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18.pdf
目 錄摘要1第一部分 全國城市聲環境質量現狀21 功能區聲環境質量22 區域聲環境質量.83 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14專欄1 城市聲環境監測與評價方法.20第二部分 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管理工作211 法規、規章、文件和標準.212 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與調整.213 聲環境質量監測.234 環境噪聲投訴與處理235 環境噪聲自動監測.256 “綠色護考”行動.257 各類噪聲污染防治.25 8 環境噪聲相關科研.279 環境噪聲相關產業27第三部分 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地方經驗281 杭州市282 貴陽市293 深圳市.30專欄2 關于加強和規范聲環境功能區劃分管理工作的通知.32專欄3 應稅噪聲應納稅額的計算.35第四部分 附表37摘 要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保護和改善聲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積極采取各項有效措施,不斷加大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力度。2017年,共印發185份有關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相關法規、規章和文件,7個城市首次完成聲環境功能區劃分工作,16個?。▍^)所轄的29個城市完成了聲環境功能區調整工作。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和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三項監測工作,共監測79669個點位。全國城市功能區聲環境晝間監測總點次達標率為92.0 ,夜間監測總點次達標率為74.0 。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效聲級平均值為53.9 dBA。晝間道路交通噪聲等效聲級平均值為67.1 dBA。2017年,全國各級環保部門共收到涉及環境噪聲的投訴55.0萬件(占環保投訴總量的42.9 ),辦結率為99.7 。其中,工業噪聲類投訴占10.0 ,建筑施工噪聲類投訴占46.1 ,社會生活噪聲類投訴占39.7 ,交通運輸噪聲類投訴占4.2 。2017年,各級地方政府還開展了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綠色護考”行動等工作,針對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社會生活噪聲和交通運輸噪聲采取了各項有效措施,為改善聲環境質量提供了保障。1第一部分 全國城市聲環境質量現狀2017年,全國32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根據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和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 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 640-2012)開展了監測和評價。結果表明,全國城市功能區聲環境晝間監測總點次達標率為92.0 ,夜間監測總點次達標率為74.0 。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的等效聲級平均值為53.9 dBA。晝間道路交通噪聲等效聲級平均值為67.1 dBA。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的功能區監測點次達標率、區域及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平均值均劣于全國平均水平。1 功能區聲環境質量1.1 2017年現狀1.1.1 全國城市2017年,全國共有31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報送了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各類功能區共監測21838點次,晝間、夜間各10919點次。晝間共有10041個監測點次達標,總點次達標率為 92.0 ;夜間共有8075個監測點次達標,總點次達標率為74.0 ??傮w來看,本年度全國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晝間點次達標率高于夜間。其中,0類區晝夜各監測103點次,晝間監測點次達標率為76.7 ,夜間為58.3 ;1類區晝夜各監測2516點次,晝間監測點次達標率為86.7 ,夜間為73.3 ;2類區晝夜各監測3619點次,晝間監測點次達標率為92.1 ,夜間為82.5 ;3類區晝夜各監測2102點次,晝間監測點次達標率為96.7 ,夜間為86.9 ;4a類區晝夜各監測2491點次,晝間監測點次達標率為73.3 ,夜間為52.0 ;4b類區晝夜各監測88點次,晝間監測點次達標率為97.7 ,夜間為71.6 。見圖1-1和表1-1。2圖1-1 2017年全國城市各類功能區監測點次達標率3表1-1 2017年全國城市各類功能區監測點次達標情況功能區類別0類 1類 2類 3類 4a類 4b類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監測點次 103 103 2516 2516 3619 3619 2102 2102 2491 2491 88 88達標點次 79 60 2181 1843 3334 2987 2033 1827 1827 1295 86 63達標率() 76.7 58.3 86.7 73.3 92.1 82.5 96.7 86.9 73.3 52.0 97.7 71.6從圖1-1和表1-1可見各類功能區晝間監測點次達標率均高于夜間;4b類區(即鐵路干線兩側區域)晝間及3類區(即工業、倉儲物流區)夜間點次達標率在各類功能區中最高;4a類區(即交通干線兩側區域)晝間、夜間點次達標率在各類功能區中最低。1.1.2 直轄市和省會城市2017年,31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各類功能區共監測3280點次,晝間、夜間各1640點次。