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0)》全文.pdf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 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 自然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 2020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 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 自然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 (2020)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 2020 / 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 氣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自 然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編. 北京石油工業 出版社,2020. 9 ISBN 978-7-5183-4183-2 Ⅰ. ①中 Ⅱ. ①國 ②國 ③自 Ⅲ. ①天然氣 工業-研究報告-中國-2020 Ⅳ. ①F426. 22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162789號 出版發行石油工業出版社 (北京市朝陽區安華里二區 1 號樓 100011) 網 址 編 輯 部 010 64523546 圖書營銷中心 010 64523633 經 銷全國新華書店 印 刷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責任公司 2020年9月第1版 2020年9月第1次印刷 7871092 毫米 開本1/16 印張4.25 字數88千字 定 價50.00元 (如發現印裝質量問題,我社圖書營銷中心負責調換)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0)編委會 (以下按姓氏筆畫排序) 主 任 劉寶華 凌月明 隆國強 副 主 任 劉 紅 高世楫 謝承祥 委 員 王 晶 葉國標 李 錚 李英華 李繼峰 張應紅 武文來 鄭和榮 周 鵬 郭焦鋒 韓景寬 潘繼平 總協調人 郭焦鋒 編寫單位 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 自然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 支持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 出版和翻譯單位 石油工業出版社 前 言 當前世界天然氣供需格局正面臨深度調整。天然氣資源 供應進一步寬松,市場競爭加劇,國際貿易方式更加靈活, 價格持續下降。2020 年初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 下簡稱“新冠疫情”)蔓延,世界經濟衰退,國際天然氣貿易 量萎縮,價格大幅波動。保障供應安全、穩定市場消費成為 當前世界天然氣發展的新焦點。 2019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0 周年,也是“四個革 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實施 5 周年。各部門、各地 方和企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提升 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和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都取得明 顯成效。2019 年是“十三五”勘探開發投資最大的一年,也 是天然氣儲產量增長成績最好的一年。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組 建成立,標志著“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油氣體制改革邁 出關鍵一步。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各方主動作為,全力保 障天然氣穩定供應,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提供有 力支撐。 下一步,圍繞“六穩”“六?!惫ぷ鞔缶?,聚焦天然氣 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將繼續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加快完 善管網配套改革,補齊儲氣能力短板,推動天然氣高質量 發展。 目 錄 一、2019 年國內外天然氣產業穩定發展 1 (一)世界天然氣發展狀況 1 (二)中國天然氣發展狀況 3 二、2019 年中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進程加快 6 (一)天然氣上游市場化改革 6 (二)天然氣中游市場化改革 7 (三)天然氣下游市場化改革 8 三、2020 年中國天然氣產業逆勢前行 12 (一)2020 年上半年發展回顧 12 (二)2020 年下半年中國天然氣發展形勢展望 13 結束語 16 1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0) 一、2019 年國內外天然氣產業穩定發展 A 2019 年,世界天然氣繼續保持供需寬松態勢,貿易量較 快增長,長協合同條款更加靈活,定價方式更趨多元,LNG 現貨占比進一步提升。中國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繼續完善, 加大勘探開發力度成效顯著,管道、儲氣等重大基礎設施加 快推進,消費規模持續攀升,冬季高峰期用氣得到有效保障。 (一)世界天然氣發展狀況 產量穩步增加,液化能力快速提升。 世界天然氣勘探取 得了多個重大發現,海域仍為天然氣發現熱點領域。2019 年, 世界新增天然氣可采儲量 2.1 萬億立方米,約 71.0 分布在 海域。