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 康醫療 的變革 從 “ 規模 ” 到 “ 價值 ”醫療服務行業規?,F狀及趨勢預測“ 健康中國2030 ” 戰略繪制大健康產業藍圖衛生總費用及GDP占比現狀及趨勢預測醫療保障體系的結構及變化趨勢人口結構兩極化趨勢加深 需求升級促進醫療服務產業由 “ 醫療服務 ” 向 “ 健康服務 ” 轉型受老年病 、 慢性病患病率提升刺激 , 健康管理產業潛力巨大婦幼醫療服務產業鏈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消費性醫療受資本關注 醫改重心從 “ 控費 ” 向 “ 優化并均衡醫療資源 ” 上轉移控費相關政策已基本完善并相繼在各省落地實施下一步醫改重點是提高醫院管理運營水平以及實現分級診療 公立醫院改制升級 , 民營醫院蓬勃發展配合“ 十三五“ 規劃 , 民營醫療集團正積極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除了改制外 , 公立醫院應積極提升自身市場化競爭力多重政策鼓勵社會資本辦醫 , 醫院類境內外投資并購火熱 數字 、 信息技術革命促進醫療服務行業升級醫院信息化管理系統不斷完善 , 醫療健康數據的臨床解讀是未來突破口人工智能加速對健康醫療各領域的滲透醫療物聯網助力現代化醫院管理由技術驅動的遠程醫療服務是未來 “ 智慧醫院 ” 運營的核心價值 總結 聯系我們 團隊通訊 2 2 3 4 5 8 8 12 14 19 19 22 24 26 28 31 36 37 39 41 42 46 47 4801 前言 中國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巨大 , 并且在人 口老齡化 、 城鎮化 、 財富增長以及基本 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等因素的驅動下 迅速擴容 。2016年我國衛生消費總額4.6 萬億元 , 在過去3 年保持了13.5的復合 增長率 。 然而相對于全球平均的10.5 的水平 , 我國醫療衛生支出僅占國民生 產總值的6.2 。 考慮到人口和消費的巨 大基數 , 不難看到我國醫療服務市場在 將來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 與此同時 , 隨著 “ 健康中國2030 ” 規劃 的發布和醫改政策正向縱深發展 , 十三 五期間政府在持續加大投入以確保全民 享有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的同時 , 也鼓 勵社會資本參與醫療服務行業以提升服 務質量滿足民眾多層次多元化的需求 , 這為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行業帶來了 機遇 , 同時也在深遠地影響市場格局 。 再加上受到消費升級的驅動 , 中國醫療 服務正在經歷從傳統“ 醫療服務 ” 向 “ 健康服務 ” 的轉型 。 健康管理 、 高端 ??七B鎖等產業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 關注 , 而醫療與美容 、 養老 、 旅游等其 它行業的結合也在不斷深入 。 醫院方面 , 過去幾年民營醫院在政策的 強力支持下正步入飛速發展的階段 , 數 量已經超過公立醫院 。 機構投資者和產 業資本紛紛涌入 , 借助資本的力量 , 民 營醫院將更快地實現資源整合并加速市 場擴張 , 在管理 、 醫療技術 、 服務質量 以及規?;\營各方面實現升級 。 然而 市場的飛速擴張往往伴隨著更高的風 險 , 因而審慎的決策必不可少 。 我們認 為民營醫院戰略定位上應當綜合考慮地 方經濟發展水平 、 供需狀況以及醫改和 稅收政策 , 結合自身實力以確定恰當的 醫療服務板塊和進入模式 。 