晝間共有1437個監測點次達標,總點次達標率為87.6 ;夜間共有950個監測點次達標,總點次達標率為57.9 ??傮w來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功能區晝間點次達標率高于夜間。其中,0類區晝夜各監測12點次,晝間點次達標率為83.3 ,夜間為50.0 ;1類區晝夜各監測304點次,晝間點次達標率為78.9 ,夜間為55.9 ;2類區晝夜各監測01020304050607080901000類 1類 2類 3類 4a類 4b類 達標率()晝 間 夜 間 4表1-3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功能區總點次達標率636點次,晝間點次達標率為89.3 ,夜間為71.5 ;3類區晝夜各監測300點次,晝間點次達標率為96.7 ,夜間為78.7 ;4a類區晝夜各監測376點次,晝間點次達標率為84.3 ,夜間為20.5 ;4b類區晝夜各監測12點次,晝間點次達標率為100.0 ,夜間為50.0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各類功能區監測點次達標情況如表1-2所示。表1-2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各類功能區監測點次達標情況功能區類別0類 1類 2類 3類 4a類 4b類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監測點次 12 12 304 304 636 636 300 300 376 376 12 12達標點次 10 6 240 170 568 455 290 236 317 77 12 6達標率() 83.3 50.0 78.9 55.9 89.3 71.5 96.7 78.7 84.3 20.5 100.0 50.0與全國城市各類功能區監測點次達標率相比,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的各類功能區夜間監測點次達標率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各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功能區總點次達標率如圖1-2a、1-2b和表1-3所示。城市名稱總點次達標率城市名稱總點次達標率晝間 夜間 晝間 夜間北 京 100.0 50.0 武漢 75.0 52.1天 津 91.3 53.8 長沙 85.0 46.7石家莊 91.7 22.9 廣州 65.9 47.7太 原 100.0 75.0 南寧 85.7 46.4呼和浩特 95.0 60.0 ???100.0 62.5沈 陽 96.4 82.1 重慶 88.6 55.7長 春 93.8 65.6 成都 84.2 39.5哈爾濱 66.2 38.2 貴陽 81.3 43.8上 海 93.1 63.9 昆明 100.0 71.9南 京 97.9 94.8 拉薩 87.5 50.0杭 州 83.7 65.2 西安 75.0 28.1合 肥 86.7 68.3 蘭州 85.7 53.6福 州 93.8 50.0 西寧 70.0 35.0南 昌 82.5 55.0 銀川 100.0 90.0濟 南 77.8 44.4 烏魯木齊 93.3 66.7鄭 州 56.3 43.8 / / /單位圖1-2a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功能區晝間總點次達標率圖1-2b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功能區夜間總點次達標率5圖1-3 2017年全國城市功能區監測點次達標率與上年比較1.2 與上年比較1.2.1 全國城市與2016年相比,0類功能區夜間、1類功能區夜間、4a類功能區夜間、4b類功能區晝間點次達標率有所上升,其他各類功能區點次達標率均不同程度下降0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下降1.9個百分點,夜間上升1.0個百分點;1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下降0.7個百分點,夜間上升0.5個百分點;2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下降0.4個百分點,夜間下降0.9個百分點;3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下降0.5個百分點,夜間下降1.4個百分點; 4a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下降19.3個百分點,夜間上升1.6個百分點;4b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上升2.4個百分點,夜間下降0.5個百分點。2017年全國城市功能區監測點次達標率與上年比較如圖1-3和表1-4所示。表1-4 2017年全國城市功能區監測點次達標率與上年比較0類 1類 2類 3類 4a類 4b類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2017 76.7 58.3 86.7 73.3 92.1 82.5 96.7 86.9 73.3 52.0 97.7 71.62016 78.6 57.3 87.4 72.8 92.5 83.4 97.2 88.3 92.6 50.5 95.3 72.1增幅 -1.9 1.0 -0.7 0.5 -0.4 -0.9 -0.5 -1.4 -19.3 1.5 2.4 -0.5達標率年度單位60102030405060708090100達標率()2016年 2017年 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 0類 1類 2類 3類 4a類 4b類 1.2.2 直轄市和省會城市與2016年相比,直轄市和省會城市0類區晝間和夜間、4a類區晝間和夜間點次達標率同比上升,4b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與上年持平、夜間點次達標率同比下降,其余各類功能區達標率同比不同程度下降0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上升28.8個百分點,夜間上升40.9個百分點;1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下降5.0個百分點,夜間下降3.6個百分點;2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下降0.9個百分點,夜間下降4.8個百分點;3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下降0.3個百分點,夜間下降1.0個百分點;4a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上升6.5個百分點,夜間上升2.2個百分點;4b類區晝間點次達標率與上年持平,夜間下降10.0個百分點。