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種植戶對氣候變化及氣象災害的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研究.pdf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8.158宋臻 , 史興民 , 李歡娟 , 等 . 櫻桃種植戶對氣候變化及氣象災害的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研究 [J].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 2019, 15 3 313-325Song Z, Shi X M, Li H J, et al. Cherry growers’ efficacy perception of adaptive behaviors to climate change an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J].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9, 15 3 313-325櫻桃種植戶對氣候變化及氣象災害的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研究宋 臻,史興民,李歡娟,陳謝揚,高 瑩陜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西安 710119氣候變化研究進展第 15 卷 第 3 期 2019 年 5 月 CLIMATE CHANGE RESEARCHVol. 15 No. 3May 2019摘 要 在全球氣候變化及氣象災害頻發的背景下,農戶的適應行為受到了眾多學者的關注,而適應行為的效能感知關系到農戶能否準確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帶來的影響,從而提高適應能力,降低生計風險?;陉兾魇“茁乖貐^ 9 個村落的相關統計數據,運用計劃行為理論和路徑分析法辨識櫻桃種植戶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的影響因素,繼而利用有序 logistic回歸模型探究櫻桃種植戶屬性、氣候變化感知及櫻桃不同生長階段的氣象災害感知對較弱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的影響機制。結果表明櫻桃種植戶的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對適應行為效能的感知程度都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較弱的適應行為效能感知主要受到櫻桃種植戶年齡、家庭農業收入、近 30 年本地氣候變暖感知以及本地霜凍感知的顯著正向影響。最后,基于以上結論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關鍵詞 氣候變化;氣象災害;適應行為效能感知;計劃行為理論( TPB;有序 logistic 回歸收稿日期 2018-11-09; 修回日期 2018-12-29資助項目 “十三五”國家重大研發計劃 ( 2017YFC05047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41571260;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 15YJCZH141;陜西 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項目( 2019JM-405)作者簡介 宋臻,女,碩士研究生;史興民(通信作者 ,男,教授, 引 言IPCC 第五次評估報告( AR5)指出,氣候變化及其引發的氣象災害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生計構成嚴重威脅[1]。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由于其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大多數,經濟和社會基礎都較為薄弱,因此敏感性和脆弱性表現得更為明顯[2]。在這種背景下,適應成為應對氣候變化以及氣象災害的必經之路[3]。國內外學者圍繞農戶適應氣候變化的問題展開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在理論構建方面,有學者建立了農戶的氣候變化感知與適應決策關系模型以及人類能動適應氣候變化的社會認知過程模型[4-5],也有研究指出了農戶適應氣候變化時會面臨一系列障礙,并建立了適應氣候變化的障礙關系模型[6-7]。在實踐探索方面,研究者認為,面對復雜多樣的氣候變化形式,農戶應根據具體地域的氣候變化特征采取相應的適應對策[6,8-9],從資金、信息、技能等方面提高農戶個人和家庭的應對能力[10-12],從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角度完善農業種植制度[13-14]。為了能夠深入了解農戶采取適應行為的動機和取向,不僅需要研究他們面對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時選擇什么樣的適應行為,也需要分析他們如何評價自己選擇的適應行為,即農戶對適應行為的效能感知,這將直接影響農戶采取適應行為的動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9 年314氣 候 變 化 適 應圖 1 調查地點分布圖Fig. 1 Location of survey sites機和取向[15]。但是,現有研究較多地關注農戶對氣候變化的具體適應策略,而關于農戶對這些策略的效能感知的研究還非常有限[16]。