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pdf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 現予公布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部長 2020 年5月18日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 綜述....................................................................................1 大氣....................................................................................7 淡水..................................................................................17 海洋..................................................................................33 土地..................................................................................37 自然生態...........................................................................38 聲環境...............................................................................41 輻射..................................................................................43 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46 基礎設施與能源................................................................50 公報數據來源及評價說明..................................................52 目 錄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 綜 述 2019 年是新中國成立 70 周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勝全面 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各地區、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 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按照黨中央、 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 取得關鍵進展。 一是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持續實施重點區域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攻 堅行動。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實現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全 覆蓋,完成散煤治理 700 余萬戶。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累計約 8.9 億 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 86;5.5 億噸粗鋼產能開展超低排放改造。推進 工業爐窯、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加強“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 合整治。大力推進“公轉鐵”,據初步統計,2019年全國鐵路貨運量比 2018 年增長 7.2,其中,京津冀增長 26.2。嚴厲打擊非法黑加油站點 和劣質油品,在 31 個城市開展清潔車用油品專項行動,1466 個黑加油站 點和 644 個柴油超標加油站被依法查處。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對重點行 業按企業環??冃綄嵤┎町惢芸卮胧?。對 11 個?。ㄊ校╅_展消耗臭 氧層物質專項執法檢查。 二是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 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持續開展飲用 水水源地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899 個縣級水源地 3626 個問題整治完成 3624 個。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 2899 個黑臭水體消除 2513 個。全面完成長 江入河、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其中,長江入河排污口 60292 個、渤海入海 排污口 18886 個。長江流域、渤海入海河流劣 V 類國控斷面分別由 12 個、 10個降至3個、2個。持續開展工業園區污水整治專項行動,長江經濟帶 95 的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并安裝在線監測裝置。推進長 1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 江“三磷”專項排查整治,存在問題的 281 家企業(礦、庫)中 172 家完成 整治,長江流域總磷超標斷面數比 2018 年下降 40.7。啟動地下水污染防 治試點。組織規范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和管理,1.4 萬個無法律法規依據劃 定的禁養區全部取消。完成 2.5 萬個建制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三是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 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核定各省 (區、市)超篩選值農用地下一階段安全利用的目標任務。