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林業碳匯碳普惠方法學(2019年修訂版)(編號2017001-V02).pdf.pdf
廣東省林業碳匯碳普惠方法學( 2019 年 修訂版) (編號 2017001-V02) 2019 年 7 月 目 錄 一、 范圍 . 1 二、 規范性引用文件 . 1 三、 術語和定義 . 1 四、 適用條件 . 2 五、 減排量普惠性論述 . 3 六、 額外性論述 . 3 七、 避免減排量重復申報的措施 . 4 八、 核算邊界的確定 . 4 九、 基準線情景的確定 . 4 十、 減排量計算 . 4 1、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的計算 . 4 2、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基準值 . 6 3、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計算 . 7 4、碳普惠減排量的計算 . 8 十一、 數據來源與監測 . 9 十二、 核證報告 . 13 附錄 A 林業碳匯碳普惠減排量核證報告 14 附錄 B碳普惠減排量備案申請表 19 附錄 C減排量備案申請材料清單 22 1 廣東省 林業碳匯碳普惠 方法學 ( 2019 年 修訂版) 一、 范圍 本方法學規定了管護和經營森林過程中實施林業增匯行為產生的碳普惠核證減排量的核算流程和方法。 二、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26424-2010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規程 LY/T 2252-2014 碳匯造林技術規程 三、 術語和定義 二類調查 以森林經營管理單位或行政區域為調查總體,查清森林、林木和林地資源的種類、分布、數量和質量,客觀反映調查區域森林經營管理狀況,為編制森林經營方案、開展林業區劃規劃、指導森林經營管理等需要進行的調查活動。(注引用 GB/T26424-2010,術語與定義 3.1。) 小班 內部特征基本一致,與相鄰地段有明顯區別,而需要采取相同經營措施的森林地塊或小區。是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統計和森林經營管理的基本單位。(注引用 GB/T26424-2010,術語與定義 3.3。) 碳庫 碳的儲存庫,通常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 、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機質碳庫。(注改寫 LY/T2252-2014,術語與定義 3.2。) 林木生物量 特定時間,林分中所有喬木的重量,包括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2 物量。常用絕干重表示。 碳儲量 特定時間,碳庫中所儲存的碳總量。 溫室氣體排放源 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過程、活動或機制。 四、 適用條件 ( 1)本方法學適用于碳普惠機制下管護和經營森林過程中實施林業增匯行為所產生的碳普惠減排量的核算。林業增匯行為可以是加強森林撫育、減少采伐、災害防護、可持續經營管理等提高森林碳匯水平的措施。 ( 2)本方法學 僅適用于已開展碳普惠制試點工作地區 1中由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的生態發展區域 2,以及全省省定貧困村 3。 ( 3)項目地塊應權屬清晰、無爭議,其開展的經營管理活動應符合國家和地方政府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以及相關的技術標準或規程。 ( 4)項目地塊的經營者應為個人、村集體或企業。 ( 5)隸屬同一行政村邊界內的分散林地可打包為一個項目申請。 ( 6)項目減排量計入期為 10年 4,且減排量產生時間不得早于 2015年 1月1日。核算周期以整年為計算單位,一個核算周期至少為 1年。 ( 7)項目地塊應具有林業主管部門二類 調查數據基礎。 ( 8)本方法學不適用于竹林和灌木林,以及以生產薪炭等生物質燃料為目的的林地。 ( 9)村集體作為申請者時,減排量收益分配應視具體情況確定,以保障林地實際管護和經營者的權利 ① 若項目林地為村集體統一經營管理的,減排量收益由村集體所有及支配。 ② 若全部或部分項目林地經營權承包到戶(如自留山、責任山)或以其他1 包括南澳縣。 