農戶是適應氣候變化與氣象災害的主體,根據其產業重點,可將農戶分為不同的類別,學者們也圍繞不同類別的研究主體展開了相關研究。有的研究圍繞種植糧食作物的糧農[17-19],有的研究則將關注點放在了牧民身上[20-21],也有研究涉及沿海地區的漁民[9]。但是,當前很少有針對果農的研究,尤其缺少對果農的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研究。近些年,陜西省的水果種植面積和產量穩居全國前列,在省內眾多的果品中,西安市灞橋區的櫻桃種植歷史最為悠久。灞橋櫻桃先后被農業部和國家技術質量監督局評定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灞橋區白鹿原現代農業示范園的“白鹿原”牌甜櫻桃被列為西安市名牌產品,通過了國家有機食品轉換認證[22]。但是,櫻桃的種植對氣候條件要求很高,既不耐旱也不耐澇。當土壤水分過低時,由于供水不足,新梢生長會受到抑制;土壤水分過高時,常引起枝葉徒長,不利于結果。同時,在果樹萌芽、開花到幼果生長的不同時期對溫度的要求也不同?;ㄆ诘囊归g最低溫度不應低于 5℃,白天最高溫度要小于 23℃;果實發育到成熟期的適宜溫度為 20℃。櫻桃這種敏感性特質,在氣候發生變化時極易形成災害性后果[23]。因此,研究櫻桃種植戶的適應行為效能感知對提高果農適應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的能力,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適應行為,保持櫻桃穩產增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4]。本文以白鹿原為研究區域,基于櫻桃種植戶的調查數據,探討在全球變化的大背景下櫻桃種植戶應對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采取的適應行為以及對其效能的感知,辨析產生較弱程度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的影響因素,以期為果農主動采取有效的適應行為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適應政策提供有益借鑒。1 研究區域概況白鹿原是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東南的黃土臺塬( 109° 06′ ~ 109° 39′E, 34° 12′ ~ 34° 36′N,南依秦嶺 , 北臨灞河,東西長約 25 km,寬 6 ~ 9 km,面 積 263 km2(圖 1。塬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海拔 680 ~ 780 m,東北側高出灞河 240 ~ 320 m[25]。氣候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熱、干、濕變化明顯,四季分明。歷年日照時數范圍為 1725 ~ 2260 h,櫻桃萌芽至成熟期平均日照時數為 410 h,年均溫為 7 ~ 14℃,光照條件好,熱量資源充足,能夠滿足櫻桃生長發育階段對光照和熱量條件的要求。降水具有明顯的季節性,3 月底至 4 月降水最少, 5 月降水最多,年降水量為 600 mm,滿足了櫻桃生長期間的水分需求[23]。40?N109?6′E34?12′N34?12′N陜西省行政區劃灞橋區調查地點109?9′E35?N109?6′E 109?9′E105?E 110?E40?N35?N105?E 110?E區縣邊界河流高程 /m11313580.375.75 1.5 2.25 3 3 期 315宋臻,等櫻桃種植戶對氣候變化及氣象災害的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研究① 1 畝 0.0667 hm2。目前,灞橋區櫻桃種植面積近 4 萬畝①,掛果面積可達 3.9 萬畝,總產量近 3 萬 t[26],其中,白鹿原櫻桃種植面積為 2.9 萬畝。櫻桃產業已成為灞橋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項目的支柱產業,形成了西北地區最大的櫻桃產業基地,并被確立為隴海線東段重點早熟栽培區,每年都為當地櫻桃種植戶帶來可觀的收益[23]。2 數據資料與研究方法2.1 數據來源此次調查于 2017 年 11 月進行,涉及白鹿原上的金星村、龍灣村、西車村、小康村、南寨村、伍坊村、夏寨村、鮑旗寨村、狄寨村共 9 個村落,主要采取半結構式深度訪談和參與式農村評估法( PRA)進行調查。通過參閱相關研究成果,將問卷內容分為 4 個部分 1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對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的感知; 2 氣候變化及氣象災害感知變量; 3 適應行為參與變量; 4 個人基本資料。正式調查開始前先進行了小樣本的預調查,并根據預調查結果對一些設計不合理和不明確的題項進行了修正,以保證問卷質量。農戶抽樣上盡量覆蓋不同家庭特征和不同收入狀況的農戶??偣舶l放問卷 370 份,扣除未收回和答項有遺漏者,有效問卷 318 份,有效率為 85.9。在 318 個調查樣本中,男性有 162 位,占樣本總數的 50.9;女性有 156 位,占 49.1。年齡在 60 歲以上的受訪者最多,占總數的 54.7。近半數受訪者的文化程度為初中( 48.1,其次是小學及以下( 25.8。櫻桃種植面積多在1.95 ~ 4.05 畝之間( 41,種植時間多為 10 年( 19.2,其次是 5 年( 11.9。家庭農業收入每年在一萬元以下的占 46.9,兩萬元以內的累計占 82.7。家庭非農業收入每年在一萬元以下的占 68.6,兩萬元以內的累計占 83.6。