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論文:中國電力行業參與碳交易介紹.pdf
中國電力行業 參與碳交易 介紹 說明 德國國際合作機構( GIZ)是一家聯邦企業,旨在幫助德國政府實現國際合作項 目的各項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 出版方 德國國際合作機構( GIZ) 注冊辦事處 德國波恩和埃施波恩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麥子店街 37號,盛福大廈 1100, 100125 電話 86 10 8527 5180 傳真 86 10 8527 5185 電子郵箱 ets-chinagiz.de 網址 www.giz.de 作者 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 項目名稱 中德合作 -中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能力建設項目 中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能力建設項目受德國聯邦環境、自然資源保護和核安全部 委托,由德國國際合作機構和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聯合執行。項目致力于, 使中國的關鍵機構具有在國家和地方層面上構建和運行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能力 和政策抉擇。目標群體是國家及地方的發展改革委員會的政策制定及決策人員、 核查機構、 被納入碳排放權交易 體系的企業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 項目委托方 德國聯邦環境、自然 資源 保護和核安全部 聲明 本文所表達的觀點、解釋和結論由作者所有,并不代表德國國際合作機構或德國 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安全部的觀點。本文對所提供的信息不提供任何類型的 擔保。 北京 2018 目錄 引言 ......................................................................................................................................................... 1 1.中國電力行業整體介紹 ................................................................................................................... 3 1.1 最新中國電力版圖 ................................................................................................................ 3 1.2 全國電力供需近況 ................................................................................................................ 4 1.3 新電改加速落地 .................................................................................................................... 5 2.中國電力行業參與區域碳市場情況 ............................................................................................... 8 2.1 區域碳市場電力行業 納入邊界及配額分配介紹 .............................................................. 8 2.2 區域碳市場對電力行業的影響 ......................................................................................... 11 2.3 電力行業應對區域碳市場的行動 ..................................................................................... 11 3.中國電力行業參與全國碳市場展望 ........................................................................................... 133 3.1 全國碳市場電力 行業配額分配方法 ............................................................................... 133 3.2 全國碳市場對電力行業的影響 ....................................................................................... 