截至 2019 年底,世界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為 198.8 萬 億立方米,儲采比為 49.8,天然氣產量為 3.99 萬億立方米, 同比增長 3.4,增速下降 1.6 個百分點。其中,北美地區天 然氣產量為 11280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7.4;中東地區天然 氣產量為 6953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2.1;俄羅斯中亞地 區天然氣產量為 8465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1.9。世界天然 氣液化能力達 4.33 億噸 / 年,同比增長 9.5,增速上升 1.7 個百分點。新增 10 個 LNG 出口終端項目,共有 11 條生產線 A 本節世界天然氣儲量、生產、消費和貿易的數量及增速主要來源于BP世界能源統計 (2020),天然氣液化能力和項目的數據來自埃信華邁(IHS);LNG貿易合同定價與油價 掛鉤的數據來自FGE公司;中國天然氣儲量數據來源于自然資源部全國油氣礦產儲量通報 (2019)。中國天然氣產量數據來源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 統計局,天然氣進出口數據來源于國家海關總署。 China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2 投產,新增產能 3781 萬噸 / 年,同比增長 21.4,主要集中 在美國、俄羅斯和澳大利亞,其中 59.8 的新增產能在美國。 消費增速回落,北美和亞太地區增速放緩。 2019 年,世 界天然氣消費量為 3.93 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2.0,增速下 降 3.3 個百分點,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為 24.2。北美地區 天然氣消費量為 10576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3.1,其中美國 天然氣消費量為 8466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3.3,增速下降 7.5 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冬季氣溫相對較高,采暖用氣需求 增長放緩;亞太地區天然氣消費量為 8699 億立方米,同比增 長 4.7,其中日本天然氣消費量為 1081 億立方米,同比下 降 6.6,主要原因是日本重啟核電站,減少天然氣消費;歐 洲天然氣消費量為 5541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1.1,主要原 因是歐洲碳價上漲近 70,加之氣價走低,天然氣發電經濟 性顯現,有力拉動了天然氣需求。 貿易量持續增長, LNG 貿易量增長較快。 2019 年,世界 天然氣貿易量為 1.29 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4.1,貿易量占 世界天然氣消費量的 32.7,同比提高 0.6 個百分點。其中, 管道氣貿易量為 8015 億立方米,同比下降 0.5;LNG 貿易 量為 4851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12.7。2019 年,世界 LNG 現貨貿易量占 LNG 貿易總量的 33.5。LNG 出口量排名前五 的國家分別為卡塔爾(1071 億立方米)、澳大利亞(1047 億 立方米)、美國(475 億立方米)、俄羅斯(394 億立方米) 和馬來西亞(351 億立方米)。2019 年,LNG 出口總增量為 3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0) 545 億立方米,其中美國、俄羅斯和澳大利亞 LNG 出口增量 位列前三,分別增加 189 億立方米、144 億立方米和 129 億 立方米。LNG 進口量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為日本(1055 億立 方米)、中國(848億立方米)和韓國(556億立方米); LNG 進口增量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為中國(113 億立方米)、 英國(109 億立方米)和法國(101 億立方米)。 價格低位運行,合同形式更加靈活。 2019 年,天然氣供 需較為寬松,價格低位運行。美國亨利中心天然氣年均價格 為 2.53 美元 / 百萬英熱單位,同比下跌 19.0。英國 NBP 年 均價格為 4.45 美元 / 百萬英熱單位,同比下跌 44.3。東北 亞地區長協年均價格為 9.43 美元 / 百萬英熱單位,同比下跌 1.0;LNG 現貨年均價格為 5.95 美元 / 百萬英熱單位,同比 下跌 39.1。2019 年執行的合同中,供應商以資源池模式供 應的合同量占比達 18.5;世界新簽合同中不限制目的地的 合同量占比近 90.0。 (二)中國天然氣發展狀況 中國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明顯加大,儲量和產量增幅均 創歷史紀錄。 2019 年,全國油氣勘探開發投資達 3348 億元, 同比增長 25.5,其中勘探投資達 821 億元,創歷史新高。 常規天然氣勘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相繼在四川盆地、鄂 爾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及海域等獲得重要發現,有望新增 一批規模儲量資源區;頁巖氣在四川盆地長寧威遠、太陽 等區塊獲得突破,南川地區實現了常壓頁巖氣勘探新發現。 China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4 全國新增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 1.58 萬億立方米,同比增加約 6000 億立方米,創歷史紀錄。其中,常規天然氣新增探明地 質儲量 8091 億立方米,新增技術可采儲量 3521 億立方米; 頁巖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 7644 億立方米,新增技術可采儲量 1838 億立方米。