將此次調查的櫻桃種植戶信息與灞橋區的統計資料進行對比發現,這部分調查樣本可以較好地反映研究區內櫻桃種植戶的基本情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2 研究方法2.2.1 變量說明櫻桃種植戶應對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的適應行為主要有 11 種,分別是關注天氣預報等媒體信息、施肥料(化肥和農家肥 、更換櫻桃品種、增加農藥使用量、增加灌溉次數、主動給樹干噴刷防凍劑、果園中點明火和熏煙、搭建大棚防霜凍、建造防護林 / 設立防風防霜凍屏障、及時鋤地和買保險。在調查櫻桃種植戶的適應行為效能感知時,運用李克特五級量表進行評價量化,從 1 到5 依次表示“無效”“比較無效”“一般”“比較有效”和“非常有效”,受訪者被要求用以上5 個分值來表明自己對問卷相應問題的回答。對每一位受訪者所選的 11 種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的分值求和得到總分,最小值為 20,最大值為 51,平均值為 40。在此基礎上選取≤ 40 的調查樣本作為效能感知程度較弱的分析對象,即因變量;選取櫻桃種植戶屬性、氣候變化及氣象災害感知作為決定效能感知程度較弱的因素,即自變量。其中,櫻桃種植戶屬性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種植櫻桃面積、種植櫻桃時間、家庭農業收入和家庭非農業收入,氣候變化感知包括近 30 年本地氣候變暖感知、本地夏季平均氣溫感知、本地冬季平均氣溫感知、本地年平均降水感知、本地干旱感知和本地霜凍感知,氣象災害感知包括開花期低溫陰雨 / 霜凍對櫻桃坐果率影響、幼果硬核期干旱對櫻桃產量影響、成熟期連陰雨對櫻桃產量影響和冰雹對櫻桃產量影響。具體變量定義見表 1。2.2.2 計劃行為理論計劃行為理論( TPB)是社會心理學領域解釋個體行為決策的重要理論,由心理學家 Ajzen在理性行為理論( TRA)的基礎上發展起來[27],并廣泛用于研究農戶的意圖和行為[28]。計劃行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9 年316氣 候 變 化 適 應為理論對于實施特定行為的決定因素行為意愿的評估和預測是基于以下 3 個維度行為態度( ATT,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級的;主觀規范( SN,即個人在采取某一特定行為時對感受到的社會壓力的認知;知覺行為控制( PBC,即個人預期在采取某一特定的行為時自己所感受到的可以控制或掌握的程度。計劃行為理論認為,行為意愿由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3 個因素決定,如果人們對即將采取的行為持積極的態度且認為自己有能力實現自身意圖,同時其他人也希望他們采取這樣的行為并給予大力支持,那么他們就會表現出對環境有益的行為[29-31]。適應行為效能感知是關于所采取的適應行動對保護自己或他人免受威脅的有效性或預期結果的感知[32]。計劃行為理論關注隱藏在櫻桃種植戶決策行為下的動機,為考察具體適應行為選取的驅動力提供了一個合適的理論基礎?;谟媱澬袨槔碚摽蚣?,既可以明確櫻桃種植戶采用某個適應行為的意圖強度,還可以探討其行為態度、主觀規范以及知覺行為控制對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的決定性作用,因此,該理論適用于對櫻桃種植戶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的研究[28]?;谟媱澬袨槔碚?,本表 1 變量定義Table 1 Definitions of selected variables變量類別 變量定義適應行為效能感知櫻桃種植戶屬性氣候變化感知氣象災害感知標準差均值1 無效; 2 比較無效; 3 一般; 4 比較有效; 5 非常有效1 女; 2 男1 0 ~ 30 歲; 2 31 ~ 40 歲; 3 41 ~ 50 歲; 4 51~ 60 歲; 5 60 歲以上1 小學及以下; 2 初中; 3 高中; 4 中專; 5 大專及以上1 0 ~ 5; 2 5 ~ 10; 3 10 ~ 15; 4 15 ~ 20; 5 20 以上1 0 ~ 5; 2 5 ~ 10; 3 10 ~ 15; 4 15 ~ 20; 5 20 以上1 1 萬以下; 2 1 萬~ 2 萬; 3 2 萬~ 3 萬; 4 3 萬~ 4 萬; 5 4 萬以上同上1 非常不同意; 2 不同意; 3 保持中立; 4 同意; 5 非常同意1 下降很多; 2 下降一些; 3 基本不變; 4 升高一些;5 升高很多同上1 減少很多; 2 減少一些; 3 基本不變; 4 增加一些;5 增加很多同上同上1 無影響; 2 影響不大; 3 影響一般; 4 影響較大;5 影響很大同上同上同上3.611.494.062.111.372.561.801.543.973.873.173.343.383.053.913.774.272.680.4770.5011.1240.9460.5681.0880.9670.9281.1921.1870.9641.0060.9100.7180.9780.8930.7881.206( Y)性別( X1)年齡( X2)文化程度( X3)種植櫻桃面積( X4) / 畝種植櫻桃年限( X5) / 年家庭農業年收入( X6) / 元家庭非農業年收入( X7) / 元近 30 年本地氣候變暖感知( X8)本地夏季平均氣溫感知( X9)本地冬季平均氣溫感知( X10)本地年平均降水感知( X11)本地干旱感知( X12)本地霜凍感知( X13)開花期低溫陰雨 / 霜凍對櫻桃坐果率影響( X14)幼果硬核期干旱對櫻桃產量影響( X15)成熟期連陰雨對櫻桃產量影響( X16)冰雹對櫻桃產量影響( X17)變量名稱3 期 317宋臻,等櫻桃種植戶對氣候變化及氣象災害的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研究文構建了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及知覺行為控制對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的路徑分析模型。