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功能區監測點次達標率與上年比較如圖1-4、表1-5所示。圖1-4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功能區監測點次達標率與上年比較表1-5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功能區監測點次達標率與上年比較0類 1類 2類 3類 4a類 4b類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2017 83.3 50.0 78.9 55.9 89.3 71.5 96.7 78.7 84.3 20.5 100.0 50.02016 54.5 9.1 83.9 59.5 90.2 76.3 97.0 79.7 77.8 18.3 100.0 60.0增幅 28.8 40.9 -5.0 -3.6 -0.9 -4.8 -0.3 -1.0 6.5 2.2 0 -10.0達標率年度單位0102030405060708090100達標率()2016年 2017年 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 晝 夜 0類 1類 2類 3類 4a類 4b類 72 區域聲環境質量2.1 2017年現狀2.1.1 全國城市2017年全國共有32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報送了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全國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效聲級平均值為53.9 dBA。在323個城市中,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達到一級的城市19個,占5.9 ;二級的城市210個,占65.0 ;三級的城市90個,占27.9 ;四級的城市3個,占0.9 ;五級的城市1個,占0.3 。2017年全國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分布比例如圖1-5所示。圖1-5 2017年全國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分布比例8一級 5.9 二級 65.0 三級27.9四級 0.9 五級 0.3 2.1.2 直轄市和省會城市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的等效聲級平均值為54.7 dBA。其中,區域聲環境質量達到一級的城市1個,占3.2 ;二級的城市18個,占58.1 ;三級的城市12個,占38.7 。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總體處于二級和三級水平。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分布比例如圖1-6所示。圖1-6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分布比例圖1-7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和平均等效聲級如圖1-7和表1-6所示。9一級 3.2 二級 58.1 三級 38.7 表1-6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晝間平均等效聲級城市名稱晝間平均等效聲級Sd城市名稱晝間平均等效聲級Sd城市名稱晝間平均等效聲級Sd北京 53.2 合肥 54.4 重慶 53.1天津 53.9 福州 57.5 成都 54.3石家莊 54.4 南昌 53.6 貴陽 58.8太原 53.2 濟南 53.7 昆明 53.2呼和浩特 54.0 鄭州 56.0 拉薩 48.2沈陽 54.8 武漢 56.1 西安 56.5長春 56.2 長沙 53.3 蘭州 53.9哈爾濱 59.3 廣州 55.3 西寧 53.8上海 55.7 南寧 56.1 銀川 53.0南京 53.6 ???56.0 烏魯木齊 54.4杭州 55.2 / / / /單位dBA102.2 與上年比較2.2.1 全國城市與2016年相比,區域聲環境質量為一級的城市比例上升0.9個百分點;二級的城市比例下降3.3個百分點;三級的城市比例上升1.8個百分點;四級的城市比例上升0.3個百分點,五級的城市比例上升0.3個百分點。2017年全國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分布與上年比較如圖1-8和表1-7所示。表1-7 2017年全國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分布與上年比較年份各評價等級城市比例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2017 5.9 65.0 27.9 0.9 0.32016 5.0 68.3 26.1 0.6 0年際變化 0.9 -3.3 1.8 0.3 0.3單位2.2.2 直轄市和省會城市與2016年相比,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為一級、四級、五級的城市比例沒有變化;二級的城市比例下降6.4個百分點,三級的城市比例上升6.4個百分點。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分布與上年比較如圖1-9和表1-8所示。11圖1-8 2017年全國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分布與上年比較比例()2016年 2017年 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 01020304050607080圖1-9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分布與上年比較表1-8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分布與上年比較年份各評價等級城市比例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2017 3.2 58.1 38.7 0 02016 3.2 64.5 32.3 0 0年際變化 0 -6.4 6.4 0 0單位2017年,各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的區域聲環境質量晝間平均等效聲級與上年比較如圖1-10和表1-9所示。