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自行車騎行碳普惠方法學 (編號2019001-V01) .pdf
廣東省自行車騎行碳普惠方法學 (編號 2019001-V01) 2019 年 7 月 目 錄 一、 范圍 . 1 二、 規范性引用文件 . 1 三、 術語和定義 . 1 四、 適用條件 . 2 五、 減排量普惠性論述 . 3 六、 額外性論述 . 4 七、 避免減排量重復申報的措施 . 4 八、 核算邊界的確定 . 4 九、 基準線情景的確定 . 5 十、 減排量計算 . 5 1. 基準線排放量 . 5 2. 碳普惠行為排放量 . 8 3. 碳普惠行為減排量 . 8 十一、 數據來源與監測 8 十二、 抽樣方案 11 附錄 A 12 附錄 C 16 附錄 D 17 附錄 E 18 附錄 F 21 1 廣東省 自行車騎行 碳普惠 方法學 一、 范圍 本方法 學 規定了 個人通過利用移動電話 APP軟件、 GPS定位工具等通訊工具,使用商業公司提供的人力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因項目活動減少了公眾乘坐有溫室氣體排放的交通工具的行駛頻次和里程數的 碳普惠行為產生的溫室氣體減排量的核算流程和方法。 二、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ISO 14064-1 2006 溫室氣體第一部分組織層次上對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報告的規范及指南; ISO 14064-2 2006溫室氣體第二部分項目層次上對溫室氣體減排和清除增加的量化、監測和報告的規范及指南; IPCC 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 。 三、 術語和定義 自行車 指商業 性的運營公司,以營利為目的向大眾出租的、并通過共享平臺及手機 APP進行管理和運營的人力自行車輛。 自行車注冊用戶 通過手機 APP注冊,并支付押金及使用費用的自行車使用者。 自行車所有者 以營利為目的向大眾出租自行車輛,并通過共享平臺及開發的手機 APP對車輛進行管理和運營的法人單位。 自行車騎行 碳普惠行為 指個人 (以下簡稱“ 用戶 ”) 自愿參與實施的減少2 溫室氣體排放和增加綠色碳匯等低碳行為。在本方法學中,指注冊用戶騎行人力自行車 的碳普惠行為。 通訊工具 用于自行車運營管理的手機 APP通訊工具 。 監測工具 通過 GPS衛星定位和通訊模塊對注冊用戶使用自行車情況,主要包括用車位置、時間和騎行距離,進行定位、記錄、計量的電子工具。 二氧化碳排放 指在特定時段內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 基準線情景 指在沒有該 碳普惠 行為情景下現實可行的情景。 基準線排放 指在基準線情景下發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基準線地理邊界 基準線數據取值是基于具體區域,基準線適用因子計算要建立在區域內實際的交通排放數據基礎上。 碳普惠行為排放 廣東省 參與 碳普惠制 工作的 相關企業或個人自愿參與實施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增加綠色碳匯等低碳行為,簡稱 “ 碳普惠行為 ” 。碳普惠行為排放指在碳普惠行為情景下發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四、 適用條件 1. 碳普惠行為 本方法學適用于碳普惠制試點地區的商業性運營公司,以營利為目的向大眾出租自行車,因項目活動減少了自行車注冊用戶乘坐產生溫室氣體排放的交通工具的頻次和里程數而產生碳減排量的碳普惠行為。項目活動應符合國家和地方政府頒布的有關自行車運行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以及相關的技術標準或規程。 2. 適用的減排量申請對象 對自行車注冊用戶參與項目活動,應同時滿足以下的適用條件 ( 1)適用于使用人力自行車的個體注冊用戶; ( 2)適用于可監測的、可使用 通訊工具 上傳數據的自行車出行模式,例如, 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騎行活動; ( 3)項目活動產生的碳減排量 /碳減排量收益 歸自行車注冊用戶所有,自行3 車騎行組織者可代表參與項目活動的自行車注冊用戶申請碳減排量,并依據兩方簽署的協議 或其他可行的商業模式 向注冊用戶分配減排量 /減排量收益 。 