全國天然氣(含非常規氣)產量達 1773 億 立方米,同比增加 170 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其中常規氣 產量為 1527 億立方米,頁巖氣產量為 154 億立方米,煤層氣 產量為 55 億立方米,煤制氣產量為 36.8 億立方米。 進口穩步增長,進口來源和主體日趨多元。 2019 年,中 國進口天然氣 9656 萬噸 A (折合 1352 億立方米),同比增 加 6.9。從進口構成看,管道氣進口 3631 萬噸(折合 508 億立方米 B ),占比為 37.6;LNG 進口 6025 萬噸,占比為 62.4。LNG 進口來源更加多元,澳大利亞是最大的進口來 源國(2910 萬噸),其次是卡塔爾(863 萬噸)和馬來西亞 (737 萬噸);LNG 現貨比例進一步提升, LNG 現貨進口量 為 2130 萬噸,占 LNG 總進口量的 35.4。天然氣進口市場 主體有所增加,除主要油氣企業外,地方國有、民營和港資 企業等共進口 LNG 441 萬噸,占全國 LNG 進口總量的 7.3。 基礎設施布局進一步完善,互聯互通繼續推進。 截至 2019 年底,中國建成干線輸氣管道超過 8.7 萬千米,一次輸 氣能力超過 3500 億立方米 / 年。中俄東線北段工程建成投產, A 全國年度進口總量及價格數據均來自海關總署;分國家及企業進口數據來源于IHS統計數據庫。 B 折算系數為1噸1400立方米。 5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0) 標志著東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進口通道都同時具備了 油氣進口能力。北方重點地區多渠道、多氣源供應格局繼續 完善,應急供氣能力進一步提升,西氣東輸二線廣州站反輸 增壓完成改造;陜京四線三座壓氣站投產;鄂安滄管道一期 投產。截至 2019 年底,全國建成地下儲氣庫 27 座,有效工 作氣量達 102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超過 30 億立方米。 消費規模持續擴大,增速有所放緩。 2019 年,天然氣表 觀消費量為 3064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8.6,在一次能源消 費結構中占比達 8.1,同比上升 0.3 個百分點。從消費結構 看,城市燃氣和工業用氣仍是天然氣消費的主力,分別占全 國消費量的 37.2 和 35.0;化工用氣增速有所回升,發電 用氣增速階段性回落。從消費區域看,華東地區是全國消費 量最大的區域,全年消費量達 897 億立方米,占全國消費量 的 29.2;其次是華北、西北和西南地區,消費量分別為 598 億立方米、396 億立方米和 375 億立方米。從省消費量看, 13 個省份用氣量超過 100 億立方米,其中江蘇超過 300 億立 方米,廣東、四川都超過 200 億立方米。 China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6 二、2019 年中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進程加快 2019 年以來,中國持續推進天然氣市場化改革。上游環 節 放寬市場準入,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出讓,激發勘探開 發活力。中游環節實施運銷分離,組建國家油氣管網公司, 進一步推進基礎設施向第三方公平開放。下游環節深化天然 氣價格改革,實施減稅降費,擴大天然氣利用。 (一)天然氣上游市場化改革 深化油氣上游市場化改革,有序放開油氣勘探開發市場。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油氣體制改革、大力提升 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精神,先后出臺了關于統籌推進自然資 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 措施(負面清單)(2019 年版)自然資源部關于推進礦 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試行),開放油氣勘查 開采市場,多渠道引入社會資金開展油氣勘探開發;實行更 加嚴格的區塊退出,督促企業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實行油氣 探采合一制度,從制度層面保障企業勘探獲得發現后直接進 入油氣開采;將探礦權 2 年延續 1 次調整為 5 年延續 1 次, 減輕企業辦事成本;將煤層氣礦業權出讓登記權限下放至省 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調動地方積極性。從 2019 年 7 月 30 日起,外資進入中國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的限制進一步放寬, 油氣勘探開發限于合資、合作的限制逐步取消。繼續推進新 7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0) 疆試點,持續推進黔北頁巖氣試驗區、川南頁巖氣試驗區建設, 設立鄂西頁巖氣勘探開發綜合示范區,推進南海油氣勘查開 采改革試點及山西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完善非常規天然氣補貼政策,鼓勵企業加快非常規氣開 發。 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補 充通知明確,設置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煤層氣(煤 礦瓦斯)、頁巖氣、致密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開采利用,對超 過上年產量的,按超額程度給予梯級獎補;對未達到上年產 量的,按程度扣減;對取暖季生產的非常規天然氣增量部分, 給予超額系數折算,體現“冬增冬補”。 (二)天然氣中游市場化改革 組建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推進“全國一張網”建設。 