通過借鑒計劃行為理論的量表,同時結合櫻桃種植戶對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感知的獨特性,設計了路徑分析模型中變量的測量題項。這些題項在用于正式調查前先進行了小樣本的預調查,并依據預調查結果對部分題項進行了修正,完善了量表內容,最終形成了如表 2 所示的量表。2.2.3 有序 logistic 回歸本文關于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的變量屬于有序的類別變量,因此可以運用有序 logistic 回歸分析影響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的因素。櫻桃種植戶的適應行為效能感知有 5 個等級,則可建立累計logistic 模型其中 Pj PYj, j1, 2, 3, 4, 5,表示適應行為效能感知是 j 級別時的概率; X 表示影響櫻桃種植戶對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的因素,β是一組與 X 對應的回歸系數,αj是模型的截距。LogitPj ln αj βX。 1P Y ≤ jP Y ≥ j 13 結果與分析3.1 櫻桃種植戶對氣候變化及氣象災害的感知3.1.1 櫻桃種植戶對氣候變化的感知根據問卷調查結果計算出氣候變化感知中每個變量的加權平均數作為感知指數,取值范圍介于 1 ~ 5 之間,結果如圖 2 所示。白鹿原的櫻桃種植戶對本地氣候變暖持認同態度(感知指數3.97,其中,“同意”為 43.1,“非常同意”為38.1,多數人感知到本地近 30 年的氣候呈現出變暖趨勢。對于夏季平均氣溫的變化,櫻桃種植戶的感知一致性比較高(感知指數 3.87,其中,“升高一些”為 45.6,“升高很多”為 32.4,大部分人認為夏季平均氣溫升高了,但對冬季平均氣溫變化感知的一致性相對較低(感知指數3.17,其中,“升高一些”為 41.8,“升高很多”為 3.8,可能的原因是,西安地區近幾年的夏季常出現 40℃以上的高溫天氣,同時空氣濕度較大,這使得人們感覺夏季的平均氣溫比往年高了一些;而冬季氣溫很低,空氣干燥且多大風,因此即使氣溫浮動上升也很難被人察覺。降水和表 2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各變量測量項Table 2 Measurement items of each variable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變量 測量項①認為人類活動導致氣候發生變化②認為應對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不僅是國家的問題也與個人有關③我會 / 不會主動關注電視、報紙有關氣候信息的報道④我會 / 不會主動關注政府部門適應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的政策 ①種植櫻桃有利于改善當地的空氣質量,增加農戶的農業收入②家人認為及時關注氣候信息,對于種植櫻桃以及防范氣象災害十分有必要③鄰居認為及時關注氣候信息,對于種植櫻桃以及防范氣象災害十分有必要④當我關注氣候變化信息、防范氣象災害時,我的收入會增加⑤我的村領導鼓勵我關注氣候變化,防范氣象災害①對于我來說,種植櫻桃的過程中低溫降雨 / 霜凍災害很難預防或治理②對于我來說,櫻桃幼果硬核期干旱災害很難預防或治理③對于我來說,櫻桃成熟期連陰雨災害很難預防或治理④對我而言,家庭應對氣象災害的能力比較低⑤我認為家庭采取適應氣候變化的預期成本比較高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9 年318氣 候 變 化 適 應干旱變化的感知指數基本持平,分別為 3.34(其中,“基本不變”為 36.8,“增加一些”為 33.3)和 3.38(其中,“基本不變”為 41.8,“增加一些”為 38.7,這種看似矛盾的感知結果可能的解釋是,降水量雖然增多了,但是由于降水地域分布不均,且降水年際變化大,再加上個別地區對降水的利用率不高,這就導致了干旱發生頻率沒有變化甚至有所增加。而對于霜凍,大多數櫻桃種植戶則認為沒什么變化(感知指數 3.05,其中,“基本不變”為 67.3。3.1.2 櫻桃種植戶對氣象災害的感知由于櫻桃在生長期間對氣候條件非常敏感,因此在其生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可能受到由氣候變化引起的氣象災害的影響(表 3。依據櫻桃生長的具體階段和不同階段的易感災害,將氣象災害分為 4 個方面,分別是開花期圖 2 櫻桃種植戶對氣候變化的感知指數Fig. 2 Cherry growers’ perception index of climate change表 3 櫻桃不同生長階段的劃分及相關氣候因子、易感災害信息Table 3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cherries and related climate and disasters ination櫻桃生長階段 劃分依據萌芽和開花新梢生長果實發育花芽分化落葉和休眠易感災害關鍵氣候因子溫度夜間最低溫度不應低于 5℃,應保持在 8 ~10℃;白天最高溫度 0.7,平均方差提取量( AV E)均 0.36,方差膨脹因子( VIF)均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9 年322氣 候 變 化 適 應那么針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行為就顯得不重要,因此櫻桃種植戶就會按照慣常的農作模式開展農業生產,效能感知的程度自然就會比較弱。而櫻桃種植戶在感知到本地霜凍出現次數減少的情況下,可能會產生本地氣候變得越來越適宜農業生產的感覺,對適應行為有效性的關注度就會隨之下降,因此,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的程度就會變弱。