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飛 朱鶴新 王兆星 陳文輝李 超 劉 偉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分析小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指導小組組 長范一飛 朱鶴新成 員(以姓氏筆畫為序)朱 雋 紀志宏 阮健弘 孫國峰邵伏軍 陸書春 周學東 徐 忠溫信祥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編寫組總 纂周學東 匡小紅 黃曉龍 陶 玲 楊 柳統 稿楊 柳 張甜甜執 筆第一部分正 文孫寅浩 劉 通 王一飛 馬志揚 王 磊劉 珂 專題一孫寅浩 姜寧馨專題二郭旻蕙專題三紀寶林 李宏瑾專題四苗萌萌 李知常 陳 勇專題五劉 通 紀寶林 谷仕平第二部分正 文樓 丹 陳 敏 莫依依專題六周 媛專題七郭旻蕙專題八李敏波 莫依依專題九許 玥 莫依依 專題十王少群 劉 瀏專題十一程世剛 孫寅浩專題十二陳 盼專題十三苗萌萌第三部分正 文劉 通 周乙彬 孫 毅專題十四劉 勤 苗萌萌 陳 盼 陳 偉專題十五丁洪濤專題十六謝 丹 劉 婕 李 巖 吳文光 段小鈺專題十七陳 敏 李愷寧專題十八謝 丹 朱 強 朱漢寧 杜 萌專題十九劉 通專題二十劉 勤專題二十一馮澤旭專題二十二歐陽昌民 孫 彬 丁 菁專題二十三張昕寧附 錄紀寶林 劉 通 楊 青 劉 瀏 莫依依其他參與寫作人員(以姓氏筆畫為序)于 勇 于明星 于海旭 王 婧 王大波 王文靜 王尊州 盧釔辰 劉詩穎 李 慶 佟岳男 季 軍趙 文 趙 民 胡永博 戰天舒 姚 豐 夏偉亮 高 霞 殷 實 董 進 董英超 謝 容 雷昭明2017年以來特別是進入2018年,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度調整變化。外部不確定性的增加,使得中國經濟金融體系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即便如此,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了較高增長水平,而且隨著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的展開,經濟增長質量持續改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持續向前推進,中國金融體系彈性增強,金融運行總體穩定。2017年中國實現GDP同比增長6.9,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的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高出3.1個百分點,也高于多數新興市場經濟體同期的經濟增速;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全年新增就業超過1 100萬人;通貨膨脹總體溫和,2017年CPI同比上漲1.6,漲幅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國際收支總體平衡,2017年經常賬戶順差1 720億美元、儲備資產增加915億美元。2018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實現6.8%的增長,CPI同比上漲2.0%,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傮w看,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宏觀經濟金融數據符合市場預期。過去一年來中國經濟金融發展、改革,以及重大風險處置化解,不僅釋放了金融風險,增強了金融體系的穩定性,為未來五年甚至更長一段時期中國經濟的成功轉型和健康發展打基礎,贏得主動性,也為全球經濟增長和持續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影響和威脅全球金融穩定的風險因素也在增加,特別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由美國挑起的經貿摩擦,對全球及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構成負面影響。同時,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也可能引發全球流動性收緊,并對新興市場國家形成外溢效應。國內方面,中國經濟金融體系中多年累積的周期性、體制機制性矛盾和風險正在水落石出,經濟運行中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調整體制機制性因素需要一個過程,化解潛在的風險隱患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甚至經歷一定陣痛,任務依然艱巨。我們認為,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綜 述的過程中,隨著金融監管的加強,一些周期性的風險事件逐漸暴露,金融市場乃至宏觀經濟將感到“陣痛”,是可以預期、也應當接受的情景。我們欣喜地看到,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關于未來一段時期金融改革發展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大政方針和頂層架構已經確立,2017年底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2018年“兩會”后又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監管體制也做了調整。在新的架構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切實加強,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監管政策、產業政策之間的協調機制更加有效,以中央銀行為核心的宏觀審慎管理理念和框架逐步確立,系統性風險防范機制進一步強化。同時,審慎管理的基本制度逐步改進,以治理影子銀行為導向出臺資產管理新規,以治理金融控股集團野蠻成長為導向出臺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指導意見,啟動金融控股公司模擬監管,加快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補齊監管制度短板;持續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建立金融市場外部沖擊風險應對機制,保持股市、匯市、債市、房市的基本穩定,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金融改革開放加快推進。