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形勢展望.pdf
223 2020年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形勢展望 【內容提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低了明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期,我國中小企業發 展的外需環境形勢不容樂觀;同時受國內經濟下行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下行壓力依然存 在。近些年我國加大了中小企業政策支持力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得到了大幅改善,但中 小企業仍面臨著自身“專精特新”發展能力較低和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此,賽迪智庫中 小所提出以下建議推動財稅金融政策落實,健全中小微企業融資機制;提升中小企業自 身發展質量,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深入推進市場化改革, 增強公共服務水平;深化中小企業雙(多)邊合作機制,開拓中小企業市場需求空間。 【關鍵詞】 中小企業 發展形勢 展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調低了增長預 期,加上新興市場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外需空間 受限。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仍然值得關注。雖然近些年 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出臺了多項中小企業發 展扶持政策。但我國中小企業自身的專精特新發展能力仍然較弱,融資 貴、融資難問題依舊突出。 一、對2020年形勢的基本判斷 (一)全球經濟持續疲軟,中小企業的外需環境不容樂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9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 發展形勢展望系列 224 中,把2019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預測為3.0,相較4月的預測值下調了 0.3個百分點,這是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來的最低水平。全球經濟的持 續疲軟,致使我國中小企業的外需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近些年來,我國部分行業和企業的貨物出口對發達經濟體的市場較 為依賴。由于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的增長放緩,我國廣大的出口導向型 中小企業面臨巨大挑戰。決心重振制造業的美國,其PMI從2019年1月的 56.6大幅下降至10月的48.3;歐元區與日本的經濟同樣不景氣,歐元區 與日本的制造業PMI分別從2019年1月的50.5和50.3下降到45.9和48.4, 均在榮枯線以下。 在國際政治局勢、貿易爭端以及本國特定因素等疊加影響下,新 興市場經濟體2020年復蘇存在著不確定性。巴西、墨西哥和俄羅斯等大 型新興市場經濟體2019年的增長率預計為1左右,遠低于其歷史平均水 平。受企業和環境監管不確定性以及人們對非銀行金融部門穩健性擔憂 的影響,印度2019年經濟增長將減弱。巴西與印度制造業的PMI雖位于榮 枯線以上,但9月底以來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而俄羅斯與南非的制造業 PMI雖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但目前仍位于榮枯線以下。這些新興經濟體復 蘇的不確定性,將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市場需求造成負面影響。 225 (二)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中小企業下行壓力依然存在 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內需環境比較嚴峻。2019年1-9月,我國經濟同 比增速為6.2,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5百分點,經濟增速回落明顯。 我國消費需求增速穩中有降,國內消費需求增長乏力。從整體看,我國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較2018年呈下降趨勢。2019年1-9月,我國社會 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長8.2。其中,9月份同比增長7.8,增速較6月 降低2個百分點,降幅明顯。 我國企業景氣度出現了分化,中小企業發展信心不足。2019年1-10 月,我國大型企業的PMI基本上高于榮枯線;而中小企業的PMI在2月出現 大幅回落后有所回升,但均處在榮枯線以下。發達市場的貿易保護等政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 發展形勢展望系列 226 策不確定性和其需求增長的疲軟,以及“一帶一路”沿線等新興市場經 濟體復蘇的不確定性,預計2020年中小企業下行壓力較大。 (三)改革紅利不斷釋放,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將大幅改善 為了充分激發中小企業的經濟活力,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九大以來,我國針對中小企業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預計2020年中小 企業發展環境將大幅改善。 中小企業經營成本將進一步降低。中央和地方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出臺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助推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促進法評估 數據顯示,有77的中小企業享受到了稅收優惠政策。中央和地方持續開 227 展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取消、停止了41項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共為企業減負400多億元。21個省份免收地方管理的行政事業費。2019年 1-9月份,增值稅改革新增減稅7035億元,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新增減稅 1827億元。國務院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中小企業賬款專項 活動,截至4月底已經清欠3058億元,清償進度為36。 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將進一步緩解。多部門發力改善企業融資環境。 央行運用定向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以及銀保監會制定普惠型小微企業貸 款“兩個不低于”考核目標,來增加小微企業的融資比重和規模。截至 6月底,中國銀行業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為35.63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 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貸款余額為10.7萬億元,同比增長26.6。證 監會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央行推出雙創金融債券和專項債務融資 工具,發改委支持發行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等,支持中小微企業直接融 資。中央財政出資300億元設立國家融資擔?;?,對中小微企業予以信 用支持,截至2018年底惠及2.52萬戶企業。國家發展改革委為中小微企 業提供便利優惠融資信貸服務,截至6月底,已累計發放“信易貸”超 1.5萬億元。 中小企業營商環境將進一步優化。李克強總理于2019年10月22日 簽署國務院令,發布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該條例把近些年來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 發展形勢展望系列 228 在關于優化營商環境方面行之有效的政策、方法以及經驗上升到了法規 層面,有利于重點解決市場準入和退出、減低稅費成本、加強政務服務 便利化、融資以及市場公平等經濟發展中的痛點、堵點以及難點問題。 經過努力,我國營商環境已大幅改善。