2 省生態發展區域范圍見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粵府〔 2012〕 120號) http// 3 省定貧困村名單以 2017 年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的相對貧困村名單為準(名單更新管理)。 4 項目減排量計入期內,不得對項目邊界內的林木實施大規模采伐。 3 合法方式發生流轉的,申請者有義務告知相關承包方、租賃方關于項目開發的事宜,提前確定收益分配方式并簽訂協議。收益分配方法可參照省級生態公益林補償效益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5。 ( 10)企業作為申請 者時,若項目林地所有權涉及貧困村集體的,減排量收益應按一定比例對貧困村集體進行補助。 五、 減排量普惠性論述 林業碳匯碳普惠項目具有廣泛的公眾基礎,其惠及對象是對項目林地具有實際經營管理權的個人、村集體或企業,即林業增匯行為的實施者。 減排量收益的所有權和支配權為個人、村集體或企業所有。對于村集體持有林權證,但林地實際已承包到戶或以其他合法方式發生經營權流轉的,村集體應在與相關承包方、租賃方達成協議的情況下進行申報,并確定收益分配方法,以保障林地實際管護和經營者的收益權利。對于企業申報林地涉及貧困村集體的,減排量收益也應按一定比例對貧困村集體進行補助,以體現項目的扶貧公益性。 六、 額外性論述 林業碳匯碳普惠項目作為現有生態補償機制的有益補充,可為項目申請者帶來短期穩定收益,解決了林業生產周期長、收益慢的問題,有助于緩解山區貧困,為新時期農村精準扶貧提供助力,發揮了社會效益。 本方法學采用項目所在地市林地平均固碳水平作為基準線情景,只有通過經營管護措施,提升森林生態質量,使森林固碳水平優于平均水平、碳匯效益更顯著的的項目林地才能產生碳普惠核證減排量。項目林地不僅具有碳匯功能,同時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保育土壤、森林游憩等方面提供了諸多保障人居環境的生態服務功能。 基于項目 所發揮的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林業碳匯碳普惠項目具備額外性。 5 生態公益林補償效益資金管理方法見廣東省省級生態公益林補償效益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粵財農〔 2014〕 159 號) 4 七、 避免減排量重復申報的措施 每次申請減排量備案時,申請者應向地方主管部門提交由第三方出具的林業碳匯碳普惠減排量核證報告(見附錄 1)以及由地方林業部門蓋章確認的碳普惠減排量備案申請表(見附錄 2),核證報告及減排量備案申請表中應詳盡列舉項目地塊涉及的所有林權證號等信息。同一林權證內的林地不得重復申報新項目。 八、 核算邊界的確定 項目核算的地理邊界指擁有林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碳普惠申請者實施林業碳匯碳普惠項目活動的地理范圍(以林權證確定的四至范圍為準), 以小班為基本單位。核算減排量時應以林權證上的確權面積為準。 本方法學對于核算邊界內碳庫的選擇只考慮林木生物量,包括林木地上、地下 生物量。 本方法學僅考慮核算邊界內由森林火災引起生物質燃燒造成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包括 CH4和 N2O。 九、 基準線情景的確定 為衡量項目林業增匯行為所產生的效果,本方法學依據項目所在地市林地平均固碳水平作為基準線情景?;鶞示€情景可反映項目所在地市森林管護和經營的普遍現狀,只有高于基準固碳水平的項目林地才能產生碳普惠核證減排量。 十、 減排量計算 1、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的計算 ( 1)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 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用于衡量核算邊界內單位面積林地內林木平均每年5 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本方法學采用二類調查數據計算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計算流程包括 ① 基于二類調查數據中的活立木蓄積量,利用生物量擴展因子法換算為生物量; ② 基于生物量,利用林木生物量碳含量換算為碳儲量; ③ 基于一定林地面積,計算單位面積碳儲量; ④ 基于一定時間周期,計算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 ( 2)生物量的計算 根據二類調查小班的優勢樹種、活立木蓄積量等數據,利用生物量擴展因子法計算小班各優勢樹種的林木生物量 R1 B E F D VB jT R E E ,jT R E E ,jT R E E ,tj,i,T R E E ,tj,i,T R E E , ??? 