3. 地理范圍 本方法學適用于廣東省境內 開展普惠制試點的城市 。 4. 涉及的技術 /產品 適用于可監測的、可使用 通訊工具 上傳數據的自行車出行模式。 5. 減排量計入期及產生時間 計入期從自行車投入運營之日起計,最早可上溯至 2016 年 1 月 1 日。項目的計入期時長不超過 7年。 五、 減排量普惠性論述 該項碳普惠行為具有廣泛的公眾基礎,需 要社會公眾的支持配合和廣泛參與。廣東省 作為沿海地區重要的 經濟大省 ,人口集聚度高 ,隨著城鎮化持續推進 和公眾低碳意識的進步,綠色出行 成為 加快建設綠色交通運輸體系、緩解交通擁堵、降低城市交通環境污染、改善空氣質量、實現城市與交通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 。 目前隨著大城市公眾低碳意識的提高,自行車騎行成為較多公眾選擇的交通方式,且依托于 騎行 APP的發展,公眾的參與方便快捷,且行為可以監測和記錄。 該項碳普惠行為 系統地將公眾 騎自行車 的低碳行為依托碳普惠信息服務平臺,記錄并量化公眾日常生活中 自行車騎行 行為的減碳量。 項目活動產生的碳減排量歸 實施碳普惠行為的公眾也就是 自行車注冊用戶所有,自行車騎行組織者可代表參與項目活動的自行車注冊用戶申請碳減排量,并依據兩方簽署的協議 或其他可行的商業模式 向注冊用戶分配減排量 /減排量收益,確保減排量 /減排量收益能夠傳導給騎行用戶 。 項目減碳量在申請核證備案時,應在廣東省碳普惠( PHCER)登記簿系統登記,并按相關流程備案。 4 六、 額外性論述 自行車騎行項目 通過 智能 手機 APP 軟件, GPS 定位等通訊工具,使用了新一代物聯網技術,讓注冊用戶隨時隨地解鎖并使用自行 車。在騎行過程中, GPS能夠很好地將用戶每次騎行的軌跡、距離進行記錄和保存,這為核算騎行產生的減排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能實現數據的批量處理,分配碳 減排量 /碳減排量收益至用戶賬戶 。 通過政策支持、商業激勵和市場交易相結合的引導機制,不僅可以推廣公眾綠色出行的理念,還可以建立 低碳消費拉動低碳生產的經濟發展新模式 。因此符合本方法學適用性的自行車騎行碳普惠行為具備額外性。 七、 避免減排量重復申報的措施 本方法學適用于碳普惠制試點地區的商業性運營公司,以營利為目的向大眾出租自行車 。 基于自行車出租和使用平臺 APP 進行記錄和監測。自行車出租和使用平臺 APP需要自行車騎行用戶實名制注冊,因此用戶身份證號為使用者的唯一性編號。且每一臺自行車擁有單一的編碼 ,在自行車使用用戶騎行時 APP平臺可以記錄單一編碼的自行車被哪一位具有單一身份證號的用戶騎行。因此在監測時不會出現減排量重復申報的情況。 項目申報普惠減排量時, 項目申請人應提供減排量未重復申報承諾書,承諾項目申請的減排量未在其它減排交易機制下獲得簽發。 八、 核算邊界的確定 項目的核算邊界,指依據項目的合規性文件安放并運行自行車活動的地理范圍,包括參與項目活動的所有運營自行車。 依據該方法學進行減排量核算所選擇的溫室氣體排放源為 廣東省內各區域的使用化石燃料或電力的交通工具 , 如公共汽車、私家汽車、出租車、地鐵、摩托車、電動車、水上渡輪等 。 5 溫室氣體排放種類為二氧化碳。 九、 基準線情景的確定 基準線情景為項目活動實施前現實可行的情景,即注冊用戶不使用自行車,以乘坐有排放 的 交通工具、自行車或步行為出行方式的情形。 該方法學適用 公眾 使用商業公司提供的人力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因項目活動減少了公眾乘坐有溫室氣體排放的交通工具的行駛頻次和里程數,因此減少了相應溫室氣體排放(以二氧化碳當量計) 。 十、 減排量計算 1. 