據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 2020顯示,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將躍居至31名,較2018年上升了47 位,連續兩年入列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營商環境 改善將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二、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依然嚴峻 我國金融市場發育仍不完善,金融供需存在著巨大的不平衡。中小 企業目前仍存在著融資難、融資貴以及融資期限較短等問題。融資難主 要體現在直接融資難、銀行貸款難,抵押擔保難三方面。由于多層次資 本市場還沒有完全形成,中小企業面臨著直接上市門檻高以及新三板和 區域資本市場缺乏融資功能的窘境;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風險大的特 性,致使其很難從銀行獲得信用以及抵押擔保貸款。與此同時,中小企 業還面臨著首貸續貸難等問題。中小企業融資貴主要表現在貸款綜合成 本率較高。中小企業貸款基準利率浮動后的貸款利率高,再加上與銀行 貸款相關的擔保費、審計費、評估費和公證費等中介費用,最終其獲得 229 的融資平均成本普遍超過10;雖然修訂后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對融資促進 作了專章規定,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為緩解融資難融資貴采取了系 列政策措施,但法律實施中又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影響了融資促進實效。 (二)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能力仍然較弱 截至2018年底,我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300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 90以上。與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存在小而不 精、多而不強的問題。資料統計顯示,美國70的創新發明是由小微企業 實現的,歐盟中小企業的人均創新成果是大企業的2倍;我國的中小企業 也提供了全國約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但每年開發的 新產品中達到國際水平的只占2.5?!皩>匦隆卑l展,強調專業化、 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是中小企業走出困境、出奇制勝的重要法 寶。從德國成功的制造業經驗來看,成千上萬家中小企業長期致力于細 分領域的精耕細作,在產品質量以及技術工藝等方面達到了世界先進地 位,從而為德國的制造業強國提供堅實的支撐。我國廣大中小微企業要 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只有聚集資源培育自身的 專精特新能力。 (三)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小企業的影響仍值得關注 中美第十三輪高級別經貿磋商有所收獲,中美在農業、知識產權保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 發展形勢展望系列 230 護、匯率、金融服務、擴大貿易合作、技術轉讓、爭端解決等領域取得 初步共識。但中美貿易摩擦階段性緩和而非結束,即使簽訂部分協議也 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地解決了中美貿易摩擦問題。事實上,2018年以來中 美貿易摩擦的總體態勢是打打停停、形勢總體升級、領域逐步擴大,從 貿易摩擦持續升級至科技戰、金融戰、地緣政治戰、輿論戰等全方位博 弈。2020年總統大選已經啟動,對華強硬的貿易政策可能再度成為候選 人贏取選票的策略。中美貿易摩擦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對我國中小企 業原料進口和產成品出口的影響仍需關注。 三、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一)推動財稅金融政策落實,健全中小微企業融資機制 一是做好央地政策性信用擔保資金聯動的總體設計,聚焦中小微企 業,堅持擔保費率合理及風險可控性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政策性擔保體 系,彌補中小企業融資的市場失靈問題。二是持續完善銀行內部經營機 制,指導銀行細化授信盡職免責和差異化考核激勵,健全基層“敢貸、 愿貸”的專業化機制。制定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考核評價體系,對銀 行服務小微企業的工作進行綜合全面評價,形成系統化、制度化、規范 化的考核評估機制。三是推動商業銀行貸款方式變革,督促銀行以提升 風險管理能力為立足點,注重審核第一還款來源,減少對抵質押品的過 231 度依賴,逐步提高信用貸款占比,完善推廣續貸業務,緩解資金周轉難 題。四是推動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和 人工智能技術等現代金融科技解決信息不對稱,借助互聯網為小微企業 提供一攬子便捷高效的線上金融產品和服務。五是加快資本市場建設, 提高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水平。 (二)提升中小企業自身發展質量,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一是進一步完善“專精特新”評價體系,鼓勵金融機構為“專精特 新”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二是加大中小企業管理培訓力度。全面推進中 小企業職工技能培訓和經營管理培訓,著力提升培訓質量。三是推進產 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建設。重點引導和推動龍頭企業、高校院所加快 建設一批專業化眾創空間,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提供更多細分領域工 業設計、檢驗檢測、知識產權、中試生產等專業化服務。四是舉辦創新 創業大賽,培育國家小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充分發揮示范引領 作用。 (三)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增強公共服務水平 一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做好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試評估工作。明 確營商環境的各級政府負責制,委托第三方開展試評估,接受社會公開 監督,通過試評估探索形成“以評促優、以評促改、以評促建”機制,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 發展形勢展望系列 232 推動中小企業環境優化。二是核查并清理各類歧視性規定,堅決查處各 類壟斷、限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創造公平市場環境。三是切實 保護中小企業以及企業家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拖欠賬款 的清欠力度,加強經驗總結,建立和防范拖欠的長效機制。加強維權渠 道建設,及時解決企業合理訴求。 (四)深化中小企業雙多邊合作機制,開拓中小企業市場需求空間 一是進一步提高中小企業政府采購合同份額。通過向中小企業預留 份額、評審優惠、鼓勵聯合體投標、鼓勵分包等方式,嚴禁以規模等條 件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提升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競爭 力。二是助力中小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鼓勵地方加大支持力度,引導 企業大力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一批重點市場。加大貿易救濟力 度。協助中小企業有效應對貿易摩擦,通過政府交涉、行業游說、法律 抗辯等方式,有力維護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國內產業合法利益。三是深 化中小企業雙多邊合作機制,加快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園區建設,繼續辦 好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深化中小企業跨境撮合服務,提升中國中 小企業中心(德國)和APEC中小企業信息化促進中心服務能力。 本文作者中小企業形勢分析課題組 18601055199 yangdong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