3 在氣象災害感知方面,幼果硬核期干旱對櫻桃產量影響、開花期低溫陰雨 / 霜凍對櫻桃坐果率影響、成熟期連陰雨對櫻桃產量影響和冰雹對櫻桃產量影響對較弱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的影響均不具有顯著性。在白鹿原上,氣象災害雖然會對櫻桃的正常生長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但是對于一部分櫻桃種植戶來說,通過采取適當的對策可以減少負面影響帶來的經濟損失,并不會對其家庭的生計構成威脅。在和當地櫻桃種植戶交談過程中,甚至有人說自己并沒有采取過多少應對氣象災害的適應行為,很多時候都是“靠天吃飯”,因此即使感知到氣象災害,也不會對適應行為的效能感知程度產生多少影響。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國內外學者圍繞農戶氣候變化適應行為的研究已進行多年,但目前的研究多是關于糧農、牧民和漁民的具體適應行為,很少有針對果農的研究,尤其缺少果農的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研究。本文基于計劃行為理論探討了白鹿原櫻桃種植戶應對氣候變化與氣象災害的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結果發現,櫻桃種植戶的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對適應行為效能感知都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也就是說,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程度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櫻桃種植戶對適應行為的態度、自身所感受到的社會壓力以及自我行為控制能力的影響。態度越積極,感受到的外界壓力越大,自我行為控制能力越強,櫻桃種植戶的適應行為效能感知就越強烈。此外,在研究中發現,不少櫻桃種植戶對適應行為的效能感知程度較弱。本文針對這部分受訪者運用有序 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其影響因素,發現年齡、家庭農業收入、近 30 年本地氣候變暖感知以及本地霜凍感知對較弱適應行為效能感知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年齡越小、家庭農業收入越低、認為氣候沒有逐漸變暖和認為霜凍發生頻率減小的櫻桃種植戶對適應行為的效能感知程度偏弱。4.2 建議1 政府要積極探索和創新有關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的教育手段和宣傳舉措。在宣傳教育的同時,注意建立社會規范,創造社會輿論,以此來培養櫻桃種植戶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的適應行為的積極態度,繼而激發他們主動采取適應措施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減少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2 鼓勵櫻桃種植戶建立合作經濟組織。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變革,傳統小農經濟的經營模式帶來的優勢已經逐漸弱化,農業生產活動越來越需要專業的管理和有效的溝通。各地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建立合作經濟組織,作為組織的管理者要充分調動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引導成員積極參與管理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對合作組織成員進行有關適應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方面的培訓,提高櫻桃種植戶在選擇適應行為方面的專業素質。同時,還要促進組織內成員之間的溝通,使其掌握更多有效的適應策略、生產技能和準確的氣候信息,讓櫻桃種植戶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合作經濟組織的主體,從而提高投資和參與農業生產的積極性。3 開展對口幫扶工作,由強帶弱共同致富。具有較弱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的櫻桃種植戶往往年齡偏小,種植櫻桃的時間不長,相關勞動經驗欠缺,而且很少和本地其他果農交流櫻桃種植方面的農業信息,最終導致農業生產搞得不好,家庭農業收入也相對較低,生活困難。為了達到“致富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的目標,政府要鼓勵櫻桃種植效果較好的果農與種植效果不理想的果農結成幫扶小組,將自己掌握的勞動經驗、農業信息和資源與幫扶對象分享,使其能準確感知氣候323宋臻,等櫻桃種植戶對氣候變化及氣象災害的適應行為效能感知研究3 期 變化趨勢和氣象災害發生頻率的年際變化,及時采取有效的適應行為。但是,普通櫻桃種植戶的幫扶能力畢竟有限,還需要政府對幫扶對象予以政策傾斜,提供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并在思想上對其進行激勵和引導,使幫扶對象變被動為主動,重塑信心,從而增強對適應行為效能的感知程度。參考文獻段居琦 , 徐新武 , 高清竹 . IPCC 第五次評估報告關于適應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的新認知 [J].