12比例()2016年 2017年 010203040506070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圖1-10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晝間平均等效聲級與上年比較表1-9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晝間平均等效聲級與上年比較城市名稱 2017年 2016年 增值 城市名稱 2017年 2016年 增值北京 53.2 54.3 -1.1 武漢 56.1 55.9 0.2天津 53.9 54.0 -0.1 長沙 53.3 54.5 -1.2石家莊 54.4 54.4 0 廣州 55.3 55.3 0太原 53.2 52.9 0.3 南寧 56.1 54.2 1.9呼和浩特 54.0 53.8 0.2 ???56.0 55.7 0.3沈陽 54.8 54.7 0.1 重慶 53.1 53.3 -0.2長春 56.2 56.0 0.2 成都 54.3 54.1 0.2哈爾濱 59.3 58.5 0.8 貴陽 58.8 59.0 -0.2上海 55.7 52.3 3.4 昆明 53.2 53.5 -0.3南京 53.6 54.0 -0.4 拉薩 48.2 48.3 -0.1杭州 55.2 56.4 -1.2 西安 56.5 55.7 0.8合肥 54.4 54.3 0.1 蘭州 53.9 54.3 -0.4福州 57.5 56.9 0.6 西寧 53.8 53.4 0.4南昌 53.6 53.6 0 銀川 53.0 53.0 0濟南 53.7 53.1 0.6 烏魯木齊 54.4 53.3 1.1鄭州 56.0 55.6 0.4 / / / /單位dBA132017年 2016年 4547495153555759拉薩銀川重慶北京太原昆明長沙南京南昌濟南西寧天津蘭州呼和浩特成都石家莊合肥烏魯木齊沈陽杭州廣州上海鄭州??谖錆h南寧長春西安福州貴陽哈爾濱Leq dBA3 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3.1 2017年現狀3.1.1 全國城市2017年全國共有32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監測,全國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平均值為67.1 dBA。其中,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評價為一級的城市213個,占65.7 ;二級的城市90個,占27.8 ;三級的城市19個,占5.9 ;四級的城市1個,占0.3 ;五級的城市1個,占0.3 。2017年全國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比例如圖1-11所示。圖1-11 2017年全國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比例3.1.2 直轄市和省會城市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平均值為68.9 dBA。其中,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評價為一級的城市11個,占35.5 ;二級的城市16個,占51.6 ;三級的城市3個,占9.7 ,四級的城市1個,占3.2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比例如圖1-12所示。14一級 65.7 二級 27.8 三級5.9四級 0.3 五級 0.3 圖1-12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比例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和監測結果如圖1-13和表1-10所示。圖1-13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等級15一級 35.5 二級 51.6 三級 9.7 四級 3.2 表1-10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監測結果3.2 與上年比較3.2.1 全國城市與2016年相比,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評價為一級的城市比例下降3.2個百分點;二級的城市比例上升1.7個百分點;三級的城市比例上升2.5個百分點;四級的城市比例下降1.3個百分點;五級的城市比例上升0.3個百分點。2017年全國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分布與上年比較如圖1-14和表1-11所示。16城市名稱覆蓋路長km超70dBA比例dBA城市名稱覆蓋路長km超70dBA比例dBA北京 962.7 43.2 69.3 武漢 392.9 53.6 70.5天津 499.6 23.8 67.8 長沙 355.7 57.4 70.0石家莊 399.2 22.6 68.4 廣州 1022.0 34.6 69.0太原 127.6 11.5 70.0 南寧 159.7 16.5 68.0呼和浩特 239.9 23.5 69.4 ???145.4 31.1 69.2沈陽 142.4 53.5 67.3 重慶 533.9 18.3 66.7長春 279.7 27.8 69.9 成都 214.8 29.4 69.3哈爾濱 120.2 81.2 73.8 貴陽 285.2 26.9 69.1上海 204.8 55.8 69.9 昆明 296.4 6.7 67.1南京 276.1 17.6 68.0 拉薩 53.0 27.1 69.1杭州 707.9 26.7 67.8 西安 202.1 57.5 70.6合肥 591.7 31.9 68.7 蘭州 125.4 19.9 69.0福州 335.3 43.6 69.3 西寧 85.7 16.9 69.4南昌 252.1 26.2 67.9 銀川 198.8 18.0 67.5濟南 166.6 53.1 70.6 烏魯木齊 378.4 8.8 66.1鄭州 131.3 41.9 69.6 / / / /圖1-14 2017年全國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分布與上年比較表1-11 2017年全國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分布與上年比較年份各評價等級城市比例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2017 65.7 27.8 5.9 0.3 0.32016 68.9 26.1 3.4 1.6 0年際變化 -3.2 1.7 2.5 -1.3 0.3單位3.2.2 直轄市和省會城市與2016年相比,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為一級的城市比例下降9.7個百分點;二級的城市比例上升6.4個百分點;三級的城市比例上升3.2個百分點,四級、五級的城市比例與上年持平。