此外,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不斷加強,央行金融機構評級體系初步建立,跨境融資和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不斷完善。2017年以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顯著成效,宏觀杠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遏制,金融風險總體收斂,金融亂象得到初步治理,資管業務逐步回歸代客理財本源,債券市場剛性兌付有序打破,市場約束顯著增強,金融機構合規意識、投資者風險意識顯著提升??傮w看,我國經濟金融風險可控,不會發生系統性風險。我們也看到,在推動防范化解風險的各項政策時,金融管理部門也十分注意把握好政策節奏和力度,加強預期引導。2018年以來,面對經濟金融領域的新情況、新變化,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等不確定性增加,加強政策預調、微調,實施穩健中性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調整宏觀審慎評估參數,支持銀行表外融資回表,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展望2019年,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在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轉型與結構調整過程中,一些“灰犀?!毙再|的金融風險可能仍將釋放,但中國經濟體量大、市場大、韌性強等基本態勢沒有變,中國堅持市場化方向、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政策取向沒有變,也不會變。針對6目錄經濟運行中的邊際變化,要努力實現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堅決抓好落實,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的關系??梢灶A期的是,2019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進一步提高,協調性、有效性進一步增強,中國金融改革的深度廣度將會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的步伐只會加快不會放緩。隨著三大攻堅戰特別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在“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基本政策指導下持續推進,體制機制性風險將會逐步得到平穩治理和化解,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將會進一步提高,金融穩定運行的基礎將會更加穩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風險抵御防范能力也將進一步增強。1目錄第一部分 宏觀經濟運行情況 1一、國際宏觀經濟金融環境 3二、國內宏觀經濟運行 9三、展望 14專題一 國際經濟金融政策重大調整綜述 17一、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正?;捌渫庖缬绊?17二、美國“稅改”及其外溢影響 19三、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趨勢及風險分析 20專題二 非金融企業的高杠桿及治理 24一、我國非金融企業債務情況 24二、相關工作及進展 25三、面臨的困難及治理思路 26四、下一步工作重點 28專題三 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分析 29一、規范清理地方政府顯性債務風險 29二、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29三、政策建議 31專題四 我國住戶部門債務分析 33一、住戶部門債務水平及結構 33二、住戶部門債務風險分析 37三、政策建議 41專題五 房地產市場發展及風險分析 42一、2017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概況 42二、房地產金融領域應關注的問題 45三、政策建議 462目錄第二部分 金融業穩健性評估 49一、銀行業穩健性評估 51二、保險業穩健性評估 54三、證券業穩健性評估 58四、金融市場穩健性評估 62專題六 銀行業壓力測試 67一、壓力測試基本情況 67二、壓力測試總體結論 69專題七 IFRS9新會計準則“預期損失模型”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73一、貸款損失準備的雙重體系會計體系和監管體系 73二、基于“預期損失模型”的IFRS9 74三、新會計準則減值規定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 75四、穩妥推進新舊準則平穩過渡 76專題八 防范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風險 77一、當前貨幣市場基金暴露出的流動性問題 77二、防范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風險 78專題九 地方監管的各類機構和交易平臺風險及治理 80一、地方監管的機構和平臺的突出風險 80二、相關機構和平臺監管存在的問題 81三、政策建議 82專題十 保險公司資本及股權監管 83一、保險公司資本和股權方面存在的問題 83二、2017年以前保險公司資本和股權監管的主要內容 83三、2017年以來強化資本和股權監管的措施 84四、進一步完善保險業資本監管體系 85專題十一 組織建設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 86一、集中清算模式及其優勢 86二、非銀行支付機構直連銀行代理清算的風險隱患 87三、網聯清算平臺概況 87四、建設網聯清算平臺的重要意義 883目錄專題十二 加密資產相關領域風險及防范 89一、加密資產相關領域發展概況 89二、加密資產相關領域存在的問題及挑戰 90三、加密資產相關領域的監管動向 91四、政策建議 93專題十三 中國金融部門評估規劃更新評估主要結論及建議 94一、評估結論 94二、主要建議 97第三部分 宏觀審慎管理 99一、國際組織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的進展 