認 真落實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石油 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組建國有 資本控股、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深化體 制機制改革,出臺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加 快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公平開放,建設油氣管網設施公 平開放信息平臺,確保信息獲取公開透明,優化市場運行環境。 隨著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設立和其他各級各類長輸管道運銷 分離,有利于實現管網等中游基礎設施向第三方市場主體的公 平開放;有利于進一步加快統籌全國油氣干線管網規劃建設 運營,促進管網互聯互通,構建“全國一張網”;有利于進 一步提高油氣資源運輸和配置效率,保障油氣安全穩定供應。 China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8 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等 文件,進一步加快推進儲氣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天然氣儲備能 力。 優化儲氣設施規劃建設布局,引導峰谷差大、需求增長快 的地區適當提高建設目標。建立健全儲氣設施運營模式,推行 獨立運營,完善價格機制等投資回收渠道。加大土地、財稅、 金融、投資等政策支持力度,激勵企業加速補足儲氣基礎設施 建設短板,促進儲氣能力快速提升。 (三)天然氣下游市場化改革 因地制宜推進天然氣發電和加快發展交通用氣,持續發 揮天然氣對大氣污染防治的積極作用。 兼顧不同地區、不同 資源稟賦條件、不同用能方式的協調發展,穩步推進天然 氣發電項目建設。截至 2019 年底,天然氣發電裝機已超過 9000 萬千瓦。同時2020 年全球船用燃油限硫令實施方案 等文件加速了船舶低硫燃料的推廣應用,隨著“中國版限硫令” 于 2020 年 1 月 1 日生效實施,LNG 船舶和 LNG 重型卡車有 望持續發展。 有效實施減稅降費,終端用戶切實享受改革紅利。 關 于調整天然氣基準門站價格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根據增值 稅率調整情況(天然氣稅率降至 9),充分考慮增值稅率降 低因素對應調整各?。▍^、市)天然氣基準門站價格,確保 將增值稅率調低部分的紅利歸于用戶。規定城鎮燃氣工程安 裝收費標準,原則上成本利潤率不得超過 10,以此降低天 然氣終端用戶用氣成本,引導城鎮燃氣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 9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0) 量發展。2020年2月印發通知,在現行天然氣價格機制框架內, 提前實行淡季價格政策,階段性降低企業用氣成本。 專欄 天然氣上游市場化改革政策 序號 發布時間 發布單位 政策名稱 1 2019 年 1 月 科技部、財政部 關于進一步優化國家重點研發 計劃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 (國科發資〔2019〕45 號) 2 2019 年 2 月 國務院 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 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 (國發〔2019〕6 號) 3 2019 年 4 月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 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4 2019 年 6 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 商務部 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 面清單)(2019 年版)(國家 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令第 25 號) 5 2019 年 6 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 商務部 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 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 年版)(國家發展改革委、 商務部令第 26 號) 6 2019 年 6 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 商務部 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19 年版)(國家發展改革委、 商務部令第 27 號) 7 2019 年 6 月 財政部 關于 〈 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 金管理暫行辦法 〉 的補充通知 (財建〔2019〕298 號) 8 2019 年 12 月 自然資源部 自然資源部關于推進礦產資源 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試行) (自然資規〔2019〕7 號) China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10 序號 發布時間 發布單位 政策名稱 9 2019 年 12 月 國家能源局 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 裝備評定和評價辦法(試行) (國能發科技〔2019〕89 號) 10 2020 年 3 月 財政部、 海關總署、 稅務總局 關于取消海洋石油(天然氣) 開采項目免稅進口額度管理的通 知(財關稅〔2020〕5 號) 11 2020 年 3 月 財政部、 海關總署、 稅務總局 關于取消陸上特定地區石油(天 然氣)開采項目免稅進口額度管 理的通知(財關稅〔2020〕6 號) 天然氣中游市場化改革政策 序號 發布時間 發布單位 政策名稱 1 2019 年 3 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 委員會 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 改革實施意見 2 2019 年 5 