穩步推進重點 行業企業用地調查,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堅定不移 禁止洋垃圾入境,全國固體廢物實際進口量1348萬噸,比2018年減少 40.4。篩選確定深圳市等“115”個城市和地區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聚焦長江經濟帶開展“清廢行動 2019”,發現的 1254 個問題中 1163 個 完成整改。深化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專項整治行動,405家企業完成“裝、樹、 聯”,從 2020 年開始公開污染物自動監測數據。全國累計排查涉重金屬 企業 13994 家,實施重金屬減排工程 261 個。長江經濟帶 1105 個尾礦庫 制定實施污染防治方案。 四是積極主動服務“六穩”。 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監管服 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積極主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國 家戰略。長江經濟帶 11 ?。ㄊ校┘扒嗪J 叭€一單”(生態保護紅線、 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成果開始實施,19 個 ?。▍^、市)“三線一單”編制形成初步成果。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依法取消環評單位資質許可,出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 監督管理辦法等配套文件,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發布生態環境部審批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建設項目目錄(2019 年本),下放運輸機場等 9 類 項目環評審批權。全國審批環評報告書(表)項目 22 萬個,涉及總投資約 18.6 萬億元;在線備案登記表項目 116.5 萬個,平均用時僅需 10 分鐘。 2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 動態調整并持續調度國家、地方、利用外資重大項目“三本臺賬”。提前 介入服務指導,開辟綠色通道,提高審批效率。支持服務企業綠色發展, 印發生態環境部、全國工商聯關于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意見。 啟用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匯集科技成果 4000 多項, 累計推介先進污染治理技術 1000 余項。推進園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清 潔生產審核,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模式試點,大力推進環保產業發展。 生態環保扶貧工作成效明顯。 五是大力開展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與監管。 推動生態保護紅線評估和勘 界定標。京津冀、長江經濟帶 11 ?。ㄊ校┖蛯幭幕刈遄灾螀^等 15 個省份生 態保護紅線初步劃定,山西等 16 個省份基本形成劃定方案,生態保護紅線 監管平臺初步建立。組織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3 年累計發現 342 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存在問題 5740 個,已完成整改 3986 個。命名表彰 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獎 35 個先進集體和 54 名先進個人、第三批 84 個國家 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 23 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六是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印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 規定,黨中央批準成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對 6 個省 (市)和 2 家中央企業開展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共受理轉 辦群眾舉報問題 1.89 萬件,已辦結或基本辦結 1.6 萬件。針對第一輪督察 受理的約 17 萬件群眾舉報問題,經督辦調度排查,列出 1395 個尚未辦理 到位的問題清單,截至 2019 年底,已解決或基本解決 1133 個,取得明顯 效果,其余問題正在推進整改。聚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貫徹落實, 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和藍天保衛戰等重點工作開展情況開展中央生態環境 保護專項督察,通過暗查暗訪,直奔問題,保持常態化壓力傳導,倒逼責 任和工作落實。堅決推進督察整改,第一輪督察及“回頭看”明確的 3294 3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 項整改任務,已整改到位 2226 項,938 項達到序時進度,有力推動重慶縉 云山、陜西秦嶺北麓、甘肅祁連山等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件整改落地, 解決一大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同時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環保領域 工作作風轉變。堅決反對、嚴格禁止生態環境領域存在的“一刀切”和簡 單粗暴問題,2019 年 6 月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對群眾舉報的 31 個地 市(區)環?!耙坏肚小眴栴}線索和專項整治工作情況開展交叉抽查和督辦, 嚴肅查處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海南省東方市等多起環?!耙坏肚小毙袨?。 深入長江經濟帶 11 ?。