基準線排放量 基準線排放量( BE),計算如下 BEy ( 1) 其中 BEy第 y 年項目的基準線排放量( tCO2/yr) i 第 y 年使用自行車的注冊用戶數(人) n第 y 年注冊用戶 i 使用自行車的次數(次) ADi,n,y第 y 年自行車注冊用戶 i 第 n 次出行里程( km) EFPKM,y第 y年 加權平均計算所得的基準線下所有交通工具的人 -公里平均排放因子 ( tCO2/PKM),事前計算數據 Upkm 加權平均計算基準線下所有交通工具的人 -公里平均排放因子的不確定性(相對誤差),默認取值 0.1 UAD 監測或計算使用自行車的騎行距離 的不確定性(相對誤差),由監測工具精度決定;根據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計算自行車騎行距離測算方法的最大相對誤差為 5,在缺乏監測精度的情形下,默認取值即為 5 根據廣東省城市城區范圍內公眾出行的實際情況,交通工具類型有 6 公共汽車(常規公共汽車和快速公共汽車); 出租車(包括網約出租車) 私家車(包括用于營運的網約平臺注冊車輛) 摩托車; 電動車(包括電動自行車和三輪車) 地鐵(包括城鐵、輕軌等有軌軌道列車交通) 水上客運(如渡輪) 其它 EFPKM,y的計算方法和過程如下 EFPKM,y ? ( 2) 其中 EFm,PKM,y 基準線情景下計算所得的項目邊界內乘坐交通工具類型 m的人 -公里平均排放因子 ( tCO2/PKM) ,取項目活動開始前最近一年的統計計算值 根據廣東省內各區域的交通工具類型統計情況, m具體指代的類型有公共汽車、私家汽車、出租車、地鐵、摩托車、電動車、水上渡輪等。 基準線情景下項目邊界內的公眾出行方式還有步行及騎行自行車(含人力車),因不消耗化石燃料及電力等能源,其人 -公里平均排放因子 ( tCO2/PKM),數 值為 0。 Wm,y 為通過抽樣調查 計算 所得的 基準線情景下 乘坐 交通工具類型 m的出行人次權重系數;對應于 EFm,PKM,y, m具體指代的類型有 公共汽車、私家汽車、出租車、地鐵、摩托車、電動車、水上渡輪等。 步行及騎行自行車(含人力車)出行人次權重系數,在基準線情景下抽樣調查的計算結果中均有體現,但因其排放因子為 0,對最終計算 EFPKM,y無影響。 各種交通工具的 人 -公里平均排放因子 EFm,PKM,y和對應的出行人次權重系數Wm,y通過以下步驟計算 1 步驟 1確認交通工具類型及燃料或能耗種類; 2 步驟 2取得每一類型交通工具的年行駛里程總數( ODj,y),至少包括7 項目活動開始前最近一年的統計數值。數據來源可為政府交通運輸部門發布的正式報告或正式數據、交通運輸業商業統計數據,權威研究機構或項目參與方測量值,國內外文獻研究報道值,等等; 3 步驟 3取得每一類型交通工具的年平均客運總人次( PTj,y),至少包括項目活動開始前最近一年的統計數值。數據來源可為政府交通運輸部門發布的正式報告或正式數據、交通運輸業商業統計數據,權威研究機構或項目參與方測量值,國內外文獻研究報道值等; 4 步驟 4取得每一類型交通工具的年能耗量(燃料或電 FCj,x,y、 ECj,x,y),至少包括項目活動開始前最近一年的統計數值。數據來源可為政府交通運輸部門發布的正式報告或正式數據、交通運輸業商業統計數據,權威研究機構或項目參與方測量值,國內外文獻研究報道值等; 5 步驟 5計算每一類型交通工具 的 人 -公里平均排放因子 對于使用化石燃 料和電驅動的交通工具,分別通過兩種方式計算排放因子,計算方法及數據要求參見附錄 E。 6 步驟 6 通過抽樣調查統計,計算乘坐 特定 交通工具類型 的出行人次權重系數 。 對參與項目活動的注冊用戶群,采用抽樣調查統計分析方式,以手機 APP為主要工具,對基準線情景下注冊用戶乘坐 特定 交通工具類型 的年出行人次進行統計分析,包括所有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出行。根據統計分析結果,計算各類 交通工具類型在公眾出行方式中所占的 權重系數。 鑒于項目活動涉及的自行車全部為同一用途,自行車注冊用戶在注冊使用自行車時身份等同,不可區分類別,因此,可采用 簡單隨機抽樣方法SRS, Simple random sampling計算樣本量。計算方式見附錄 B。 7 步驟 7加權平均計算基準線下所有交通工具的人 -公里平均排放因子( tCO2/PKM)。 在以上步驟所得計算結果的基礎上,以公式( 2) 加權平均計算基準線下所有交通工具的人 -公里平均排放因子 EFPKM,y( tCO2/PKM)。 8 廣東省 基準線情景下公眾交通的加權平均人 -公里排放因子 缺省值為 0.0463 kgCO2/PKM, 項目參與方也可以按照方法學給定的方法計算普惠試點城市的排放因子。 