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市場監管總局 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 辦法(發改能源規〔2019〕 916 號) 3 2019 年 10 月 國家能源局 關于加強天然氣管網設施公 平開放相關信息公開工作的通 知(國能綜通監管〔2019〕 76 號) 4 2019 年 12 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 中央定價目錄(國家發展 改革委令第 29 號) 續表 11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0) 序號 發布時間 發布單位 政策名稱 5 2020 年 4 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自然資源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能源局 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儲備能 力建設的實施意見(發改 價格〔2020〕567 號) 6 2020 年 5 月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 天然氣下游市場化改革政策 序號 發布時間 發布單位 政策名稱 1 2019 年 3 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 關于調整天然氣基準門站價 格的通知(發改價格 〔2019〕562 號) 2 2019 年 6 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市場監管總局 關于規范城鎮燃氣工程安裝 收費的指導意見(發改價格 〔2019〕1131 號) 3 2019 年 6 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 商務部 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 (負面清單)(2019 年版)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令 第 25 號) 4 2019 年 10 月 國家海事局 2020 年全球船用燃油限硫令 實施方案(海事局公告 第 20 號) 5 2020 年 2 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 關于階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氣 成本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通 知(發改價格〔2020〕257 號) 續表 China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12 三、2020 年中國天然氣產業逆勢前行 2020 年以來,新冠疫情暴發對中國經濟社會和能源發展 帶來階段性較大影響。天然氣需求增速明顯放緩,但上半年 仍實現 1.5 的正增長。2020 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 是“十四五”謀劃之年。天然氣產業要按照“四個革命、一 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重要部署,繼續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一)2020 年上半年發展回顧 能源保供在疫情中經受考驗,上半年天然氣消費實現同比 正增長。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 -6.8,第二、第三產業增加 值分別下降 9.6 和 5.2;上半年經濟增長 -1.6,第二、第 三產業增加值分別下降 1.9 和 1.6。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 和油價下行疊加影響,國內油氣行業面臨沖擊和挑戰。各部門、 地方和企業全力配合,合力打贏油氣領域抗疫保供攻堅戰,堅 決保障抗疫主戰區和全國用油用氣需求。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 建設穩步推進,科學決策,扎實有序做好中俄東線等基礎設施 重大項目和互聯互通工程復工復產,中俄東線中段等重大工程 按既定節點有序推進。2020 年上半年,天然氣消費仍保持正增 長,同比增長 1.5 左右。推動天然氣消費正增長的因素包括 國內外氣價走低,天然氣價格競爭力凸顯;城鎮燃氣受疫情沖 擊較小,且北方部分省市供暖季延長;二季度以來經濟復蘇態 勢明顯,復工復產帶動工業、發電等用氣穩中有升。 13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0) 2020年上半年,中國天然氣勘探力度基本不變而產量 繼續強勁增長。 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新挑戰、新困難,2020 年上半年全國油氣勘探開發投資總體穩定,勘探工作量穩中 有增,繼續在四川、塔里木等盆地獲得重要發現;天然氣產 量達 940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10.3,其中常規氣產量為 823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約8,頁巖氣產量為91億立方米, 同比增長約 35,煤層氣產量為 26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約 10。預計 2020 年中國天然氣產量為 1890 億立方米(不包 括煤制氣),同比增長約 9,總體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2020年上半年,天然氣需求結構化差異走勢明顯。 一 是工業用氣從負增長逐步恢復至 2019 年同期水平。新冠疫情 暴發初期,工業用氣受到一定沖擊,隨后國家實施了階段性 降低非居民氣價等政策,降低企業用氣成本,工業用氣逐月 回升,16 月累計用氣量已恢復到 2019 年的同期水平。二 是城鎮燃氣保持穩定增長。一季度受北方部分省市供暖季延 長的拉動影響,城鎮燃氣保持穩定增長;二季度隨各地先后 下調防控級別,流動人口持續增加,商場、餐館、學校等逐 步恢復運行,公共服務部門的天然氣需求顯著提升,兩者共 同推動上半年城鎮燃氣同比增長超過 10。