公立醫院在 我國的醫療服務系統里仍然占據主導地 位 , 但隨著社會辦醫的大趨勢加深 , 越 來越多的公立醫院尤其是國企醫院選 擇通過改制進入市場 。 面對新的市場格 局 , 我們建議公立醫院從以下四個方面 著手提升競爭力 改變績效管理體系 、 改善患者體驗 、 引入營銷管理與患者建 立穩固互信的關系以及建立標準化的醫療 服務流程 。 另外 , 在全球數字化 、 信息化浪潮下 , 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都開始積極發展數字 化 、 信息醫療服務改革 , 除了完善醫院自 身的信息系統外 , 將醫療服務與移動互聯 網 、 云計算 、 大數據 、 物聯網等新興技術 產業的結合也能夠幫助醫療服務機構提升 醫療服務質量 、 患者滿意度以及投入產出 比 , 而區域化信息共建共享將成為下一階 段的主題 。 總而 言之 , 隨 著 多 項控費 醫改 政 策的逐步落 地 , 中 國醫療 服 務行 業 下 一 階段的重 點 是多 維 度地 均衡醫療 資 源 , 全面推 行 分 級診 療 。 同時 , 在 保 證 全民 基 本 醫 療服務 的 前 提下 , 推動發 展 多 樣化 、 個 性 化 的醫 療服務 , 鼓勵 醫 療 服務市 場 化創 新 。 可以預 見的是 , 在未 來10 到15 年里 , 醫 療 服 務產業將成 為中國 重 點 發 展 產 業 之一 , 逐 步實現 “ 健 康中國 ” 愿景 。 吳蘋 領導 合 伙 人 德 勤中 國生命 科 學 與 醫療 行業 電話 +86 21 6141 1570 電子 郵件 鄭群 領導 合 伙 人 德 勤中 國醫療 行業 電話 +86 10 8520 7161 電子 郵件 2 醫療服務行業規?,F 狀及趨勢預測 健康醫療的變革 從 “ 規模 ” 到 “ 價值 ” | 醫療服務行業規?,F狀及趨勢預測 “ 健 康中國2030 ” 戰略繪制 大健康產 業 藍圖 2016年10月 , 國務院發布 “ 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 , 為大健康領域規劃產 業藍圖 。 其中中國健康服務產業規模預 計于到2020年達到8 萬億 , 于2030年達 到16萬億 。 初步估算2015年整個中國健 康服務業規模約為3.8萬億 , 所以若要完 成 “ 健康中國2030 ” 規劃目標 , 健康服 務業規模在2016-2020年的復合增長率 需要達到16 ,2020-2030年復合增長 率需要達到7.2 。 除了對健康服務產業規模制定目標 外 ,“ 健康中國2030 ” 規劃還規定了許 多其它 “ 健康中國 ” 建設主要指標 , 對 包括全民健康水平 、 健康生活 、 健康服 務與保障以及健康環境等眾多健康指標 在2020年 、2030年需達到的水平制定了 明確的任務 。 “ 健康中國2030 ” 戰略也對于醫療服務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首先 , 要強化覆蓋 全民的公共衛生服務 , 包括防治重大疾 病 、 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以及推進基 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 第二 , 要為全 民提供更優質 、 更高效的醫療服務 , 包 括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 創新醫療衛 生服務供給模式并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 質量 。 第三 ,“ 健康中國2030 ” 戰略強 調要充分發揮中醫藥服務的獨特優勢 , 要提高中醫藥服務的服務能力和創新力 度 , 并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服務 。 最后 , 要加強對婦女兒童 、 老人以及殘 疾人等重點人群的健康服務 。 