ㄊ校╅_展暗查暗訪和明查核實,制作形成 2019 年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發現并披露 152 個突出生態環境問題,2018 年警示片披露的 163 個問題整改完成 134 個,推動解決馬鞍山長江岸線生 態環境破壞、鎮江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違法開發建設等一大批突出生態環 境問題。針對生態環境保護履職不到位、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惡化等問題, 對 12 個城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推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壓實生 態環境保護責任。 七是嚴格依法依規監管。 開展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定點幫扶, 全年抽調 2.07 萬人次,現場檢查點位 92.5 萬個,向地方交辦涉氣問題 6.5 萬個。積極開展海洋傾廢活動非現場監管。推動全國所有市、縣級生態環 境部門建立“雙隨機、一公開”制度。進一步規范自由裁量權,在生態環 境系統推進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等制度。 全國實施行政處罰案件 16.28 萬件,罰款金額 118.78 億元,按日連續處罰 等五類案件 2.87 萬件。出臺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有關問題座談會 紀要等文件。 八是落實生態環境領域改革舉措。 組建 7 個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 理局及其監測科研中心?;就瓿墒∫韵律鷳B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 4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 5 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 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指導目錄并報黨中央、國務院。全國 核發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 15 萬余張。按照“先試點再推開”“先發證再到 位”兩步走原則,完成 8 個試點?。ㄊ校?4 個重點行業固定污染源排污許 可清理整頓試點。印發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 年),完 成“十四五”國家環境空氣、地表水、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優化調整。 按月發布空氣質量及改善幅度相對較好和較差城市名單,按季度開展城市 水環境質量排名。舉辦第二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活動。 印發關于改革完善信訪投訴工作機制 推進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 題的指導意見,規范信訪線索轉交辦理。 九是防范化解生態環境風險。 印發加強“鄰避”問題防范與化解工作 的指導意見,總結推廣寧波破解“一鬧就?!崩Ь纸涷?。40 余個重點化工 園區開展有毒有害氣體預警體系建設試點。制定關于建立跨省流域上下 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初步建立政府主導、企業 參與的海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機制。全國“12369”環保舉報平臺接到舉報 53.1 萬件,基本做到按期辦結。全國共發生突發環境事件 263 起,其中生 態環境部直接調度處置 84 起,特別是江蘇響水“3 21”特別重大爆炸事 故發生后,積極協調各方科學開展應急處置,有效維護了周邊生態環境安全。 高效運轉國家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大力推進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規范化建 設。首次發布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建成國家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 研發基地一期工程。47 臺運行核電機組安全狀況良好,15 臺在建機組質量 受控,19 座民用研究堆(臨界裝置)安全運行。 十是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支撐保障措施。 制訂排污許可管理條例并 提請國務院審議,修訂發布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9 年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 6 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已經 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草案)已提 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完成 21 項部門規章立改廢工作。制修訂 96 項國 家生態環境標準。中央財政安排532億元環保專項資金,支持各地加強大氣、 水、土壤污染治理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動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完 成“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就瓿傻诙稳珖?污染源普查,對 357.97 萬個普查對象開展入戶調查,摸清各類污染源基本 狀況以及污染物產生、排放和處理情況。深入推進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 技重大專項、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 場地土壤污染成因與治理技術等重點項目,對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 39 個城 市和雄安新區大氣治理開展“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向長江沿線有關 城市派駐 58 個專家團隊進行駐點研究和技術指導。