公式 1 式中 BTREE,i,j,t第 t年 ,第 i小班中樹種 j的林木生物量, t d.m.; i小班; j樹種; VTREE,i,j,t第 t年,第 i小班中樹種 j的活立木蓄積量, m3; DTREE,j樹種 j的基本木材密度, t d.m.m-3; BEFTREE,j樹種 j的生物量擴展因子,無量綱; RTREE,j樹種 j的根冠比(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無量綱。 ( 3) 碳儲量的計算 林木碳儲量是利用林木生物量碳含量將林木生物量換算為碳儲量,再利用CO2與 C的分子量( 44/12)比將碳儲量( t C)換算為二氧化碳當量( t CO2-e) jT R E E ,tj,i,T R E E ,i jtT R E E , CFB1244 C ?? ?? .公式 2 式中 CTREE, t第 t年,核算邊界內所有林木碳儲量, t CO2-e; 6 BTREE,i,j,t第 t年,第 i小班中樹種 j的林木生物量, t d.m.; CFTREE,j樹種 j的 碳含量 , t Ct d.m.-1。 ( 4) 單位面積碳儲量的計算 單位面積碳儲量等于某一年核算邊界內所有林木碳儲量除以當年核算 邊界內項目林地總面積 ttT REE,tT REE, ACc ? 公式 3 式中 cTREE,t第 t年,核算邊界內單位面積林木碳儲量, t CO2-e ha-1; CTREE,t第 t年,核算邊界內所有林木碳儲量, t CO2-e; At第 t年,核算邊界內項目林地總面積, ha。計算單位面積碳儲量時,以 二類調查數據表 中 的 林地總面積為準。 ( 5)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的計算 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等于一定時間周期內林地單位面積碳儲量的平均變化量 T c-cΔC 12 t T RE E ,t T RE E ,AT, ? 公式 4 式中 ΔCT,A核算邊界內林地的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 t CO2-e ha-1a-1; cTREE,t1第 t1年,核算邊界內單位面積林木碳儲量, t CO2-e ha-1; cTREE,t2第 t2年,核算邊界內單位面積林木碳儲量, t CO2-e ha-1; T核算周期( t1~ t2),年。 2、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基準值 本方法學以 2011-2015 年各地市林地平均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作為基準值。減排量核算時,應選用項目所在地市相對應的基準值。 基準值計算采用各地市二類調查統計數據,計算步驟同上節。具體數值見表7 1 表 1. 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基準值 地市 基準值 (單位 t CO2-e ha-1a-1) 韶關 4.0402 河源 3.3525 梅州 3.9149 清遠 3.8641 潮州 2.6747 揭陽 2.3410 汕頭 1.9978 汕尾 2.0247 茂名 4.4044 陽江 4.7120 云浮 3.5148 湛江 3.7846 惠州 3.9966 肇慶 4.5697 3、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計算 ( 1)溫室氣體排放源的選擇 本方法學主要考慮核算邊界內由森林火災等引起生物質燃燒造成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 包括 CH4和 N2O。 T,FFT,E G H GG H G ? .公式 5 式中 GHGE,T核算周期內,項目邊界內排放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總量, t CO2-e; GHGFF,T核算周期內,項目邊界內因森林火災引起林木地上生物質燃燒造成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t CO2-e。 ( 2)森林火災引起的排放 本方法學僅考慮林木地上生物質的燃燒,不考慮死有機質燃燒。因森林火災引起林木地上生物質燃燒產生的排放量由下式計算 8 ? ??????? i ONONCHCHitLi,T R E E ,ti,FF,t,FF ]G WPEF G WP E F C O M F b [A0 .0 0 1G H G 2244公式 6 式中 GHGFF,t第 t年,核算邊界內因森林火災引起林木地上生物質燃燒造成的非 二氧化碳 溫室氣體排放量, t CO2-e a-1; AFF,i,t第 t 年,第 i 小班發生森林火災的面積, ha; bTREE,i,tL發生火災前一年,第 i 小班平均單位面積地上生物量, t d.m.ha-1。