所以 ,“ 健康中國 ” 戰略將成為未來 15年中國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行動綱 領 , 遵循健康優先 、 改革創新 、 科學發 展以及公平公正的原則 , 共建共享全民 健康 。3 來源 德勤研究 來源 經 濟 合 作 與發 展 組 織 , 衛計 委 * 巴西 、 印 度 由 于 不 是 經 合 組織 成員 , 因此是2014 年的數 據 衛生總費用及GDP占比現狀及趨勢預測 2016 年中國全年衛生總費用達到46345 億元 , 占GDP總量的6.2 。 根據十二五 期間的規劃 ,2020 年衛生總費用要達到 GDP總量的6.5-7 。 若以占GDP比重 的6.8估算 , 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最新對中國2018-2020 年GDP增速預計 的6.4來計算 , 到2020 年 , 衛生總費用 將超過6.5 萬億元 ,2016-2020 年預期衛 生費用復合增長率須達到8.8 。 發達國家中 , 美國衛生總費用占總GDP 的17.2 , 日本衛生總費用占總GDP的 10.9 , 可以看出 , 中國衛生支出距離 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 。 圖1 衛 生 總 費用趨 勢 及 預 測 圖2 全 球 前 十 大 經 濟國衛 生 總 費 用GDP 占比 (2016 ) 衛生總費用 GDP 占比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2013 2014 2015 2016 億元 4.8 6.2 6.2 8.9 9.7 10.6 10.9 11.0 11.3 17.2 *印 度 *巴 西 中國 意大利 英國 加拿大 日本 法國 德國 美國 健康醫療的變革 從 “ 規模 ” 到 “ 價值 ” | 醫療服務行業規?,F狀及趨勢預測4 來源 人力 資源和 社 會 保 障部 , 德勤研究 醫療保障體系的結構及變化趨勢 過去幾年醫療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不斷完 善 , 覆蓋的廣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明顯提 升 。 根據國務院報告消息 ,2016 年我國 三項醫療保險參合人數達到13.4 億人 , 參保率達到了98.8 。 而完善健康保障 體系也是 “ 健康中國2030 ” 中的重點內 容 。 雖然2011-2014 年期間出現了醫保 基金支出增速大于收入增速的情況 , 造 成了潛在的醫保赤字的風險 , 不過在一 系列控費措施以及醫保付費總額的控制 下 ,2014-2016 年支出增速大于收入增 速的趨勢得到了些許扭轉 , 截至2016 年底 , 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已經 累計結存9765 億元 , 不出意外將會在 2017 年超過1萬億 。 雖然全國范圍內醫 保赤字的風險暫時得到緩解 , 但隨著老 齡化趨勢加深和衛生總體費用的增加 , 未來醫療保障體制仍存在較大壓力 。 2017 年6 月 , 國 務 院 發 布了新 的 關于 進 一步深化 基本 醫 療 保險支 付 方式 改 革 的 指導 意 見, 為 下一段 醫 保 改革提 出改革 建議 。 其中提出要 進 一 步加 強醫 保 基 金 預 算管 理 , 全面推 行以按 病 種 付費 為 主的 多元 復合 式 醫 保 支付 方 式 , 開 展按疾病診 斷 相 關 分 組付費 試 點 , 完善 按 人 頭 付費 、 按 床日付費 等 支付 方 式 , 并且 要 強 化 醫 保 對醫療 行為 的監 管 以 避 免過 度 醫療等 情 況的發 生 。 