成功舉辦 2019 年世界 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啟 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發布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牽頭 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領域工作,推動聯合國氣候 變化馬德里大會取得有利成果。積極籌備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 約方大會,發布會議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舉辦全國 低碳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宣傳活動。在全國范圍推動四類設施向公眾 開放,新增設施開放單位 1115 家。順利完成全國固定污染源統一數據庫建 設、“互聯網 監管”、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等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任務。 2019 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成果進一步 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 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環境風險態 勢保持穩定。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 大 氣 空氣質量 * 地級及以上城市 2019 年,全國 337 個地 級及以上城市 ** (以下簡稱337個城市)中, 157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 *** ,占全部城市 數的 46.6;180 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占 53.4 **** 。 337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 ***** 比例為 82.0,其中,16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 * 2019 年,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評價采用實況(參比狀態)數據,2018 年數據已做相應調整,下同。以后如無說明,均按 實況評價。 ** 地級及以上城市含直轄市、地級市、地區、自治州和盟。因萊蕪市并入濟南市,故城市數量由338個變為337個,下同。 *** 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參與評價的六項污染物濃度均達標,即為環境空氣質量達標。PM 2.5 、PM 10 、SO 2 和 NO 2 按照年均濃 度進行達標評價,O 3 和 CO 按照百分位數濃度進行達標評價。按照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技術規范(試行)(HJ 663 2013),將日歷年內有效的 O 3 日最大 8 小時平均值、CO 24 小時平均值按數值從小到大排序,取第 90 位置的 O 3 日最 大 8 小時平均值與國家標準日最大 8 小時平均濃度限值比較,判斷 O 3 達標情況;取第 95 位置的 CO 24 小時平均值與 CO 24 小時標準濃度限值比較,判斷 CO 達標情況。計算 PM 2.5 、PM 10 年均濃度時扣除沙塵影響。 **** 本公報中所有比例計算,均為某項目的數量除以總數,結果按照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81702008)進行數值修約,故可能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類別的綜合比例不等于各項類別比例加和的情況,也可能出現 所有類別比例加和不等于 100 或變化百分比加和不等于 0 的情況,下同。 ***** 優良天數空氣質量指數(AQI)在 0100 之間的天數為優良天數,又稱達標天數。計算優良天數時不扣除沙塵影響。 7 2019 年 337 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情況 達 標 超標 46.6 53.4 337個城市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 8 * 超標天數空氣質量指數(AQI)大于100的天數為超標天數。其中,101150之間為輕度污染,151200之間為中度污染, 201300 之間為重度污染,大于 300 為嚴重污染。計算超標天數時不扣除沙塵影響。 ** 首要污染物空氣質量指數(AQI)大于 50 時,空氣質量分指數最大的污染物為首要污染物。 2019 年 337 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各級別天數比例 337個城市 優 良 輕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嚴重污染 31.1 50.9 13.3 2.9 1.3 0.4 2019 年 337 個城市六項污染物各級別城市比例 指標 一級() 二級() 超二級() PM 2.5 4.5 48.4 47.2 PM 10 15.7 52.2 32.0 O 3 2.4 67.1 30.6 SO 2 94.4 5.6 0.0 NO 2 89.9(一級、二級標準相同) 10.1 CO 100.0(一級、二級標準相同) 0.0 100、199 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在80 ~100 之間、106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在50~80 之間、16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低于50;平 均超標天數 * 比例為 18.0,以 PM 2.5 、O 3 、 PM 10 、NO 2 和CO為首要污染物 ** 的超標天數 分別占總超標天數的45.0、41.7、12.8、0.7 和不足0.1,未出現以SO 2 為首要污染物的超 標天。 337個城市累計發生嚴重污染452天, 比 2018 年減少 183 天;重度污染 1666 天,比 2018 年增加 88 天。