101二、主要國家和地區宏觀審慎管理最新進展 104三、我國宏觀審慎管理的實踐 107專題十四 審慎監管的基本制度 110一、審慎監管的內涵 110二、國際經驗 111三、進一步完善我國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建議 114專題十五 宏觀審慎管理與央行金融機構評級 116一、構建宏觀審慎相關評估框架的探索 116二、以央行金融機構評級為基礎完善宏觀審慎框架 117三、央行金融機構評級框架 117四、首次央行金融機構評級結果 118五、央行金融機構評級結果運用 119專題十六 統一資產管理業務監管標準 120一、資產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蘊含突出風險隱患 120二、指導意見的總體思路和主要內容 122三、資產管理市場展望 126專題十七 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的發展現狀及監管 129一、我國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129二、加強監管的基本原則 130三、堅持問題導向,強化關鍵環節監管 1314目錄專題十八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制度 防范金控集團野蠻生長風險 134一、金融控股公司的國際實踐 134二、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的國際經驗 135三、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現狀及風險特點 137四、建立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制度 139專題十九 建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體制 142一、加強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必要性 142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國際經驗 143三、我國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主要思路 147專題二十 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國際標準 150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及反思 150二、核心要素及其實施進展 151三、增強G-SIFIs的可處置性 153專題二十一 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要求 155一、TLAC框架概述 155二、G-SIBs落實TLAC要求情況 156三、我國G-SIBs落實TLAC要求情況 157專題二十二 存款保險處置金融風險的幾種方式 160一、收購承接 160二、過橋銀行 161三、經營中救助 162四、存款償付 163五、總結 164專題二十三 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可處置性評估進展情況 166一、可處置性評估框架概述 166二、我國四家G-SIBs的可處置性評估進展情況 167三、我國可處置性評估結果分析 167四、我國處置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168五、提高可處置性的主要措施 169附錄統計資料 1712018第一部分宏觀經濟運行情況3第一部分 宏觀經濟運行情況2017年,全球經濟同步復蘇,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各項經濟指標持續改善,但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從國際看,發達國家經濟金融政策的外溢效應、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等潛在風險仍需關注。從國內看,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防范金融風險的任務依然艱巨。下一步,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一、國際宏觀經濟金融環境(一)主要經濟體經濟形勢2017年以來,全球經濟呈現同步復蘇態勢。美國經濟復蘇態勢良好,歐元區經濟形勢繼續改善,日本經濟復蘇勢頭轉好,新興市場經濟體總體增長較快,但部分經濟體仍面臨調整與轉型壓力。美國復蘇態勢良好,已接近充分就業。美國2017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2,第二、三季度反彈至3.1、3.2,連續創近兩年最快增速,第四季度增長2.9,全年增長2.3。通脹方面,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核心CPI均自2017年初2.0的高位下降,僅CPI年末有所反彈,11月、12月CPI同比分別上漲2.2和2.1;同期核心CPI同比上漲1.7、1.8,連續9個月低于2的目標。勞動力市場持續改善,2017年10月以來失業率降至4.1,連續保持2001年以來最低水平,新增非農就業整體穩健但略有波動,勞動參與率低于歷史平均水平(見圖1-1)。歐元區經濟復蘇逐漸加快。 歐元區各經濟體普遍增長較為強勁,內需和投資成為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2017年四個季度歐元區GDP增長率分別為2.1、2.4、2.6與2.7,全年增速為2.5,明顯高于2016年1.7的水平。通脹水平較為溫和,綜合物價指數(HICP)在2017年第一季度觸及2.0高位后持續低于1.5,11月、12月通脹率分別為1.5、1.4。勞動力市場有所改善,失業率穩步下降,11月、12月均為8.7,連創歐洲債務危機以來低位(見圖1-2)。4數據來源美國相關統計部門及美聯儲。圖1-1 美國主要經濟金融指標數據來源歐元區相關統計部門及歐央行。圖1-2 歐元區主要經濟金融指標5第一部分 宏觀經濟運行情況日本經濟復蘇勢頭轉好。2017年各季,日本GDP增長率分別為1.9、2.4、2.4與1.6,保持連續8個季度的正增長,全年增長1.7。但在經歷十幾年通縮后,企業漲薪動力不足,生產商漲價意愿不強,通脹水平依然疲軟,2017年以來CPI未超過1.0,遠低于日本銀行2的通脹目標(見圖1-3)。數據來源日本相關統計部門及日本銀行。圖1-3 日本主要經濟金融指標
中文无码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