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分布與上年比較如圖1-15和表1-12所示。17比例()2016年 2017年 01020304050607080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 圖1-15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分布與上年比較表1-12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分布與上年比較年份各評價等級城市比例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2017 35.5 51.6 9.7 3.2 02016 45.2 45.2 6.5 3.2 0年際變化 -9.7 6.4 3.2 0 0單位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與上年比較如圖1-16和表1-13所示。18比例()2016年 2017年 0102030405060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 圖1-16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與上年比較表1-13 2017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與上年比較城市名稱 2017年 2016年 增值 城市名稱 2017年 2016年 增值北京 69.3 69.3 0 武漢 69.8 67.1 2.7天津 67.7 67.9 -0.2 長沙 70.0 69.6 0.4石家莊 67.3 66.1 1.2 廣州 68.8 69.0 -0.2太原 62.9 63.3 -0.4 南寧 68.0 68.0 0呼和浩特 68.4 68.9 -0.5 ???69.2 68.9 0.3沈陽 69.2 69.1 0.1 重慶 66.7 67.2 -0.5長春 69.4 69.5 -0.1 成都 69.3 70.9 -1.6哈爾濱 73.8 73.4 0.4 貴陽 69.1 69.6 -0.5上海 69.9 69.7 0.2 昆明 67.1 67.4 -0.3南京 67.0 67.9 -0.9 拉薩 69.1 69.3 -0.2杭州 67.8 67.9 -0.1 西安 70.6 71.2 -0.6合肥 68.7 67.8 0.9 蘭州 69.0 68.7 0.3福州 69.3 69.3 0 西寧 69.4 69.7 -0.3南昌 67.9 67.6 0.3 銀川 67.5 67.5 0濟南 67.8 67.0 0.8 烏魯木齊 66.1 66.5 -0.4鄭州 69.6 69.6 0 / / / /單位dBA192017年 2016年 Leq dBA6062646668707274太原烏魯木齊重慶南京昆明石家莊銀川天津濟南杭州南昌南寧呼和浩特合肥廣州蘭州拉薩貴陽??谏蜿柋本└V莩啥奸L春西寧鄭州武漢上海長沙西安哈爾濱專欄1 城市聲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方法一、功能區聲環境監測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依據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評價指標為晝間、夜間監測點次的達標率。各類聲環境功能區的環境噪聲限值見下表。二、區域聲環境監測區域聲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依據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 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 640-2012)。評價指標為晝間平均等效聲級和夜間平均等效聲級,代表該城市晝間和夜間的環境噪聲總體水平。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按下表進行評價。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等級“一級”至“五級”可分別對應評價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和“差”。其中, 0類聲環境功能區指康復療養區等特別需要安靜的區域。1類聲環境功能區指以居民住宅、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設計、行政辦公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靜的區域。2類聲環境功能區指以商業金融、集市貿易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業、工業混雜,需要維護住宅安靜的區域。3類聲環境功能區指以工業生產、倉儲物流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業噪聲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的區域。4類聲環境功能區指交通干線兩側一定距離之內,需要防止交通噪聲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的區域,包括4a類和4b類兩種類型。4a類為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軌道交通(地面段)、內河航道兩側區域;4b類為鐵路干線兩側區域。