采用本章第 1( 2)節中林木生物量計算公式獲得。如果只是發生地表火,即林木地上生物量未被燃燒,則此值為 0; COMFi第 i 小班的燃燒因子,無量綱; EFCH4第 i 小班 CH4的排放因子, g CH4( kg 燃燒的干物質 d.m.) -1,取固定值 4.7; EFN2O第 i 小班 N2O 的排放因子, g N2O( kg 燃燒的干物質 d.m.) -1,取固定值 0.26; GWPCH4CH4的全球增 溫趨勢,取固定值 21,無量綱; GWPN2ON2O 的全球增溫趨勢,取固定值 310,無量綱。 4、碳普惠減排量的計算 碳普惠減排量的計算方法如公式( 7)所示 TE,B S LAT, GHG- TAΔC-CP H C E R ??? 公式 7 式中 PHCER碳普惠減排量, t CO2-e; ΔCT, A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 t CO2-e ha-1a-1; ΔCBSL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基準值, t CO2-e ha-1a-1; A核算邊界內項目林地總面積, ha。核算減排量時, 以林權證上的確權林地總面積為準。 T核算周期,年; 9 GHGE,T核算周期內,核算邊界內排放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 t CO2-e。 十一、 數據來源與監測 1、監測數據 本方法學中要求的監測數據主要來源于林業主管部門二類調查數據(或持續更新的森林資源檔案數據)。監測數據主要包括核算邊界內林地總面積、活立木蓄積量和森林火災面積等。 具體描述和數據來源參見下表。 數據 /參數 AFF,i,t 單位 ha 應用的公式編號 公式( 6) 描述 第 t年,第 i小班發生森林火災的面積, ha 監測頻次 每次申請減排量核算時,獲取 該 核算周期內 每年發生 森林火災 的 面積。 數據源 林業主管部門森林火災登記數據 數據 /參數 A( At) 單位 ha 應用的公式編號 公式( 3)( 7) 描述 核算邊界內項目林地總面積 監測頻次 每次申請減排量核算時獲取 數據源 林業主管部門二類調查數據 2、缺省數據 數據 /參數 VTREE,i,j,t 單位 m3 應用的公式編號 公式( 1) 描述 第 t年,第 i小班中樹種 j的活立木蓄積量 監測頻次 每次申請減排量核算時,獲取該核算周期內 逐年 數據 。 某年份數據代表該年末林木蓄積量狀況 。 (若核算 2015年減排量,則 需 獲取項目林地 2014、 2015兩個年份的數據) 數據源 林業主管部門二類調查數據 ( 申請者需持林權證,向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調取項目地塊涉及的地籍小班數據 ) 10 本方法學中使用的缺省數據主要包括基本木材密度,生物量擴展因子,根冠比,碳含量,燃燒因子,排放因子,全球增溫趨勢等。 具體描述和數據來源參見下表。 數據 /參數 DTREE,j 單位 t d.m.m-3 應用的公式編號 公式( 1) 描述 樹種 j的基本木材密度,用于將樹干材積換算為樹干生物量 數據源 廣東主要優勢樹種(組)基本木材密度( D)參考值 單位 t d.m.m-3 優勢樹種(組) D 優勢樹種(組) D 優勢樹種(組) D 桉樹 0.578 木荷 0.598 軟闊類 0.443 國外松 0.424 木麻黃 0.443 硬闊類 0.598 火炬松 0.424 杉木 0.307 闊葉混 0.482 落葉松 0.490 相思 0.443 針葉混 0.405 馬尾松 0.380 楓香 0.598 針闊混 0.486 濕地松 0.424 藜蒴 0.443 雜木 0.515 其他松類 0.424 其他杉類 0.359 南洋楹 0.443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國家信息通報 “土地利用與林業溫室氣體清單 ”( 2013) 數據 /參數 BEFTREE,j 單位 無量綱 應用的公式編號 公式( 1) 描述 樹種 j的生物量擴展因子,用于將樹干生物量換算為地上生物量 數據源 廣東主要優勢樹種(組)生物量擴展因子( BEF)參考值 優勢樹種(組) BEF 優勢樹種(組) BEF 優勢樹種(組) BEF 桉樹 1.263 木荷 1.894 軟闊類 1.586 國外松 1.631 木麻黃 1.505 硬闊類 1.674 火炬松 1.631 杉木 1.634 闊葉混 1.514 落葉松 1.416 相思 1.479 針葉混 1.587 馬尾松 1.472 楓香 1.765 