三是發電用氣和 化工用氣受疫情影響相對明顯,上半年有所下降。 (二)2020 年下半年中國天然氣發展形勢展望 2020年下半年,面對新冠疫情沖擊,中國天然氣產業 發展面臨挑戰,但推動天然氣產業協調穩定發展的基礎條件 China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14 和支撐因素未變,天然氣產業持續穩步發展的總基調不變。 同時,國際天然氣供需總體寬松,天然氣價格低位寬幅震蕩, 國內增儲上產能力顯著增強,供氣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體制機制改革繼續深化,產業政策持續改進;疫情催生并推動 的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不斷涌現,為天然氣較快發展提 供了有利空間。下半年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保障各時 段天然氣供應高效、充足,確?!笆濉币巹潏A滿收官。 綜合預測結果顯示,2020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約為 3200 億立方米,比 2019 年增加約 130 億立方米。 預計全 國天然氣(含非常規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約 8000 億立方 米;國產氣量(含非常規氣)為 1890 億立方米(不包括煤制 氣),同比增長約 9,總體保持較快增長態勢。進口天然氣 約 1400 億立方米,與 2019 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長,預計進 口管道氣 500 億立方米,進口 LNG 約 900 億立方米。 立足國內資源,繼續積極穩步推進天然氣勘探開發,切 實提高天然氣穩定供應能力。 重點做大四川、新疆、鄂爾多斯、 海域四大油氣上產基地,推動常規天然氣產量穩步增加,非 常規天然氣較快發展。打造四川盆地“雙富集氣”生產基地, 四川盆地是常規天然氣和非常規天然氣富集區,通過加大碳 酸鹽巖常規氣和致密氣、頁巖氣開發,推進產量繼續增加。 打造鄂爾多斯盆地“致密氣”生產基地,通過加大致密氣開 發力度,推進多種資源綜合勘探開發,提高資源開采水平。 打造新疆地區“深層氣”生產基地,加大塔里木盆地等山前 15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0) 深層超深層資源勘探開發,推進天然氣增儲上產。打造海域 “深水氣”生產基地,加快渤海天然氣開發步伐,加強渤海、 東海和南海北部深水區資源勘探開發,進一步加快增儲上產 步伐。加強統籌協調,分類處置、分級管控生態紅線內天然 氣礦業權和勘探開發活動。 加快管網和儲氣設施建設,發力補齊天然氣互聯互通和重 點地區輸送能力短板,推動形成“全國一張網”。 沿海 LNG 接收站擴建、新建工程持續推進,海外 LNG 資源進入國內通 道進一步拓展;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正式運行,“全國一張網” 的管網布局加快形成,中俄東線管道中段及南段加快推進,青 寧輸氣管道有望投產,天然氣資源南北調配能力穩步增強;多 措并舉增加儲氣能力,壓實上游供氣企業和國家油氣管網公司 儲氣責任,加快儲氣庫基地及儲氣設施重點項目建設。健全項 目用海、用地、環評等協調機制,積極創造條件推動項目建設。 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持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推 動天然氣行業高質量發展。 準確研判國際國內發展形勢,突 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以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 著眼長遠、統籌兼顧,科學編制天然氣發展“十四五”規劃, 并按照規劃加快重大管網等項目建設,確保管道運輸能力滿 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推進油氣管網公平設施開放進程, 促進管道設施利用效率。繼續堅定不移深化油氣體制改革, 盡快推動天然氣礦業權改革和國家油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落 地見成效,為建成運行高效的天然氣市場體系打好基礎。 China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16 結 束 語 世界新冠疫情和政治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復雜,但中國天 然氣持續穩定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持天然氣高質量發 展的要素條件仍在增加。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中國將始 終堅持“逐步將天然氣培育成為中國主體能源之一”的戰略 目標,抓好黨中央對天然氣產業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六穩”“六 ?!钡日呗鋵?。確保完成天然氣“十三五”規劃確立的主 要目標,扎實推進“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科學制定天然 氣發展目標和路徑,構建安全穩定、協調發展的天然氣綜合 保障體系。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白皮書已連續發布五年,期待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0)的發布進一步激發社會各 界為天然氣未來發展出謀劃策的積極性。 