另外 , 指導 意 見 還明 確 提 出希 望確立 “ 用 區 域 醫保 基金 總 額 控制 替 代醫 療 機構 綜合控 制“ 的制度 , 可見 醫 保 支付 方 式 的 改 革 也 是未 來 推行 醫 聯 體構建 以 及 全 面 實行 分 級 診 療 的 必 要 步 驟 。 圖3 城 鎮 基 本 醫 療 保 險 基 金收支 情 況 億元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醫保收入 醫保支出 收入增速 支出增速 健康醫療的變革 從 “ 規模 ” 到 “ 價值 ” | 醫療服務行業規?,F狀及趨勢預測5 人口結構兩極化趨勢加深 一方面 , 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正在加 快 。 根據聯合國數據 ,2018 年我國65 歲以上老齡人口將超過1.5 億 , 占總人口 比例的11 , 預計到2030 年 , 中國65歲 以上老齡人口將超過2.4 億 , 占中國人 口總量的17.1 , 占全球老齡人口的四 分之一 。 圖4 中 國 老 齡 人 口占比2018 vs 2030 圖5 中國與 世界 老 齡人口 比例 趨 勢 5.7 5.6 3.7 2.4 1.7 1.1 0.6 8.1 8.1 6.2 4.5 3.6 1.8 1.0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55-59 歲 60-64 歲 65-69 歲 70-74 歲 75-79 歲 80-84 歲 85 歲以上 2018 2030 來源 聯合國 經 濟 和 社 會事 務 部 人 口 司 , 德勤研究 來源 聯合國 經 濟 和 社 會事 務 部 人 口 司 , 德勤研究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中國老齡人口占比 世界老齡人口占比 健康醫療的變革 從 “ 規模 ” 到 “ 價值 ” | 醫療服務行業規?,F狀及趨勢預測1,632 1,646 1,658 1,657 1,692 1,636 1,789 1,723 1,641 1,678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1,85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實際新生額數量 原政策下新人兒人口預測 萬人 6 另一方面 , 自2016 年 開始 二 胎政 策 在全國 范圍 內全 面放 開 , 我 國 的 生 育 率 出 現 了一 些 反彈 。 雖 然 反 彈 的力度 沒有 預 期中 每 年 多出生250 萬到300 萬新生 兒 那 么 大 , 但 也 在一 定程 度 上 緩 解 了 我國生 育 率 快 速 下降 的 壓 力 。 未 來預 計 我 國 的 剩 余政 策 將 會 繼 續 放 開 , 生育 率 有 望 進 一 步 回 升 。 所以 , 在 未 來 十幾 年 中 , 中國 人口金 字 塔 結 構 可能 會出現 “ 上下 越 來 越 寬 , 中間 越 來 越窄 ” 的情況 , 而由于 老人 以 及 兒 童 的 平均 醫 療費用都 遠 遠高于 整 體平均 水平 , 所 以可以 預 見 未 來 的 人口年 齡 變 化也會 導致 整 體 社 會醫療 費 用 的增 速提 高 。 圖6 2010-2017 年 中 國新 生兒數量 以 及 二 孩政策影響 來源 衛計 委,“ 生育 政 策 調 整 研 究中 存 在 的 問 題 和 反 思” 中國 人口科 學, 德勤研究 二孩 政 策 放開 健康醫療的變革 從 “ 規模 ” 到 “ 價值 ” | 醫療服務行業規?,F狀及趨勢預測78 需求升 級促 進 醫 療服務產業由 “ 醫療服務 ” 向 “ 健 康 服務 ” 轉型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 , 中國醫療服務 整體還是以 “ 醫療服務 ” 為主 , 核心是 治病 , 也就是 “ 解決問題 ”。 