155 3.3 電力行業應對全國碳市場的行動 ................................................................................... 155 1 引言 在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調整、環境資源約束不斷加強的新時期,中國電力行業 發展面臨碳排放管控和體制機制市場化等新形勢、新挑戰。一方面我國大氣污染 防治力度加強,氣候變化形勢日益嚴峻,生態與環保剛性約束進一步趨緊,作為 碳排放大戶的電力行業成為首批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重點行業,將受到嚴格的碳排 放管控;另一方面,由于市場化定價機制尚未完全形成、各類規劃協調機制不完 善等問題,電力行業將進行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在發電和售電側引入市場競爭, 形成主體多元、競爭有序的交易格局。 碳市場和電力體制改革在體制機制獨立運作的同時,也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一方面,二者都有利于優化電力行業能源結構,促進電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碳 市場直接對電力行業施加碳排放管控,倒逼電力行業調整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 構;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將使環保高效的機組將得到更大空間,促進大容量高效 機組和清潔能源優先發電。另一方面,二者存在價格傳導效應。碳市場將在一定 程度上增加了部分電力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的減排成本,電力行業可以通過電力市 場化交易機制,將減排成本將直接反應在電價中,傳遞給用電側。 在新形勢下,碳市場和電力體制改革如何 發揮協同效應電力企業應如何 應 對新的政策約束,并 利用兩項政策促進自身發展本次“ 中國電力行業碳排放與 碳交易高層論壇 ”的分論壇之一 “碳交易與電力市場管制國際研討會 ”希 望能就相關熱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為電力行業參與中國碳市場的發展和新一輪 電力體制改革的實踐提供有益建議。 為加深與會專家對中國電力行業發展現狀及參與碳市場情況的了解,提高各 位專家的參與積極性與討論成果的針對性,特提供本報告。 本報告共分為三 部分 2 第一部分中國電力行業整體介紹,整理了 全國發電裝機容量 及地域分布情況, 分 析了全國電力供需近況 , 介紹了新一 輪電改的核心內容及主要影響 。第二部分中 國電力行業參與區域碳市場情況,介紹了區域碳市場電力行業納入邊界及配額分 配方法,分析了區域碳市場對電力行業的影響,以及電力行業應對區域碳市場的 行動。第三部分中國電力行業參與全國碳市場展望,介紹了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 方法、對電力行業的影響,以及電力行業應對全國碳市場的舉措。 3 1.中國電力行業整體介紹 電力行業作為我國的基礎性支柱行業,在電源結構優化、市場供需平衡和體 制機制市場化方面正面臨新的發展形勢。在電源結構方面,我國水能、風能、太 陽能和核能等非化石電源發展明顯加快,但火電 仍占據主導地位,電源結構仍需 進一步優化。在市場供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電力市場需求增 長放緩,全國電力供應能力總體富余,供需關系有待平衡調整。在體制機制方面,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下簡稱“新電改”)加速落地,將打破電網企業的壟斷, 改變發電企業和售電企業的盈利模式。 1.1 最新中國電力版圖 截至 2016 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 16.5 億千瓦,同比增長 8.2。 其 中 火電 裝機 105,388 萬千瓦、水電 33,211 萬千瓦、 風電 14,864 萬千瓦、太陽 能發電 7,742 萬千瓦、核電 3,364 萬千瓦。 全國裝機容量 前十大 省份為內蒙古 、 山東 、 廣東 、 江蘇 、 四川 、 云南 、 浙江 、 新疆 、 山西和河南 。 圖 1 截至 2016 年底全國電力裝機結構圖 火電 64 風電 9 太陽能發電 5 核電 2 水電 20 4 圖 2 截至 2016 年底全國十大電力省份裝機圖 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 預期 2020 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 20 億千瓦, 年均增長 5.5。