以 PM 2.5 、PM 10 和O 3 為首 要污染物的天數分別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的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 9 2019 年 337 個城市六項污染物濃度年際比較 13 11 64 63 139 1.41.4 148 27 27 3636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PM 2.5 μg/m 3 SO 2 μg/m 3 NO 2 μg/m 3 CO mg/m 3 PM 10 μg/m 3 O 3 μg/m 3 持平 15.4 1.6 6.5 持平持平 78.8、19.8 和 2.0,未出現以 SO 2 、NO 2 和 CO 為首要污染物的重度及以上污染。 PM 2.5 、PM 10 、O 3 、SO 2 、NO 2 和CO濃度 分別為36微克/立方米、63微克/立方米、 148 微克 / 立方米、11 微克 / 立方米、27 微克 /立方米和1.4毫克/立方米;與2018年相比, PM 10 和 SO 2 濃度下降,O 3 濃度上升,其他污 染物濃度持平。 2019 年 337 個城市六項污染物超標天數比例年際比較 4.9 4.6 5.3 7.6 不足 0.1 不足 0.1 不足 0.1 0.1 0.6 0.6 8.5 8.3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PM 2.5 SO 2 NO 2 CO PM 10 O 3 0.2個 百分點 0.3個 百分點 2.3個 百分點 0.1個 百分點 持平持平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 10 PM 2.5 、PM 10 、O 3 、SO 2 、NO 2 和CO超標 天數比例分別為8.5、4.6、7.6、不足0.1、 0.6 和不足 0.1;與 2018 年相比,PM 10 和 CO超標天數比例下降,SO 2 和 NO 2 超標天數 比例持平,PM 2.5 和O 3 超標天數比例上升。 若不扣除沙塵影響,337個城市環境空氣 質量達標城市比例為42.7,超標城市比例為 57.3;PM 2.5 平均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與 2018年持平;PM 10 平均濃度為67微克/立方米, 比 2018 年下降 4.3。 168 個城市 2019 年,168 個地級及以上城 市 * (以下簡稱168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 例為72.7,其中,60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在 80~100之間、94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在 50~80之間、14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低 于50;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27.3,以O 3 、 PM 2.5 、PM 10 、NO 2 和 CO 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 天數分別占總超標天數的46.4、45.8、7.2、 0.9 和不足 0.1,未出現以 SO 2 為首要污染物 的超標天。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 ** 評價,環境 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 20 個城市(從第 168 名到 第149名)依次是安陽、邢臺、石家莊、邯鄲、 臨汾、唐山、太原、淄博、焦作、晉城、保定、 濟南、聊城、新鄉、鶴壁、臨沂、洛陽、棗莊、 咸陽和鄭州,相對較好的 20 個城市(從第 1 名 * 包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成渝地區、長江中游、珠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以及省會城市和計劃單 列市。因萊蕪市并入濟南市,故城市數量由 169 個變為 168 個,下同。 ** 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評價時段內,六項污染物濃度與對應的二級標準值之商的總和即為該城市該時段的環境空氣 質量綜合指數,用于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排名。 2019 年 168 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各級別天數比例 168個城市 優 良 輕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嚴重污染 19.6 53.1 20.6 4.5 2.0 0.2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11 2019 年 168 個城市六項污染物各級別城市比例 到第 20 名)依次是拉薩、???、舟山、廈門、 黃山、福州、麗水、貴陽、深圳、臺州、雅安、 惠州、遂寧、珠海、昆明、張家口、南寧、溫州、 內江和廣安。 PM 2.5 、PM 10 、O 3 、SO 2 、NO 2 和CO濃度 分別為44微克/立方米、74微克/立方米、 167 微克 / 立方米、12 微克 / 立方米、33 微克 /立方米和1.5毫克/立方米;與2018年相比, PM 10 和 SO 2 濃度下降,O 3 濃度上升,其他污 染物濃度持平。 PM 2.5 、PM 10 、O 3 、SO 2 、NO 2 和CO超標 天數比例分別為13.0、6.7、12.9、不足0.1、 1.2 和 0.1;與 2018 年相比,PM 10 超標天數 比例下降,PM 2.5 和O 3 超標天數比例上升,其 他污染物超標天數比例持平。 若不扣除沙塵影響,168個城市PM 2.5 和 PM 10 平均濃度分別為44微克/立方米和76微 克/立方米,分別比2018年下降2.2和3.8。 