而隨著經 濟飛速發展 、 民眾收入水平提高 、 財富 的積累以及健康觀念的轉變 , 中國醫療 服務產業正在從“ 醫療服務“ 向“ 健康服 務“ 轉型 。 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隱私 , 愿意 為好的服務和高質量專業的醫療技術支 付溢價 , 由此帶動了高端醫療服務的成 長 。 而服務核心也慢慢從“ 解決問題 ” 向 “ 發現和預防問題 ” 上升級 , 比較有 代表性的包括健康管理 、 高端婦幼醫療 服務以及消費型醫療服務等領域 。 受老 年 病 、 慢 性 病 患 病 率 提 升刺 激 , 健康 管 理 產 業 潛 力巨 大 老 年病 、 慢 性 病 患病 率 致 死率不 斷 提升 隨著 老 齡 化 程 度 加 深 , 加 上 現 代 人不良 生 活習 慣 和 環 境 污 染 等原 因 , 老年 病 、 慢性 病的發 病率都 在不斷提高 。 根據2015 年 衛計 委發布 的 中國居民營 養 與慢 性 病 狀 況報告 (2015 年), 從2003 至2013 年的 這十 年 間 , 中國 居民 糖 尿 病 、 心血管 疾 病 以 及 癌 癥 等 慢 性 病 患病 率從12.33 增加 到24.52 , 提 高 了一 倍 。 因慢 性 病 死亡 的 人數 占 總 死 亡 人數 的86.6 , 而且 這個 數 字仍 在 繼 續 增加 。 圖7 中國 慢 性 病 患 病 情況 成 人 超 重率 糖尿 病發 病率 成 人 肥 胖率 2012 年全 國居民 慢 性 病 死亡 率為 533/10 萬 , 占總 死 亡 人 數的86.6 。 心腦 血管 病 、 癌癥和 慢 性 呼吸 系統疾 病 為 主要 死因 , 占總 死 亡的79.4 。 其中心 腦 血管 病 死亡 率為 271.8/10 萬 , 慢 性呼 吸系 統 疾 病 死亡 率 為68/10 萬 。 高血 壓發 病率 2002 年 2002 年 2012 年 2012 年 22.8 7.1 30.1 9.7 25.2 18.8 2.6 11.9 12.33 24.52 2003 年 中國 居民 慢 性 病 患病 率 2013 年 來源 中 國 居民營 養 與 慢 性 病 狀況報告, 德勤研究 致 死 率方面 , 在我國前十名 的致 死原因 里 , 有8 個是 慢 性病或 由 慢 性病 導 致 的 。 其中肺 病 、 肺癌 、 肝癌 、 胃癌以 及食 道 癌 的致 死 率在全 球都 可 以排進前10 名 , 這 主要 是由生活 、 飲 食習 慣 以 及 環 境 污 染 等 因素導 致 的 。 健康醫療的變革 從 “ 規模 ” 到 “ 價值 ” | 需求升級促進醫療服務產業由 “ 醫療服務 ” 向 “ 健康服務 ” 轉型9 表1 中國 前十 名 致 死 原 因與 世界對比 來源 Life expectancy Research, 德勤研究 致 死 原因 中國 死 亡率 世界 平 均 死 亡率 中國 死 亡率 世界 排 名 中風 153.6168.6 91.09 20 冠心 病 99.44-1.0 100.45 70 肺病 67.5659.5 42.35 6 肺癌 38.8477.8 21.84 8 肝癌 24.47142.5 10.09 4 胃癌 21.11110.7 10.02 3 交 通事故 18.49 17.13 77 高血 壓 16.465.6 15.58 90 流感/肺炎 15.11 41.68 136 糖尿病 14.80-27.6 20.45 121 除了上面提到的癌癥和心腦血管疾病等 慢性病外 , 老齡化還會刺激一些僅發生 在老年期的疾病例如白內障 、 老年癡呆 等的爆發 。 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人白內 障的發病率已經達到了80, 65歲以上老 人老年癡呆發病率在5左右 。 如果發病 率保持穩定 , 到2030年 , 中國將會有超 過2 億老年白內障患者和超過1000萬老 年癡呆患者 。 