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 7.7 億千瓦左右,比 2015 年增加 2.5 億千瓦左右,占比約 39,提高 4 個百分點,發電量占比提高到 31; 氣電裝 機增加 5000 萬千瓦,達到 1.1 億千瓦以上,占比超過 5; 煤電裝機力爭控制 在 11 億千瓦以內,占比降至約 55。 1.2 全國電力供需近況 中國 電力市場需求增長放緩 , 全國電力供應能力總體富余 , 交易價格不斷下 降 。 其中,華北電網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 ,華東、華中、南方電網區域電力供 需總體寬松 ,東北、西北電網區域電力供應能力過剩較多。預計 2017 年全國發電 設備利用小時 3600 小時左右,其中火電設備利用小時將下降至 4000 小時左右。 11044 10942 10452 10160 9108 8442 8331 7751 7640 7218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內蒙古 山東 廣東 江蘇 四川 云南 浙江 新疆 山西 河南 裝機容量(萬千瓦) 5 圖 3 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時間變化圖 1.3 新電改加速落地 我國電力體制改革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解決電力供應嚴重短缺問題,鼓勵地方政府籌資辦電。 第二階段,電力部機構改革方案的出臺 , 國家電力公司的成立實現了 “ 政 企分離 ” 。 第三階段, 電力體制改革方案 提出 “ 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 競價上網 ” 。 第四階段, 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 “ 以管住中間、 放開兩頭為核心 ” ,即放開發電、售電等屬于競爭性環節的價格,管住輸電、配 電等屬于自然壟斷環節的價格,新一輪電力市場化改革 (以下簡稱“新電改”) 拉開序幕。隨后陸續推出 6 個配套文件,對輸配電價、交易機制、發用電計劃、 售電側改革等重點領域進行了詳細部署, 這些配套文件貫徹新電改精神,為新電 改的具體實施 從制度上鋪平了道路 。 4650 4730 4579 4521 4318 3969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發電設備平均利用時間(小時) 6 圖 4 新 電改 9 號文改革示意圖 新電改 的 核心 內容是 打破電網企業的壟斷,改變發電企業和售電企業的盈利 模式。在 新電改 之前,電網企業集輸電、配電、售電 于 一體,發電端和售電端電 力價格由國家發改委確定,電網企業利潤來源于買賣利差 ; 新 電改之后,發電端 和售電端電力市場價格由市場競爭決定,售電公司負責電力交易,電網企業只負 責輸、配電,收取輸送費用。 新電改 9號文 推進售電側 改革 建立相對獨 立的電力交 易機構 有序放開發 用電計劃 推進輸配電 價改革 7 圖 5 新電改前后發售電企業 盈利模式 示意圖 隨著新電改的深入推進,電力行業迎來深層次的變革,推動發電側和售電側 有效競爭,推動電網協調健康發展,使電力市場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加便利,將為我國經濟發展釋放巨大的紅利 ( 1) 發電和售電環節引入競爭, 建立購售電競爭新格局; ( 2) 建立市場化價格機制,引導資源優化配置; ( 3) 降低用電成本,為電力用戶帶來改革紅利; ( 4) 用戶擁有選擇權,提升用戶服務 水平; ( 5) 促進節能減排和清潔能源發展; ( 6) 促進電力行業整體運行效率提 升; ( 7) 吸引社會資本投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上網電價 售電利潤 銷售電價 市場競爭 政府核定 市場競爭 售電公司保留 輸配電價 發電企業 電網企業 售電公司 電改后 上網電價 售電利潤 銷售電價 政府核定 電網購銷利差 電網公司保留 政府核定 發電企業 電網企業 電改前 8 2.中國電力行業參與 區域 碳市場情況 電力行業排放量大 , 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行業 ; 同時 電力還具有 行業 集中度高、 數據基礎好、 碳泄漏風險小 的特點 , 管理 成本較低 。因此七個碳交易 試點加上福建碳市場均納入了電力行業 。 各個區域碳市場的政策設計略有差異, 為全國碳市場設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八個市場的電力行業逐步建立起相應的碳 管理制度, 碳排放控制正式成為中國電力行業的重要 工作 。 2.1 區域碳市場電力行業納入邊界及 配額 分配介紹 各 區域 市場 電力行業的 納入邊界及配額分配方法如 表 1-3 所示。 可以看出 , 化石燃料燃燒排放、脫硫排放、外購電力排放是普遍被納入的排放源 。同時由于 電力行業產品相對單一 、 數據基礎較好,大部分地區選擇采用基準線法進行分配。 