 管 理 負 責 人 須 具 有 節 能 主 管 部 門 認 可 的 能源管理師資格。 (二 ) 強化節能目標責任制 。 萬家企業要建立和強化節能目標責任制,將本企業的節能目標和任務,層層分解 , 落實到具體的車間 、 班組和崗位 。 要將節能目標的完成情況納入員工業績考核范疇,加強監督,一級抓一級,逐級考核 ,落實獎懲 。 萬家企業 “ 十二五 ” 年度節能目標完成進度不得低于時間進度。 (三 ) 建立能源管理體系 。 萬家企業要按照 能源管理體 系 要 求 ( GB/T231) , 建 立 健 全 能 源 管 理 體 系 , 逐 步 形成自覺貫徹節能法律法規與政策標準 , 主動采用先進節能管理方法與技術 , 實施能源利用全過程管理 , 注重節能文化建設的企業節能管理機制 , 做到工作持續改進 、 管理持續優化 、能效持續提高。 (四 ) 加強能源計量統計工作 。 萬家企業要按照 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 ( GB1767)的要求 , 配備合理的能源計量器具,努力實現能源計量數據在線采集 、實時監測。要創造條件建立能源管控中心,采用自動化 、 信息化技術和集約化管理模式,對企業的能源生產、輸送 、 分配 、 使用各環節進行集中監控管理 。 建立健全能源消費原始記錄和統計臺帳 , 定期開展能耗數據分析 。 要按照節能主管5部門的要求 , 安排專人負責填報并按時上報能源利用狀況報告。 (五 ) 開展能源審計和編制節能規劃 。 萬家企業要按照企業能源審計技術通則 ( GB/T176) 的要求 , 開展能源審計 , 分析現狀 , 查找問題 , 挖掘節能潛力 , 提出切實可行的節能措施。在能源審計的基礎上,編制企業 “ 十二五 ” 節能規劃并認真組織實施 。 各企業要在本實施方案下發的半年內 , 將能源審計報告報送地方節能主管部門審核 , 審核未通過的 , 應在告知后的 3個月內進行修改或補充 , 并重新提交 。(六 ) 加大節能技術改造力度 。 萬家企業每年都要安排專門資金用于節能技術進步等工作 。 要加強節能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 , 積極采用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中推薦的技術 、 產品和工藝 , 促進企業生產工藝優化和產品結構升級 。 要加快實施能量系統優化 、 余熱余壓利用 、 電機系統節能 、 燃煤鍋爐 ( 窯爐 ) 改造 、 高效換熱器 、 節約替代石油等重點節能工程。要積極開展與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的合作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施節能改造。 (七 ) 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設備和生產工藝 。 萬家企業要依照法律法規 、 產業政策和政府規劃要求 , 按期淘汰落后產能 , 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設備和生產工藝 。 要加快老 舊 電 機 更 新 改 造 , 積 極 使 用 國 家 重 點 推 廣 的 高 效 節 能 電機。交通運輸企業要加快淘汰老舊汽車、船舶和黃標車 , 調6整運力結構。 (八 ) 開展能效達標對標工作 。 萬家企業主要工業產品單耗應達到國家限額標準 , 有地方能耗限額標準的 , 要達到地方標準 。 客貨運輸企業要嚴格執行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 。 要學習同行業能效水平先進單位的節能管理經驗和做法,積極開展能效對標活動,制定詳細的能效對標方案 ,認真組織實施 , 充分挖掘企業節能潛力 , 促進企業節能工作上水平 、 上臺階 。 集團企業要組織各下屬企業開展能效競賽活動。 (九 ) 建立健全節能激勵約束機制 。 萬家企業要建立和完善節能獎懲制度 , 將節能任務完成情況與干部職工工作績效相掛鉤 , 并作為企業內部評先評優的重要指標 。 安排一定的節能獎勵資金 , 對在節能管理 、 節能發明創造 、 節能挖潛降耗等工作中取得優秀成績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獎勵 , 對浪費能源或完不成節能目標的集體和個人給予懲罰。 (十 ) 開展節能宣傳與培訓 。 萬家企業要提高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 , 積極參與節能減排全民行動 , 加強節約型文化建設 , 增強員工節能的社會責任感 。 要組織開展經常性的節能宣傳與培訓 , 定期對能源計量 、 統計 、 管理和設備操作人員 、 車船駕駛人員等開展節能培訓 , 主要耗能設備操作人員未經培訓不得上崗 。 賓館飯店 、 商貿企業要加強對消費者的節能宣傳 , 學校要把節能教育 、 環境教育納入素質教育7體系 , 積極開展內容豐富 、 形式多樣的節能教育 、 環境教育宣傳活動。四、相關部門工作職責四、相關部門工作職責四、相關部門工作職責四、相關部門工作職責(一 ) 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強統籌協調 , 綜合考慮萬家企業區域分布 、 能源消費量 、 節能潛力等因素 , 將萬家企業節能目標分解落實到各省 、 自治區 、 直轄市 。 會同有關部門指導 、 監督各地區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 , 將萬家企業節能 目 標 完 成 情 況 和 節 能 措 施 落 實 情 況 納 入 省 級 政 府 節 能 目標責任考核評價體系 。 每年匯總并公布各地區萬家企業節能目標考核結果 , 主要公告各省 、 自治區 、 直轄市萬家企業節能目標考核總體情況 , 中央企業節能目標完成情況 、 未完成年度節能目標的企業名單 , 并將考核結果抄送國資委 、 銀監會等有關部門 。 推動建立萬家企業能源利用狀況在線監測系統 , 會同國家統計局 , 編制發布萬家企業能源利用狀況報告 。研究建立萬家企業節能量交易制度,開展相關試點工作。(二 ) 各省 、 自治區 、 直轄市節能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指導和統籌推進本地區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 。 會同相關部門將國家下達的本地區萬家企業節能目標分解落實到企業 , 做好監督、考核工作。督促萬家企業建立健全能源管理體系 、落實能源審計和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 , 強化對萬家企業的節能監察 。 