指標 一級() 二級() 超二級() PM 2.5 0.6 23.2 76.2 PM 10 3.0 43.5 53.6 O 3 0.0 40.5 59.5 SO 2 91.7 8.3 0.0 NO 2 81.0(一級、二級標準相同) 19.0 CO 100.0(一級、二級標準相同) 0.0 2019 年 168 個城市六項污染物濃度年際比較 14 12 76 74 154 1.51.5 167 33 33 4444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PM 2.5 μg/m 3 SO 2 μg/m 3 NO 2 μg/m 3 CO mg/m 3 PM 10 μg/m 3 O 3 μg/m 3 持平 14.3 2.6 8.4 持平持平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 12 2019 年 168 個城市六項污染物超標天數比例年際比較 7.3 6.7 9.1 12.9 不足 0.1 不足 0.1 0.1 0.1 1.2 1.2 13.0 12.9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2018年 2019年 PM 2.5 SO 2 NO 2 CO PM 10 O 3 持平持平持平 0.1個 百分點 0.6個 百分點 3.8個 百分點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 “226”城市優良天 數比例范圍為 41.1 ~ 65.8,平均為 53.1, 其中,16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在50~80 之間、12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低于50;平 均超標天數比例為46.9,其中,輕度污染為 32.1、中度污染為 9.4、重度污染為 4.9、 嚴重污染為0.6,以O 3 、PM 2.5 、PM 10 和 NO 2 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數分別占總超標天數的 48.2、42.9、8.9 和 0.2,未出現以 SO 2 和 CO 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 北京優良天數比例為65.8。無嚴重污染, 出現重度污染4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 2018 年減少 10 天。 長三角地區 ** 41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范 圍為 56.5 ~ 98.1,平均為 76.5,其中,15 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在80~100之間、26 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在50~80之間;平 均超標天數比例為23.5,其中,輕度污染為 19.5、中度污染為 3.5、重度污染為 0.6、 嚴重污染不足0.1,以O 3 、PM 2.5 、PM 10 和 NO 2 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數分別占總超標天 數的 49.5、44.3、5.1 和 1.3,未出現以 SO 2 和 CO 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 上海優良天數比例為84.7。無嚴重污染, 出現重度污染1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 2018 年減少 1 天。 * 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邯鄲、邢臺、保定、滄州、廊坊、衡水,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和晉城, 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和菏澤,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和濮陽,簡稱“226” 城市。 ** 包含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安徽省。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13 * 包含山西省晉中、運城、臨汾和呂梁,河南省洛陽和三門峽,陜西省西安、銅川、寶雞、咸陽和渭南。 2019 年長三角地區六項污染物濃度 地區 指標 濃度 (CO毫克 / 立方米,其他微克 / 立方米) 比 2018 年變化 () 長三角 地區 PM 2.5 41 -2.4 PM 10 65 -3.0 O 3 164 7.2 SO 2 9 -10.0 NO 2 32 0.0 CO 1.2 0.0 上海 PM 2.5 35 2.9 PM 10 45 -6.2 O 3 151 3.4 SO 2 7 -22.2 NO 2 42 7.7 CO 1.1 10.0 2019 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六項污染物濃度 地區 指標 濃度 (CO毫克 / 立方米,其他微克 / 立方米) 比 2018 年變化 () 京津冀及 周邊地區 PM 2.5 57 -1.7 PM 10 100 -3.8 O 3 196 7.7 SO 2 15 -16.7 NO 2 40 2.6 CO 2.0 0.0 北京 PM 2.5 42 -12.5 PM 10 68 -8.1 O 3 191 8.5 SO 2 4 -20.0 NO 2 37 -5.1 CO 1.4 -12.5 汾渭平原 * 11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范圍 為 47.7 ~ 76.7,平均為 61.7,其中,9 個 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在50~80之間、2個城 市優良天數比例低于50;平均超標天數比例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 14 2019 年汾渭平原六項污染物濃度 酸 雨 秸稈焚燒 2019年,衛星遙感共監測到全 國秸稈焚燒火點 6300 個(不包括云覆蓋下的火 點信息),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內蒙古、吉林、 河北、山西、遼寧、安徽、山東、湖北、河南 等?。▍^)?;瘘c個數比2018年減少1347個。 酸雨分布 2019 年,酸雨區面積約 47.4 萬 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5.0,比2018年下 降0.5個百分點,其中較重酸雨區面積占國土 面積的 0.7 ** 。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云 貴高原以東地區,主要包括浙江、上海的大部 分地區、福建北部、江西中部、湖南中東部、 廣東中部和重慶南部。 酸雨頻率 469 個監測降水的城市(區、 縣)酸雨頻率平均為10.2,比2018年下降0.3 個百分點。出現酸雨的城市比例為33.3,比 2018年下降4.3個百分點;酸雨頻率在25及 以上、50及以上和75及以上的城市比例分 別為 15.4、8.3 和 2.6。 降水酸度 全國降水 pH 年均值范圍為 4.22 (江西吉安市)~8.56(新疆庫爾勒市),平 均為5.58。酸雨、較重酸雨和重酸雨城市比例 分別為 16.8、4.5 和 0.4。 * 降水 pH 值低于 5.6 為酸雨,pH 值低于 5.0 為較重酸雨,pH 值低于 4.5 為重酸雨。 