表 1 區域碳市場發電行業碳排放核算范圍 直接排放 間接排放 固定設施化石 燃料燃燒排放 移動源化石燃 料燃燒排放 脫硫 排放 其它 外購電 力排放 外購熱 力排放 其它 深圳 √ √ √ 逸散排放 √ √ 外購蒸汽、 冷排放 上海 √ 北京 √ √ 廣東 √ √ √ 天津 √ √ √ √ √ 湖北 √ √ √ √ 重慶 √ √ √ √ 福建 √ √ √ √ 9 表 2 區域碳市場發電行業配額分配方案 試點 免費配額分配方法 深圳 基準線法 上海 基準線法 北京 既有 歷史強度法 新增基準線法(先進值) 廣東 電力行業的燃煤燃氣發電(含供熱、熱電聯產)機組基準線法; 電力行業資源綜合利用發電機組(使用煤矸石、油頁巖、水 煤漿等燃料) 及供熱鍋爐歷史強度法。 天津 既有 歷史強度法 新增基準線法(先進值) 湖北 基準線法 重慶 企業自主申報 福建 基準線法 10 表 3 各區域碳市場電力基準線對比 深圳 ( 2016 年) 廣東 ( 2017 年) 上海 ( 2016 年) 湖北 ( 2016年) 福建 ( 2016 年) 北京 (新建設施) 燃煤機組 ( tCO2/MWh) 0.8718 1000MW 以上 0.800 超超 臨界 1000MW 以上 0.7440 0.7524 超超臨界 0.8206 無 600-1000 MW 超超臨界 0.825 660-1000MW 0.7686 0.7650 超臨界 0.845 超臨界 900MW 以上 0.7951 0.7841 超臨界 0.8614 亞臨界 0.800 600-900MW 0.7954 0.8050 300-600MW 非循環流化 床機組 0.905 亞臨界 600MW 以上 0.8155 亞臨界 0.8789 循環流化床 機組 0.927 300-600MW 0.8218 0.8135 300MW以下 非循環流化 床機組 0.965 中壓 12-300MW 1.1203 超高壓 1.0607 循環流化床 機組 0.988 高壓及以 下 1.2616 燃氣機組 ( tCO2/MWh) 9E 機組氣態天 然氣電廠 0.4657 390MW 以下 0.440 E1 0.4636 0.3682 E(熱電比≤ 0.3) 0.368 熱電聯產 9E 機 組 LNG 電廠 0.4765 E(熱電比> 0.3) 0.341 9E 機組 LNG 電 廠 0.4604 390MW 以上 0.390 F 0.3800 F(熱電比≤ 0.3) 0.345 9F 機組 LNG 電 廠 0.4098 F(熱電比> 0.3) 0.312 燃油機組 ( tCO2/MWh) 0.7658 供熱( tCO2/GJ) 0.1101(燃煤) 0.05978(燃氣) 1 E、 F 分別表示 E 型燃氣機組和 F 型燃氣機組 11 2.2 區域碳市場對電力行業的影響 目前各區域碳市場中,共有 179 家發電企業被納入,其中廣東 86 家(含新 建項目)、湖北 24 家、福建 23 家、天津 17 家、上海 14 家、深圳 8 家、北京 7 家。 區域碳市場對電力行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配額管控 以及相應的履約風險 上。 北京、天津主要采用歷史排放強度法,側重于根據企業過去年份的碳排放強度來 確定發放的配額量,這種分配方式對于控排企業而言可接受性強,但不利于鼓勵 行業先進;廣東、上海、深圳、湖北和福建采用基準法,這種分配方法側重于根 據行業基準值確定發放的配額量,以此鼓勵行業先進,倒逼企業進行技術革新和 節能減排,但相應的電力企業的減排壓力也會增大。 總體而言 ,目前區域碳市場之間相互分立、規模有限,同時市場流動性不足、 碳價較低,碳交易市場對電力企業的生產經營、節能改造、發電成本等與經濟效 益直接掛鉤的領域產生的影響仍然較為有限。但 隨著各碳市場的運行完善,企業 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電力企業已經意識到碳市場將對企業的發展帶來的影響, 并開始采取應對措施。 2.3 電力行業應對區域碳市場的行動 在區域碳市場中,各電力企業應對碳市場 的 行動主要在二級公司和電廠層面, 而集團層面的行動較為有限。主要行動包括 ( 1) 積極推進配額清繳 和履約 。自 2013 年深圳試點啟動以來,各區域碳 市場 的 納入 電力企業積極參與 數據報送、核查、交易 ,并 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碳排 放履約。各市場的 履約 率 基本能達到 95以上 ,其中電力行業幾乎達 100。 ( 2) 科學梳理碳減排項目資源,積極開發減排量碳資產。多家電力企業已 12 經對旗下項目資源進行科學梳理,并成功開發了多個 CCER 項目。 ( 3) 積極開展碳金融創新 ,以盤活碳資產、拓寬投融資渠道 。 廣州大學城 華電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廣東試點開展國內首單碳排放配額在線抵押融資業務; 中 廣核風電有限公司 在深圳發行國內首支碳債券 ,債券收益由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 兩部分構成,固定收益與基準利率掛鉤,以風電項目投資收益為保障,浮動收益 為碳資產收益,與已完成投資的風電項目產生的 CCER 掛鉤。 13 3.中國電力行業參與全國碳市場展望 電力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其能源消費量占全國能源消費 總量的 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的 40左右。