每年 3月底之前 , 完成本地區萬家企業節能目標8責任考核 , 公告考核結果 , 并于 4月底前將考核結果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 (三 ) 工業和信息化 、 教育 、 交通運輸 、 住房和城鄉建設、商務、能源主管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加強行業指導 ,強化行業監管,督促行動方案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發 展 改 革 、 財 政 部 門 要 加 大 預 算 內 投 資 和 節 能 專 項 資金 、 減排專項資金對萬家企業節能工作的支持力度 , 強化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質檢部門要依據 能源計量監督管理辦法 、 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 、 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監督管理辦法 和相關節能技術規范等要求 , 加強對萬家企業能源計量器具及高耗能特種設備的配備 、 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和節能監管。 統計部門要做好萬家企業節能統計工作 , 及時向節能主管部門通報企業相關數據。 國 務 院 國 資 委 要 將 中 央 企 業 節 能 目 標 完 成 情 況 納 入 企業業績考核范圍 , 作為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評價考核的重要內容 , 建立完善問責制度 , 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 地方國資委要相應加強對地方國有企業的節能考核,落實獎懲機制。銀監會要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 , 商業可持續的原則 , 加大對萬家企業節能項目的信貸支持 , 在企業信9用評級 、 信貸準入和退出管理中充分考慮企業節能目標完成情況 , 對節能嚴重不達標且整改不力的企業 , 嚴格控制貸款投放。 (四 ) 各級節能監察機構要加大節能監察力度 , 依法對萬家企業節能管理制度落實情況 、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與審查情況 、 能耗限額標準執行情況 、 淘汰落后設備情況 、節 能 規 劃 落 實 情 況 等 開 展 專 項 監 察 , 依 法 查 處 違 法 用 能 行為。(五 ) 節能中心等服務機構要配合節能主管部門 , 落實實施方案。傳播推廣先進節能技術,組織開展節能培訓 , 指導 萬 家 企 業 定 期 填 報 能 源 利 用 狀 況 報 告 、 完 善 節 能 管 理 制度、開展能源審計、編制節能規劃。(六 ) 有關行業協會要跟蹤研究國內 、 國際先進能效水平和節能技術 , 指導企業開展能效對標工作 , 為企業節能管理、技術開發和節能改造提供咨詢和培訓。五、保障措施五、保障措施五、保障措施五、保障措施(一 ) 健全節能法規和標準體系 。 修訂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 、 能效標識管理辦法 、 節能產品認證管理辦法以及建筑節能標準和設計規范等部門規章 。 加快制 ( 修 ) 訂高耗能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限額、產品能效等強制性國家標準 ,提高準入門檻 。 完善機動車燃油消耗量限值標準 。 鼓勵地方依法制定更加嚴格的節能地方標準。10(二 ) 加強節能監督檢查 。 組織對萬家企業執行節能法律法規和節能標準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 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 對未按要求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 , 依法吊銷排污許可證 、生產許可證和安全生產許可證 ; 對違規使用明令淘汰用能設備的企業 , 限期淘汰 , 未按期淘汰的 , 依法責令其停產整頓 。對能源消耗超過國家和地區規定的單位產品能耗(電耗 ) 限額標準的企業和產品 , 實行懲罰性電價 , 并公開通報 , 限期整改 。 對未設立能源管理崗位 、 聘任能源管理負責人 , 未按規定報送能源利用狀況報告或報告內容不實的單位 , 按照節能法相關規定對其進行處罰。 (三 ) 加大節能財稅金融政策支持 。 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財政節能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 , 加快節能重點工程實施。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要繼續支持企業實施節能項目 。 落實國家支持節能所得稅 、 增值稅等優惠政策 , 積極推進資源稅費改革。加大各類金融機構對節能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 ,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適合節能項目特點的信貸管理模式 。 引導各類社會資金 、 國際援助資金增加對節能領域的投入 。 建立銀行綠色評級制度 , 將綠色信貸成效與銀行機構高管人員履職、機構準入、業務發展相掛鉤。 (四 ) 建立健全企業節能目標獎懲機制 。 探索建立重點耗能企業節能量交易機制 。 對在節能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 對未完成年度節能目標責任的萬家企1業 , 由地方節能主管部門對其強制開展能源審計 , 責令限期整改 , 并通過新聞媒體進行曝光 , 金融機構要對其實施限制性貸款政策。對未完成節能目標的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 , 要在經營業績考核中實行降級降分處理 , 并與企業負責人薪酬緊密掛鉤。 (五)加強節能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節能管理、監察 、服務 “ 三位一體 ” 的節能管理體系 , 加強政府節能管理能力建設,完善機構,充實人員。加強節能監察機構能力建設 ,明確基本條件及要求 , 建立和完善覆蓋全國的省 、 市 、 縣三級節能監察體系。配備監測和檢測設備,加強人員培訓 , 提高執法能力 。 建立企業能源計量數據在線采集 、 實時監測系統。(六 ) 強化新聞宣傳和輿論監督 。 新聞媒體要積極宣傳節 能 的 重 要 性 和 緊 迫 性 , 報 道 萬 家 企 業 節 能 行 動 的 先 進 典型 、 先進經驗 、 先進技術 , 普及節能知識和方法 , 曝光和揭露浪費能源的反面典型 , 公布未完成節能目標的萬家企業名單,追蹤報道節能整改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