針闊混 1.656 濕地松 1.614 藜蒴 1.586 雜木 1.586 其他松類 1.631 其他杉類 1.667 南洋楹 1.586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國家信息通報 “土11 地利用與林業溫室氣體清單 ”( 2013) 數據 /參數 RTREE,j 單位 無量綱 應用的公式編號 公式( 1) 描述 樹種 j的根冠比,即樹種 j的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的比值,用于將地上生物量換算為全植株生物量 數據源 廣東主要優勢樹種(組)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比值( R)參考值 優勢樹種(組) R 優勢樹種(組) R 優勢樹種(組) R 桉樹 0.221 木荷 0.258 軟闊類 0.289 國外松 0.206 木麻黃 0.213 硬闊類 0.261 火炬松 0.206 杉木 0.246 闊葉混 0.262 落葉松 0.212 相思 0.207 針葉混 0.267 馬尾松 0.187 楓香 0.398 針闊混 0.248 濕地松 0.264 藜蒴 0.289 雜木 0.289 其他松類 0.206 其他杉類 0.277 南洋楹 0.289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國家信息通報 “土地利用與林業溫室氣體清單 ”( 2013) 數據 /參數 CFTREE,j 單位 t Ct d.m.-1 應用的公式編號 公式( 2) 描述 樹種 j生物量中的碳含量,用于將生物量換算成碳儲量 數據源 廣東主要優勢樹種(組)生物量碳含量( CF)參考值 單位 t Ct d.m.-1 優勢樹種(組) CF 優勢樹種(組) CF 優勢樹種(組) CF 桉樹 0.5144 木荷 0.497 軟闊類 0.5232 國外松 0.511 木麻黃 0.498 硬闊類 0.5238 火炬松 0.511 杉木 0.5545 闊葉混 0.490 落葉松 0.521 相思 0.5412 針葉混 0.510 馬尾松 0.5513 楓香 0.497 針闊混 0.498 濕地松 0.5700 藜蒴 0.5227 雜木 0.483 其他松類 0.511 其他杉類 0.510 南洋楹 0.485 來源桉樹、馬尾松、濕地松、杉木、相思、藜蒴、軟闊類、硬闊類碳含量數值來源于廣東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實測數據;其他樹種碳含量數值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國家信息通報 “土地利用與林業溫室氣體清單 ”( 2013) 12 數據 /參數 COMF 單位 無量綱 應用的公式編號 公式( 6) 描述 燃燒因子(針對每個植被類型) 數據源 采用如下默認值 森林類型 林齡(年) 缺省值 熱帶森林 3-5 0.46 6-10 0.67 11-17 0.50 18年以上 0.32 北方森林 所有 0.40 溫帶森林 所有 0.45 來源 CDM造林再造林項目活動生物質燃燒造成非 CO2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估算工具( EB 65, Annex 31) 數據 /參數 EFCH4 單位 g CH4( kg燃燒的干物質 d.m.) -1 應用的公式編號 公式( 6) 描述 CH4的排放因子,取固定值 4.7 數據源 CDM造林再造林項目活動生物質燃燒造成非 CO2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估算工具( EB 65, Annex 31) 數據 /參數 EFN2O 單位 g N2O( kg燃燒的干物質 d.m.) -1 應用的公式編號 公式( 6) 描述 N2O的排放因子,取固定值 0.26 數據源 CDM造林再造林項目活動生物質燃燒造成非 CO2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估算工具( EB 65, Annex 31) 數據 /參數 GWPN2O 單位 無量綱 應用的公式編號 公式( 6) 數據 /參數 GWPCH4 單位 無量綱 應用的公式編號 公式( 6) 描述 CH4的全球增溫趨勢,取固定值 21 數據源 CDM造林再造林項目活動生物質燃燒造成非 CO2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估算工具( EB 65, Annex 31) 13 描述 N2O的全球增溫趨勢,取固定值 310 數據源 CDM造林再造林項目活動生物質燃燒造成非 CO2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估算工具( EB 65, Annex 31) 3、數據質量管理措施 碳普惠參與方應采取以下質量管理措施,確保碳普惠有關數據的真實可靠 ( 1)建立碳普惠數據采集和報告的規章制度,包括人員、工作流程和內容、工作周期和時間節點等; ( 2)建立碳普惠林地信息一覽表,選定合適的計算方法和排放因子、系數,形成文件并存檔; ( 3)建立健全林地管護記錄,對小班邊界變更、采伐、森林火災等對林地碳排放影響重大的事項進行監測和記錄,并在林地信息一覽表中定期更新; ( 4)建立文檔的管理規范,保存、維護碳普惠核算的文件和有關的數據資料。 