除此之外 , 由于身體機能 退化而引發的其它的皮膚 、 骨關節類疾 病患病人數也會大大提升 。 老年病的防 治也會成為未來的一個熱門話題 。 慢病管理 、 健康管理產業潛力無窮 根據 “ 健康中國2030 ” 規劃 , 到2030 年 , 重大慢性病的過早死亡率要下降 30 。 同時 , 今年2 月國務院發布的 中 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 (2017-2025 年 ) 中提到 ,2017年中國癌癥五年存活 率是30.9 , 目標到2020年要提高5 , 到2025年提高10 。 國家的這一系列計 劃給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產業注入了一 劑強心劑 。 廣義的健康管理產業涵蓋非常寬 , 而相 對狹義的健康管理產業鏈主要指的是以 健康體檢為核心 , 向前向后延伸的一系 列以 “ 預防和緩解 ” 疾病為目的的醫療 服務或產品的集合 。 健康醫療的變革 從 “ 規模 ” 到 “ 價值 ” | 需求升級促進醫療服務產業由 “ 醫療服務 ” 向 “ 健康服務 ” 轉型10 圖8 健 康 管 理 產業 構 成 作為健康管理產業的核心部分 , 體檢 產業在最近幾年的增長速度非常驚 人 。2015年全國健康檢查總量達到3.8億 人次左右 , 其中仍然是以醫院等綜合醫 療機構為主 。 專業體檢機構目前份額雖 然不多 , 但是增速很快 。 根據東興證券 報告 ,2015年專業健康體檢市場規模在 164億左右 , 大概占總體健康體檢產業 的15-17 。 預計到2020年達到520億左 右 , 復合增長率約為25 。 屆時 , 專業 健康體檢占總體健康體檢產業比重預計 會超過20 。 美年大健康 、 愛康國賓和慈銘體檢是專 業體檢領域的前三名龍頭 。2015年三 家合計市場份額占專業體檢機構領域的 35左右 , 占整體健康體檢領域的5左 右 , 行業整合度不高 。 隨著2016年美年 大健康對慈銘體檢的戰略收購 , 專業體 檢行業大整合拉開序幕 。 健 康體 檢 疾 病 預防 健 康保險 康復 醫學 健 康干 預 保 健品 移動 健 康和 可 穿 戴 設備 家用醫 療器 械 健 康資 訊 來源 德勤研究 健康醫療的變革 從 “ 規模 ” 到 “ 價值 ” | 需求升級促進醫療服務產業由 “ 醫療服務 ” 向 “ 健康服務 ” 轉型11 案例分析 美年大健康 美 年健 康 產業有 限 公司于2004 年 在 上海成 立 , 并于2011 年 與 原 本主攻 北方 市場的大健 康科 技健 康管 理有限公 司合 并 , 成 立美 年 大健 康 集團 。 之后 , 美 年大健 康 依 靠多層次 并 購 , 依 靠資本 的力量 逐 漸坐穩 了民營 專業體 檢 行業的 龍 頭 位 置 2012 年 美 年 收 購 深 圳瑞 格爾 , 布局 華南地 區的 體 檢 市 場 。 2013 年 被中國 平 安 、 中法 基 金戰 略 入 股 。 2015 年 中國A股 上市 。 2016 年 收 購 世界三大高 端 體 檢 機 構 之 一 的 美 兆健 康 體 檢 , 加 碼高端 體 檢市場 。 2016 年 收 購慈 銘體檢72.22 股權 。 截至2016年底 , 美年健康在全國30多省 、 超過100個城市擁有近300家體檢及醫療中心 ( 未包含慈銘體檢旗下59家門店 ) , 擁有全職專家 、 醫護及管理團隊20000人 。 公司戰略規劃在2017-2018年每年新增100家門店 , 于2018年底時將門店達到 500家 。 2016 年 美年 健 康 與 慈 銘 體 檢合 計 服 務 客 戶2000萬人 次 , 合 計 營業收 入43.16 億元 。 根 據 東 吳證 券 預 測 , 2017-2019年 美 年大健 康 營 業 收 入可 以 維 持30-40 增速 , 營業收 入 預 計 于2019 年 超 過百億 , 達 到 整 體 專 業 體 檢 市 場 份 額 的 四 分之一左 右 。 