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等級劃分各類功能區環境噪聲限值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一級”至“五級”可分別對應評價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和“差”。三、道路交通聲環境監測道路交通噪聲監測與評價依據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 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 640-2012)。評價指標為晝間平均等效聲級和夜間平均等效聲級,反映道路交通噪聲源的噪聲強度。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按下表進行評價。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劃分質量等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晝間平均等效聲級 ≤50.0 50.1~55.0 55.1~60.0 60.1~65.0 >65.0夜間平均等效聲級 ≤40.0 40.1~45.0 45.1~50.0 50.1~55.0 >55.0功能區 0類 1類 2類 3類 4a類 4b類晝間 ≤50 ≤55 ≤60 ≤65 ≤70 ≤70夜間 ≤40 ≤45 ≤50 ≤55 ≤55 ≤60等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晝間平均等效聲級 ≤68.0 68.1~70.0 70.1~72.0 72.1~74.0 >74.0夜間平均等效聲級 ≤58.0 58.1~60.0 60.1~62.0 62.1~64.0 >64.0單位dBA單位dBA單位dBA20第二部分 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管理工作2017年,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圍繞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與調整、聲環境質量監測、環境噪聲投訴與處理、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綠色護考”行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發布了185份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有關的法規、規章和文件,環境噪聲相關科研和產業穩步發展。1 法規、規章、文件和標準2017年,為規范和指導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各級政府發布了與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相關的法規、規章和文件共185份,內容涉及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管理、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與調整、“綠色護考”行動、建筑施工噪聲專項整治等工作。國家現行環境噪聲標準體系包括聲環境質量標準2部,環境噪聲排放標準4部,產品噪聲輻射標準5部,環境噪聲監測類標準10部和環境噪聲管理類標準2部。詳見附表1。2 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與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噪聲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準,劃定本行政區域內各類聲環境質量標準的適用區域,并進行管理”。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印發了關于加強和規范聲環境功能區劃分管理工作的通知(環辦大氣函〔2017〕1709號),要求各地充分認識聲環境功能區劃分的重要性,功能區要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用地性質變化而同步調整。截止2017年底,全國共有30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和733個縣級城市劃分了聲環境功能區。2017年,山西朔州市、安徽淮北市、廣西賀州市和來賓市、海南儋州市、云南麗江市、甘肅臨夏市等7個城市完成了聲環境功能區首次劃分工作。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湖南、廣東、廣西、四川、21300個已劃定聲環境功能區的地級及以上城市中,近5年內進行過調整的城市119個,占比39.7 ;近510年內進行過調整的城市91個,占比30.3 ;近1015年內進行過調整的城市46個,占比15.3 ;近15年內均未開展過調整的城市44個,占比14.7 。300個城市最近一次聲環境功能區劃調整情況如表2-2所示。表2-1 2017年開展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與調整的城市省份 市(州)2017年首次劃分山西 朔州安徽 淮北廣西 賀州、來賓海南 儋州云南 麗江甘肅 臨夏2017年調整山西 大同內蒙古 興安盟遼寧 沈陽、錦州吉林 長春黑龍江 牡丹江江蘇 常州浙江 寧波、舟山福建 龍巖、莆田、南平山東 濟南湖南 長沙廣東 汕頭、河源、惠州廣西 貴港四川 達州、甘孜州貴州 六盤水、畢節、黔南州云南 昆明甘肅 酒泉、張掖、武威、慶陽、合作22貴州、云南、甘肅等16個?。ㄗ灾螀^)所轄的29個城市完成了聲環境功能區調整工作。2017年完成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與調整的城市如表2-1所示。233 聲環境質量監測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和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三項監測工作。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每季度監測1次,全國共有監測點位2731個;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每年監測1次,全國共有監測點位55823個,覆蓋城市區域面積28028平方公里;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每年監測1次,全國共有監測點位21115個,覆蓋道路長度35814公里。