因此,電力行 業實施碳排放管理的效果將直接影響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健康運行和國 民經 濟的綠色低碳發展,也將是全國碳市場管控的核心行業。 全國碳市場 電力行業分配擬 采用基準線法進行,在分配方法制定的過程中廣 泛征求了行業和企業代表的意見,相關計算已基本完成。與此同時,國內主要電 力集團總結參與區域碳市場的經驗,開展應對全國碳市場的準備工作,為電力行 業迎接全國碳市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1 全國碳市場電力行業配額分配方法 2017 年 5 月,全國碳交易市場碳配額分配試算工作培訓會(四川)公開了 電力行業的配額分配方案討論稿,配額分配的總體思路為基準線法 預分配的思 路 , 其具體計算公式為 發電企業配額分配總量 供電配額總量 供熱配額總量 ? 供電配額計算方法 供電配額總量 供電量 排放基準 冷卻方式修正系數 供熱量修正系數 燃料 熱值修正系數 排放基準根據壓力、機組容量和燃料類型分了 11 個類型,各類型的排放基 準值如下 14 表 4 全國碳市場電力行業基準線 劃分基準 配額分配基準值 ( tCO2/MWh) 超超臨界 1000MW 機組 0.8066 超超臨界 600MW 機組 0.8267 超臨界 600MW 機組 0.8610 超臨界 300MW 機組 0.8748 亞臨界 600MW 機組 0.8928 亞臨界 300MW 機組 0.9266 高壓超高壓 300MW 以下機組 1.0177 循環流化床 IGCC300MW 及以上機組 0.9565 循環流化床 IGCC300MW 以下機組 1.1597 燃氣 F 級以上機組 0.3795 燃氣 F 級以下機組 0.5192 冷卻方式修正系數水冷為 1,空冷為 1.05; 供熱量修正系數燃煤電廠為 1-0.25供熱比, 燃氣電廠為 1-0.6供熱比 ; 燃料熱值修正系數只存在于流化 床 IGCC機組的情況,其它機組可以默認為 1或者認為沒有這系數。對于流化床 、 IGCC 機組,低于 3000 大卡的取 1.03,高于 3000 大卡的取 1。 ? 供熱配額計算方法 供熱配額 供熱量 供熱基準值 其中供熱基準值所有燃煤機組為 0.1118tCO2/GJ, 所有燃氣機組的值為 0.0602tCO2/GJ。 配額分配時以 2015 年的產量為基準,初始分配 70的配額,實際配額待 核算出實際產量以后多退少補。 電力行業按照基準線法分配配額,較為先進的機組更容易獲得較多的配額盈 余,而相對落后的機組有可能面臨較大的配額缺口。隨著市場的運行和配額分配 方法的不斷完善,電力行業基準線數目可能會進一步減少,這也就意味著小機組、 落后機組面臨的配額壓力會進一步加大。 15 3.2 全國碳市場對電力行業的影響 全國碳市場的啟動將對電力企業帶來巨大影響。一方面,全國碳市場會給電 力企業帶來一定的減排壓力,并對企業發電成本、節能管理、發電投資結構、企 業利潤等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全國碳市場的啟動也給電力行業帶來全新的機遇 ( 1)碳市場為電力企業拓寬了減排渠道,企業可通過市場手段完成減排任務。 我國電力行業的一些關鍵技術指標如發電煤耗、電網線損率等已處于國際先進水 平,減排空間較為有限。借助市場機制,電力企業可降低自身減排成本,以更低 的代價完成節能降碳目標。( 2)碳市場也為減排技術領先的企業提供了新的利潤 增長點。在我國碳市場以 行業基準法為主的配額分配模式下,減排工作領先的電 力企業有望從碳市場中獲取利潤,提升自身的盈利水平。 3.3 電力行業應對全國碳市場的行動 為 了 更好地應對 即將到來的全國碳市場, 2015 年中電聯牽頭成立電力行業 碳交易工作組,成員單位包括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國電投、神華、粵電七 家大型發電集團公司。其主要任務是在行業層面建立碳交易溝通協調機制,加強 電力企業參與碳交易、開展碳減排等相關工作的經驗和信息溝通交流。 同時,國內多家電力企業已 在集團層面采取行動, 加緊部署碳排放和碳資產 管理工作,推動節能降碳工作的開展,包括 ( 1) 建立企業碳資產管理制度,打造碳資產管理信息平臺。以五大發電集 團為代表的多家大型電力企業相繼成立了專門的碳資產管理機構,并在企業總部 層面出臺碳排放管理辦法,形成了低碳考核管理機制。此外,華電等企業還打造 企業碳資產管理信息平臺,匯集多方面數據來源,形成信息互聯互通,從而提升 企業碳資產管理效率。 16 ( 2) 開展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盤查。排放數據是開展碳排放管理的基礎,也 是制定集團碳排放管理戰略的依據。華電等企業已經根據相關標準,對集團內電 廠進行了全方位的碳排放統計和盤查工作,以厘清自身排放總量和排放特點。 ( 3) 系統推進電力企業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設工作。碳排放管理具有很強的 專業性,從碳排放的核算、報送、核查( MRV)到交易、履約,都需要執行人 員有專業的碳排放管理知識和經驗。以五大發電集團為代表的電力企業已經系統 性地開展碳排放和碳資產管理能力建設活動,進一步強化各級管理人員對碳排放 管理和碳市場應對的專業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