在這個 “ 亞健康時代 ”, 圍繞健康體 檢 , 健康及慢病管理的內容還包括疾病 預防 、 健康干預以及康復醫學等 。 人們 對生活質量的重視和保健知識的增長進 了這幾個領域的發展 , 不同年齡層次以 及不同身體狀態人群的需求促使了不同 ??祁I域的形成 。 從 “ 有病才醫“ 向“ 無 病預防 、 有病干預 、 注重康復 ” 的觀 念轉變的同時推動了健康服務多元化的 發展 。 另外 , 健康保險也在整個健康管 理產業鏈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 險 企積極在健康領域布局 , 以商業醫療保 險為核心 , 涉足醫院管理 、 養老地產 、 健康體檢等多個產業 , 最終的目的是構 建 “ 健康管理- 診斷治療- 健康保險 ” 的產 業鏈閉環 。 同時 , 健康管理產業的爆發還會帶動家 用醫療器械 、 智能穿戴設備 、 保健品以 及健康咨詢的相關工具產業的成長 。 作 為最簡單有效的自我健康監控及管理手 段 , 通過家用醫療器械獲取準確 、 實時 的健康信息的重要性也越來越被認可 。 根據 2016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藍 皮書 ,2016年家用醫療器械市場規模 超過了1000億元 。 隨著2014年智能硬件 的飛速發展和2015年智能可穿戴設備的 快速下沉普及 , 家用醫療器械行業的智 能化也是非常迅猛 。 以 家用血糖 儀 為例 , 作為 現 場 即時 檢 測 (POCT ) 領域 最 大的細 分 產 業 , 血糖監 測 在中國市場的 規模 已經 超 過50 億元 。 除 了傳 統 醫 療 器 械 廠 商 例 如 羅 氏 、 強生 、 三 諾 等以 外 , 騰訊 、 阿里等互 聯網巨頭 也 通 過 合 作 模 式 打 造了自己 的 “ 互 聯網 ” 血糖 儀 , 通 過 數 據 共享打造 “ 云環 境”、 以及 遠 程 監 控 及協助 , 建 立糖 尿病 慢 病 管 理 的 新模 式 。 由 于資 金 的 追 捧和較 低 的 門 檻 , 智能可 穿 戴 設備和 家用醫 療 設備產品出現 了 爆 發 性的增長 , 除了智 能 血 糖 儀 外 , 還 出 現了 各 種各樣的智 能 手 環 、 智 能 心電儀 、 智能 血 壓計 、 智能體 溫計 、 智能體 脂 秤 等 等 。 但 是 質量 參差不齊 , 魚 龍 混雜 , 許 多產 品 過 于 追求所 謂的 “ 智能化 ” 和 性價比 , 犧牲 了 作為 醫療 器 械 本身的準確 性和安 全 性 , 因此 并 不能完全得到專 業 人士的 信任 , 使 用價 值 被明顯高估 。 許 多產 品 熱 度 下 降后 迅 速消失 , 產品壽命非常 短 。 所 以可以 預 見 , 行業在 將 來 一定 會出現 洗 牌 , 更 具有 臨床 價 值 、 能為使用者以 及 醫生提 供 有價 值的數據 的 產 品 會存 活 下 來 , 而其它大部 分 “ 玩具 ” 性 質的產品將 會 逐 漸被 淘汰 。 來源 公司官網 , 德勤研究 健康醫療的變革 從 “ 規模 ” 到 “ 價值 ” | 需求升級促進醫療服務產業由 “ 醫療服務 ” 向 “ 健康服務 ” 轉型12 婦幼醫療服務 產業鏈 規模 和質量 不斷提升 中國 在 過去10 年中 的出生率 穩 定在千 分 之 十二 左 右 , 平均 每 年 會 有1600 萬左右 的 新 生兒 。 隨著人民 收 入 水平 的 提 高 和 消 費需 求的 不斷 升級 , 再 加 上 未來10-15 年里可 以 預 期 的 生育 高 峰 , 母嬰市場 迅 速 擴容 , 規模 在2016 年達 到了2.23萬億 元 人民幣 , 并 在 過去3年內保 持5以 上的增 速 。 而婦 幼醫 療服務 作為母嬰產 業的 核心部 分 , 未 來 或也 將 迎 來 高 速 增 長 。 婦幼產 業鏈 的長 度和 厚度 都 在不斷 增 加 婦幼醫療服務產業鏈的長度在不斷延 伸 , 從簡單的 “ 產檢- 分娩 ” 服務到現 在覆蓋母嬰各階段服務 。 