監測點位情況詳見附表2。4 環境噪聲投訴與處理全國各級環保部門加強與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門協作,多地建立了環?!?2369”、公安“110”、城建“12319”、市民服務熱線“12345”、政民互動平733個已劃定聲功能區的縣級城市中,近5年內進行過調整的城市303個,占比41.3 ;近510年內進行過調整的城市153個,占比20.9 ;近1015年內進行過調整的城市106個,占比14.5 ;近15年內均未開展過調整的城市171個,占比23.3 。733個縣級城市最近一次聲環境功能區劃調整情況如表2-3所示。表2-2 30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最近一次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調整情況表2-3 733個縣級城市最近一次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調整情況聲功能區劃 調整時間5年內 510年間 1015年間 15年前 合計城市數量 119 91 46 44 300所占比例() 39.7 30.3 15.3 14.7 100.0劃分調整時間 5年內 510年間 1015年間 15年前 合計城市數量 303 153 106 171 733所占比例() 41.3 20.9 14.5 23.3 100.01數據主要來源于環保部門“12369”舉報平臺和部分省市環保熱線與公安、城管、市長熱線等信息共享數據。圖2-1 2017年四類環境噪聲投訴比例24各類環境噪聲投訴中,工業噪聲投訴占10.0 ,建筑施工噪聲投訴占46.1 ,社會生活噪聲投訴占39.7 ,交通運輸噪聲投訴占4.2 ,2017年四類環境噪聲投訴比例如圖2-1所示。臺等多種噪聲污染投訴渠道,并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接到投訴后及時轉給相應的職能部門處理。2017年共收到環保投訴128.1萬件1,其中涉及噪聲的投訴55.0萬件(占比42.9 ),辦結率為99.7 。近五年噪聲投訴情況如表2-4所示。表2-4 近五年噪聲投訴情況年度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噪聲投訴總數(萬件) 28.4 45.7 35.4 52.2 55.0占環保投訴總量的比例() 39.2 56.4 35.3 43.9 42.9工業噪聲 10.0 建筑施工 噪聲46.1交通噪聲 4.2 社會生活 噪聲39.7 25在建筑施工噪聲投訴中,晝間施工噪聲投訴占12.7 ,夜間施工噪聲投訴占87.3 。在社會生活噪聲投訴中,對娛樂場所(酒吧、KTV等)噪聲投訴占24.3 ,對固定設備(冷卻塔、風機等)噪聲投訴占28.6 ,商業、鄰里、廣場舞等其他類噪聲投訴占47.1 。5 環境噪聲自動監測截至2017年底,全國26個?。ㄗ灾螀^、直轄市)建設了2062個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站點。其中,聲環境質量常規監測站點447個,道路交通噪聲監測站點190個,建筑施工、工業企業等噪聲源監督性監測站點1092個,噪聲敏感區宣傳、警示用途的監測站點(噪聲顯示屏)209個,科研用途的監測站點57個,機場周圍區域噪聲監測站點26個,其他用途的監測站點41個。具體如附表3所示。6 “綠色護考”行動為確??忌邪察o的考試環境,各地在重要考試期間通過部門聯動的方式開展了“綠色護考”行動,加強對學校、居民區、考場周圍等噪聲敏感區的巡查密度,嚴格控制建筑施工等噪聲污染源作業時間,及時查處和制止噪聲敏感區附近噪聲污染源。2017年,全國共有336個城市開展了“綠色護考”行動,覆蓋考試類別包括中考、高考、自學考試和公務員錄用考試等。7 各類噪聲污染防治2017年,全國各地繼續加強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對噪聲法中規定的四類噪聲(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社會生活噪聲)積極采取各項污染防治措施。7.1 工業噪聲污染防治嚴格落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確保工業企業廠界噪聲達標。嚴格執法,對于噪聲超標排放擾民的工業企業,采取停產、罰款、限期治理、搬遷等措施。嚴控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建設產生嚴重噪聲污染的企業,推進工業企業“退城進園”,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引導居民區周邊的企業逐步實施搬遷和置換,向工業園區集中。推進高噪聲排放行業集中區建設,如福州、廈門、泉州等2新生產機動車噪聲型式檢驗是按照國家機動車噪聲標準的要求,對機動車生產企業新設計、定型的機動車產品進行環境風險評估和排放達標能力考核的環保管理制度。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生產、進口企業應當按照要求向社會公開其生產、進口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噪聲信息。26城市在新城區規劃建設五金加工、汽車維修、廢品收購等高噪聲行業的集中區示范點。7.2 建筑施工噪聲污染防治建設項目施工前,依法實行申報管理制度。施工過程中嚴格落實噪聲污染防治措施,督促施工單位優先選用低噪聲施工技術和機械設備,嚴格執行夜間施工審批制度,控制施工時間,如四川、貴州等省明確規定中午1200-1400之間禁止施工。實行建筑施工公告制度,如湖北省要求所有建筑施工場地設置建筑工地環保監督公示牌接受群眾監督。通過安裝視頻監控、噪聲自動監測系統加強監管,如上海市在建筑施工工地、混凝土攪拌站安裝了767套和143套噪聲自動監測系統。江蘇無錫市在地鐵施工全線各站點安裝了噪聲自動監測系統。7.3 交通運輸噪聲污染防治新生產機動車開展噪聲型式檢驗工作2。2017年,全國共有1031家機動車企業進行了環保信息公開,上傳了52952個車型的噪聲型式檢驗信息。其中,輕型車型7473個,占車型總數的14.0 ;重型車型38090個,占車型總數的72.0 ;摩托車型5159個,占車型總數的10.0 ;電動車型2230個,占車型總數的4.0 。采取聲屏障、隔聲窗、降噪路面、路面“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