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 2014, 10 3 197-202. Duan J Q, Xu X W, Gao Q Z. IPCC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n new cognitions for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 Progressus Inquisitiones de Mutatione Climatis, 2014, 10 3 197-202 in Chinese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change [M].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2009IPCC. Climate change 2014 impact,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Brody S D, Zahran S, Vedlitz N.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vulnerability and public perception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in the United States [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008, 40 72-95Grothmann T, Patt A. Adaptive capacity and human cognition the process of individual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5, 15 3 199-213Wheeler S, Zuo A, Bjornlund H. Farmers’ climate change beliefs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a water scarce future in Australia [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13, 23 537-547Jones L, Boyd E. Exploring social barriers to adaptation insights from Western Nepal [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11, 21 1262-1274尹莎 , 陳佳 , 吳孔森 , 等 . 干旱環境脅迫下農戶適應性研究 基于民勤綠洲地區農戶調查數據 [J]. 地理科學進展 , 2016, 35 5 644-654. Yin S, Chen J, Wu K S, et al. Adaptation of farming households under drought stress based on a survey in the Minqin Oasis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6, 35 5 644-654 in Chinese吳小影 , 劉冠秋 , 齊熙 , 等 . 氣候變化對漁區感知指數、生計策略和生態效應的影響 [J]. 生態學報 , 2017, 37 1 313-320. Wu X Y, Liu G Q, Qi X, et al. Ecologic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livelihood adaptations in typical fishing areas perceptions of fishermen’s households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7, 37 1 313-320 in ChineseBelow T B, Mutabazi K D, Kirschke D, et al. Can farmers’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be explained by socio-economic household-level variables [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12, 22 223-235Roco L, Engler A, Bravo-Ureta B, et al. Farm level adaptation decisions to face climatic change and variability evidence from Central Chile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Efficacy perception of adaptive behavior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SONG Zhen, SHI Xing-Min, LI Huan-Juan, CHEN Xie-Yang, GAO Ying由于編輯部的失誤,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9 年第 2 期發表的文章“氣候恢復力及其在極端天氣氣候災害管理中的應用”中作者單位順序有誤,現進行更正說明,并對作者表示誠摯的歉意“效存德2,4”修改為“效存德4,2”。氣候變化研究進展編輯部致 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