向前延伸到備 孕 、 產前篩查等服務 , 向后延伸到月子 中心 、 產后恢復和美容以及新生兒相關 服務 。 另外 , 產業鏈的厚度也在不斷提 升 , 越來越多差異化的服務衍生出來 。 比如輔助生殖 、 移動母嬰社區 、 健康營 養咨詢等 。 圖9 婦 幼 健 康 產業 鏈 構 成 懷孕 懷孕 分娩 分娩 產檢 驗孕 分娩 兒科 新生 兒 科 兒科 產后 恢 復 、 美容 月子中心 孕期檢查 孕前 檢查 輔助生 殖 移動 母嬰 社區 孕 嬰 健 康 及營 養 咨詢 胎兒遺傳 學 檢 查 來源 德勤研究 健康醫療的變革 從 “ 規模 ” 到 “ 價值 ” | 需求升級促進醫療服務產業由 “ 醫療服務 ” 向 “ 健康服務 ” 轉型13 高 端 婦幼 健 康 類 服務 接受度 越 來 越 高 另外 , 根據衛計委生育基層指導司介 紹 , 符合兩孩政策的9000萬夫婦中 , 有 60是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 , 而高齡產 婦對婦產服務的要求以及消費能力都相 對更高 。 所以婦幼健康類服務業在趨向 高端化 。 高端私立婦產醫院和月子中心 在各地尤其是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也越來 越多 , 例如和睦家 、 美中宜和 、 和美 、 寶島婦產 、 安琪爾 、 美華等 。 這些醫 院的產檢和分娩服務通??傎M用會超過 10萬元人民幣 , 大概是一般公立醫院的 十倍以上 , 如果再加上月子中心等增值 服務 , 費用會更高 。 根據 民營醫院醫 療消費需求現狀及發展 , 由于高端私 立婦產醫院的高消費對消費者進行了篩 選 , 月收入在10000-50000元的消費者 更傾向于選擇高端私立婦產醫院 , 而其 它收入的消費者還是大部分選擇普通公 立醫院 。 無創產前篩查 (NIPT ) 在我國已經經歷 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 , 從民間火爆到 被政府叫停 , 再到試點規范化發展 , 發 展方向也越來越正規合理 。 自2015年 7 月國家取消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 準入審批開始 ,NIPT產業也開始加速發 展 。 目前大部分NIPT單次收費在1500- 2000元之間 , 按每年2000萬產婦計算 , 市場潛力在300-400億元左右 。 而目前 NIPT的滲透率只有10左右 , 市場規模 只有30-40億左右 , 其中80的份額被華 大基因 、 貝瑞和康兩大巨頭占據 。 樂觀 估計 , 未來中國NIPT市場有望達到50 的滲透率 。 另外 , 隨著不孕不育人群比例的提升和 產婦大齡化的趨勢 , 輔助生殖產業也是 未來極具潛力的行業之一 。 根據中國人 口協會 、 國家衛計委發布的數據 , 中國 育齡夫婦不孕不育率從20年前的2.5- 3攀升到近年的12-15 , 患者人數 超過4000萬人 , 其中至少有300萬人必 須通過試管嬰兒輔助懷孕 , 而目前我國 每年新生試管嬰兒只有10萬人左右 , 其 中缺口巨大 。 截至2016年 , 全國有輔 助生殖機構牌照的機構有437家 , 其中 只有300家左右有試管嬰兒技術 , 遠遠 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 而這些機構的軟硬 件水平也存在嚴重的不平衡 , 許多中小 型機構無法滿足患者對成功率 、 安全性 的要求 。 因此 , 許多外資醫療機構開始 借助國內中介醫療平臺搶占國內病源 , 希望趁國內生殖輔助產業尚不成熟 、 相 關法規相對不夠完善時占據足夠的市場 份額 。 另外 , 國內企業也加大了對海外 優質生殖輔助機構的投資并購熱情 。 比 如A 股上市公司永泰能源就于2016年11 月宣布通過全資子公司華
中文无码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