地區 指標 濃度 (CO毫克 / 立方米,其他微克 / 立方米) 比 2018 年變化 () 汾渭平原 PM 2.5 55 1.9 PM 10 94 -3.1 O 3 171 4.3 SO 2 15 -31.8 NO 2 39 -2.5 CO 1.9 -9.5 為 38.3,其中,輕度污染為 25.3、中度污染 為7.1、重度污染為4.8、嚴重污染為1.1, 以 PM 2.5 、O 3 、PM 10 和 NO 2 為首要污染物的 超標天數分別占總超標天數的51.6、37.6、 10.7 和 0.2,未出現以 CO 和 SO 2 為首要污 染物的超標天。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15 2019年全國降水pH年均值等值線分布示意圖 2019 年不同酸雨頻率的城市比例年際比較 0 5 10 15 20 25 城 市 比 例 2018年 2019年 0.9個 百分點 0.4個 百分點 頻率 ≥ 25 頻率 ≥ 50 頻率 ≥ 75 持平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 16 化學組成 降水中主要陽離子為鈣離子 和銨離子,當量濃度比例分別為26.3和 16.8;主要陰離子為硫酸根,當量濃度比例為 18.9,硝酸根當量濃度比例為9.7,酸雨類 型總體仍為硫酸型。與 2018 年相比,硫酸根、 氯離子和鈉離子當量濃度比例有所下降,氟離 子、銨離子和鎂離子有所上升,其他離子保持 穩定。 2019 年不同降水 pH 年均值的城市比例年際比較 2019 年降水中主要離子當量濃度比例年際比較 0 5 10 15 20 25 城 市 比 例 2018年 2019年 持平 pH5.6 pH5.0 pH4.5 2.1個 百分點 0.4個 百分點 2018年 2019年 0 10 20 30 硫 酸 根 硝 酸 根 氟 離 子 氯 離 子 銨 離 子 鈣 離 子 鎂 離 子 鈉 離 子 鉀 離 子 氫 離 子 當 量 濃 度 比 例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17 淡 水 全國地表水 河 流 2019年,全國地表水監測的1931個水質斷 面(點位) * 中,Ⅰ~Ⅲ類水質斷面(點位)占 74.9,比2018年上升3.9個百分點;劣Ⅴ類占 3.4,比2018年下降3.3個百分點 ** 。主要污染 指標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 2019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 淮河、海河、遼河七大流域和浙閩片河流、西 北諸河、西南諸河監測的1610個水質斷面中, Ⅰ~Ⅲ類水質斷面占79.1,比2018年上升4.8 個百分點;劣Ⅴ類占3.0,比2018年下降3.9個 * “十三五”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設置方案建立的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共布設 1940 個評價、考核、排 名斷面(點位),2019 年有 1931 個斷面(點位)實際開展監測,其他 9 個因斷流、交通阻斷等原因未開展監測。 ** 依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表 1 中除水溫、總氮、糞大腸菌群外的 21 項指標標準限值,分別評 價各項指標水質類別,按照單因子方法取水質類別最高者作為斷面水質類別。Ⅰ、Ⅱ類水質可用于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 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Ⅲ類水質可用于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 游通道、水產養殖區、游泳區;Ⅳ類水質可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和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Ⅴ類水質可用于農業用水 及一般景觀用水;劣Ⅴ類水質除調節局部氣候外,幾乎無使用功能。 2019 年全國地表水總體水質狀況 全國 地表水 3.9 46.1 24.9 17.5 4.2 3.4 Ⅰ 類 Ⅱ 類 Ⅲ 類 Ⅳ 類 Ⅴ 類 劣 Ⅴ 類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 百分點。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 鹽指數和氨氮。 西北諸河、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和長 2019 年全國流域總體水質狀況 流域 4.2 51.2 23.7 14.7 3.3 3.0 Ⅰ 類 Ⅱ 類 Ⅲ 類 Ⅳ 類 Ⅴ 類 劣 Ⅴ 類 江流域水質為優,珠江流域水質良好,黃河流 域、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遼河流域和海河 流域為輕度污染。 18 2019 年七大流域和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水質狀況 劣 Ⅴ 類 Ⅳ 、 Ⅴ 類 Ⅰ ~ Ⅲ 類 0 20 40 60 80 100 長 江 流 域 黃 河 流 域 珠 江 流 域 松 花 江 流 域 淮 河 流 域 海 河 流 域 遼 河 流 域 浙 閩 片 河 流 西 北 諸 河 西 南 諸 河 比 例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19 長江流域 水質為優。監測的509個水質斷面 中,Ⅰ~Ⅲ類水質斷面占91.7,比2018年上升 4.2個百分點;劣Ⅴ類占0.6,比2018年下降1.2 個百分點。其中,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質均為優。 2019年長江流域水質分布示意圖 黃河流域 輕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氨 氮、化學需氧量和總磷。監測的137個水質斷面 中,Ⅰ~Ⅲ類水質斷面占73.0,比2018年上升 6.6個百分點;劣Ⅴ類占8.8,比2018年下降3.6 個百分點。其中,干流水質為優,主要支流為 輕度污染。 2019年長江流域水質狀況 水體 斷面數 (個) 比例() 比2018年變化(百分點) Ⅰ類 Ⅱ類 Ⅲ類 Ⅳ類 Ⅴ類 劣Ⅴ類 Ⅰ類 Ⅱ類 Ⅲ類 Ⅳ類 Ⅴ類 劣Ⅴ類 流域 509 3.3 67.0 21.4 6.7 1.0 0.6 -2.4 12.3 -5.7 -2.3 -0.8 -1.2 干流 59 6.8 91.5 1.7 0.0 0.0 0.0 0.0 13.5 -13.6 0.0 0.0 0.0 主要支流 450 2.9 63.8 24.0 7.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