十二、 核證報告 林業碳匯碳普惠減排量核證報告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 1)項目業主基本信息; ( 2)項目負責人與聯系人; ( 3)項目基本信息; ( 4)項目林地基本信息 ( 5)林地基礎數據匯總; ( 6)碳普惠核證減排量計算結果; ( 7)核證結論。14 附錄 A 林業碳匯碳普惠減排量核證報告 林業碳匯碳普惠減排量核證報告 (模板) 提交日期 年 月 日 版本號 1-項目業主基本信息 項目業主名稱 通訊地址 法人代表 /個人 證件號碼 (單位填寫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組織機構代碼;個人填寫身份證號碼) 項目業主類型 □企業;□集體;□個人;□其他 2-項目負責人與聯系人 姓名 職務 碳普惠項目 負責人 /聯系人 辦公電話 移動電話 傳真 電子郵箱 3-項目基本信息 3.1-項目名稱 3.2-項目所在地 市 縣(區) 鄉(鎮) 村 是否為省定貧困村□是 □否 3.3-項目計入期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3.4 減排量歷史簽發情況 是否首次申請減排量備案 □ 是 □ 否 (若非首次申請,應注明計入期內減排量歷史簽發情況及具體核算周期) 4-項目林地基本信息 4.1-項目地塊信息 序號 林權證號 林地面積(畝) 1 林政字( )第 號 2 林政字( )第 號 3 林政字( )第 號 15 4 林政字( )第 號 請自行插入行 請自行插入行 請自行插入行 林權證面積總計 5-林地基礎數據匯總 5.1-監測數據 1、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的計算 ( 1)分樹種(組)蓄積量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 樹種 1蓄積 量 ( m3) 樹種 2蓄積 量 ( m3) 樹種 3蓄積 量 ( m3) 樹種 4蓄積 量 ( m3) ······ ( 2)項目林地核算面積( At)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 林地總面積( ha) 2、 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計算 年份 2015 2016 2017 ······ 森林火災面積( ha) 5.2-缺省數據 1、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的計算 主要優勢樹種(組)基本木材密度( D)采用值 單位 t d.m.m-3 優勢樹種(組) D 優勢樹種(組) D 優勢樹種(組) D 樹種 1 樹種 2 樹種 3 樹種 4 樹種 5 ······ 16 主要優勢樹種(組)生物量擴展因子( BEF)采用值 單位 無量綱 優勢樹種(組) BEF 優勢樹種(組) BEF 優勢樹種(組) BEF 樹種 1 樹種 2 樹種 3 樹種 4 樹種 5 ······ 主要優勢樹種(組)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比值( R)采用值 單位 無量綱 優勢樹種(組) R 優勢樹種(組) R 優勢樹種(組) R 樹種 1 樹種 2 樹種 3 樹種 4 樹種 5 ······ 主要優勢樹種(組)生物量碳含量( CF)采用值 單位 t Ct d.m.-1 優勢樹種(組) CF 優勢樹種(組) CF 優勢樹種(組) CF 樹種 1 樹種 2 樹種 3 樹種 4 樹種 5 ······ 2、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計算 (補充計算過程中使用的缺省數值) 6-碳普惠核證減排量計算結果 6.1-碳儲量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 碳儲量 ( t CO2-e) 17 6.2-單位面積碳儲量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 單位面積碳儲量 ( t CO2-e ha-1 ) 