誠摯感謝各相關部門、研究機構、行業學會、企業、國 際機構及眾多專家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感謝以下人員(按姓氏筆畫排序)對中國天然氣發展 報告(2020)提出修改建議,以及在成稿過程中作出的貢獻 17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0) 王連生 王國力 王曉慶 田 瑛 史云清 孫 智 孫 慧 孫耀唯 朱學謙 許睿謙 劉祥鵬 張玉清 李 偉 李 雷 楊 雷 楊驛昉 沈 鑫 陳進殿 陳珊珊 金之鈞 金淑萍 周淑慧 姜向強 高安榮 唐永祥 唐金榮 曾興球 蔡勛育 China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Oil and Gas Department,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fo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Center for Oil and Gas Resource Strategies,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China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Editorial Board in the order of surname by number of strokes Chairpersons LIU Baohua LING Yueming LONG Guoqiang Deputy Chairpersons LIU Hong GAO Shiji XIE Chengxiang Committee Members WANG Jing YE Guobiao LI Zheng LI Yinghua LI Jifeng ZHANG Yinghong WU Wenlai ZHENG Herong ZHOU Peng GUO Jiaofeng HAN Jingkuan PAN Jiping Coordinator GUO Jiaofeng Principal Institutions Oil and Gas Department,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fo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Center for Oil and Gas Resource Strategies,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Supporting Institution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Hua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ndards Norms,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China Petroleum Planning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 Sinopec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NOOC Gas natural gas production in the Middle East was 695.3 billion cubic meters with a growth of 2.1 year-on-year; natural gas production in Russia-Central Asia was 846.5 billion cubic meters with a growth of 1.9 year-on-year. The global natural gas liquefaction capacity reached 433 million tons per year with a growth of 9.5 year-on-year and the growth rate increasing by 1.7 percentage points. 10 liquified natural gas export terminal projects were added and a total of 11 production 3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0) lines were put into operation, providing an additional capacity of 37.81 million tons per year with a growth of 21.4 year-on- year. The growth of global natural gas liquefaction capacity was mainly contribu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and Australia. Particularly, the United States provided 59.8 of the growth of global natural gas liquefaction capacity. The growth rate of consumption has declined, and the growth rate of North America and the Asia-Pacific region has slowed down. In 2019, the global natural gas consumption, accounting for 24.2 of the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was 3.93 trillion cubic meters with a growth of 2.0 year-on- year, and the growth rate dropped by 3.3 percentage points. In North America, the natural gas consumption was 1057.6 billion cubic meters with an increase of 3.1 year-on-y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nsumption of natural gas was 846.6 billion cubic meters with an increase of 3.3 year-on-year, but the growth rate dropped by 7.5 percentage points. The dropping of the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