6.3-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 年份 2015 2016 2017 ······ 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 ( t CO2-e ha-1 a-1) 6.4-單位面積碳儲量變化量基準值 ΔCBSL t CO2-e ha-1 a-1 6.5-溫室氣體排放量 年份 2015 2016 2017 ······ 森林火災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 t CO2-e) 合計 6.6-碳普惠核證減排量 年份 2015 2016 2017 ······ 碳普惠核證減排量 ( t CO2-e) 合計 (逐年計算核證減排量,當計算結果為負值時,應提供可信的合理說明) 7-核證結論 經核證, (項目名稱) 于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產生的碳普惠核證減排量( PHCER)為 噸二氧化碳當量。 18 核證機構名稱(蓋章) 日期 年 月 日 19 附錄 B 碳普惠減排量備案申請表 碳普惠減排量備案申請表 (模板) 提交日期 年 月 日 版本號 1-申請方基本信息 1.1 申請人 單位名稱 單位地址 法人代表 /個人 證件號碼 (注單位填寫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組織機構代碼) 單位類型□企業 □集體 □個人 □其他 是否為省定貧困村 □ 是 □ 否 1.2 聯系人 項目聯系人 E-mail 電話 傳真 2-申請備案減排量基本信息 2.1 項目 名稱及領域 項目名稱 領域□可再生能源 □能效提升 □交通 □農林業 □節能與低碳產品 □廢棄物處理 □其他 2.2 方法學 選用方法學 方法學備案編號 2.3 項目計入期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2.4 項目邊界 項目地塊涉及的林權證號 林政字( )第 號 林政字( )第 號 林政字( )第 號 20 2.5 減排量歷史簽發情況 是否首次申請減排量備案 □ 是 □ 否 (若非首次申請,應注明計入期內減排量歷史簽發情況及具體核算周期) 首次備案減排量 tCO2e 核算周期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第二次備案減排量 tCO2e 核算周期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2.6 本次申請簽發減排量的起止日期 年 月 日 到 年 月 日(含首尾日期) 共計 天 2.7 申請簽發的減排量 減排量 tCO2e (項目信息及減排量計算,詳見碳普惠減排量核證報告) 3-申請人申明 本人申明本人(公司)承諾對項目和申報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對申報資格和申報條件的符合性負責。保證所提交的材料真實、完整、準確,并在申報過程中不存在任何弄虛作假或者其他違反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行為。本人(公司)確認,在上述申請時段內所產生的減排量真實有效,未在其它減排交易機制下獲得簽發 。 若有虛報假報及重復申請簽發,本人將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 法定代表 /個人簽字 單位蓋章 日期 年 月 日 4-地方林業部門意見 5-地方主管部門意見 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21 6-省級主管部門意見 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注 1地方林業部門應為縣級以上。 注 2地方主管部門應為市級生態環境部門。 注 3地方林業部門、地方主管部門需確認項目涉及地塊是否存在重復申報的情況。 注 4本表格一式四份,項目業主、地方林業部門、地方主管部門、省級主管部門各執一份備案。 22 附錄 C 減排量備案申請材料清單 項目計入期內,每次申請減排量備案時申請者應至少向地方主管部門提交以下申請材料 ( 1)碳普惠減排量備案申請表 ( 2)第三方機構出具的林業碳匯碳普惠減排量核證報告 ( 3)林權證復印件 ( 4)證件個人提交身份證復印件;單位提交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或組織機構代碼證、營業執照等) ( 5)核算周期內林地二類調查數據 ( 6)林地承包合同或流轉合同復印件(如有) ( 7)減排量收益分配相關協議(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