說明 基準線排放因子及排放量計算,基于自行車騎行項目活動的具體區域,即某一項目活動的基準線排放因子及排放量計算,建立在其所處區域的交通排放數據基礎上,根據每一區域的交通排放具體情況進行取值和計算。例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騎行活動,基準線排放因子及排放量計算,即基于互聯網租賃公司開展自行車騎行租賃活動的業務區域(一個城市或城市內某區域)。 基準線定期更新,每一更新周期為 5年。 2. 碳普惠行為排放量 使用自行車帶來的排放即為本方法學碳普惠行為排放量,對于個體注冊用戶使用自行車減排溫室氣體項目, PEy0。 其中, PEy為使用自行車碳普惠行為的排放量 ( tCO2/yr)。 3. 碳普惠 行為 減排量 使用自行車碳普惠行為的減排量計算方法如下 碳普惠行為減排量 基準線排放量 – 碳普惠行為排放量, 即 ERy?BEy–PEy 因此 ERy BEy 十一、 數據來源與監測 1 在基準線排放計算方法中,數據來源應按照以下次序進行選取 1 地方測量(權威研究機構或項目參與方測量) 2 最新 IPCC 缺省值 1監測數據來源于管理自行車騎行的互聯網平臺。鑒于自 行車騎行 注冊用戶 眾多,次數多,里程不一,一個核證周期內(例如 6 個月),數據量巨大,無法做到全部核查驗證。建議采取第三方核查機構對此類項目的傳統做法,抽樣調查驗證,從隨機抽取樣本的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核查驗證?;ヂ摼W平臺所有者(即項目組織者)為了獲得核查結果,有義務配合核查機構對抽樣統計的數據提供背景技術材料和必要的監測系統展示,這也是第三方機構傳統上開展類似項目核查工作時對業主的配合要求。 9 3 制造廠商設計值 4 方法學缺省值(參照 CDM-EB 最新版的 “ 城市客運交通模式轉換基準線排放計算工具 ” ) 5 國內外文獻 通過自行車騎行減排溫室氣體項目的監測數據主要為騎行距離,以自行車所有者用于管理和運營自行車的手機 APP 統計數據為準, APP 程序的檢定或校準周期不超過 5 年。 所需監測的參數和數據如下 數據 /參數 i 單位 人 描述 第 y 年使用自行車的注冊用戶數 所使用的數據來源 用于自行車運營管理的手機 APP 測量方法和程序 手機 APP 植入程序同共享平臺對接 監測頻率 實時監測 其他說明 計算基準線情景和碳普惠行為排放量 數據 /參數 n 單位 次 描述 第 y 年注冊用戶 i 使用自行車的次數 所使用的數據來源 用于自行車運營管理的手機 APP 測量方法和程序 手機 APP 植入程序同共享平臺對接 監測頻率 實時監測 其他說明 計算基準線情景和碳普惠行為排放量 數據 /參數 Ts,i 單位 時間 描述 每人次騎行的開始時間 所使用的數據來源 用于自行車運營管理的手機 APP 10 測量方法和程序 手機 APP 植入程序同共享平臺對接 監測頻率 實時監測 其他說明 計算基準線情景和碳普惠行為排放量 數據 /參數 Te,i 單位 時間 描述 每人次騎行的結束時間 所使用的數據來源 用于自行車運營管理的手機 APP 測量方法和程序 手機 APP 植入程序同共享平臺對接 監測頻率 實時監測 其他說明 計算基準線情景和碳普惠行為排放量 數據 /參數 Ls,i 單位 平面地圖二維坐標 描述 每人次騎行的開始位置 所使用的數據來源 用于自行車運營管理的手機 APP 測量方法和程序 手機 APP 植入程序同共享平臺對接 監測頻率 實時監測 其他說明 計算基準線情景和碳普惠行為排放量 數據 /參數 Le,i 單位 平面地圖二維坐標 描述 每人次騎行的結束位置 所使用的數據來源 用于自行車運營管理的手機 APP 測量方法和程序 手機 APP 植入程序同共享平臺對接 監測頻率 實時監測 其他說明 計算基準線情景和碳普惠行為排放量 數據 /參數 ADi,n,y 單位 km 描述 每人次騎行的距離 11 所使用的數據來源 用于自行車運營管理的手機 APP 測量方法和程序 手機 APP 植入程序同共享平臺對接 監測頻率 實時監測 其他說明 計算基準線情景和碳普惠行為排放量 實際數據應為監測的騎行軌跡長度,保守數據可取地圖上開始與結束位置的直線距離。 十二、 抽樣 方案 基準線的抽樣調查統計方法,參考了 CDM-EB 指南與標準,并充分借鑒了已批準碳普惠方法學 “廣東省使用高效節能空調碳普惠方法學(編號2017004-V01) ”的抽樣調查方式。鑒于項目活動涉及的自行車全部為同一用途,注冊用戶在注冊使用自行車時身份等同,不可區分類別與騎行活動方式,因此,采用了簡單隨機抽樣方法( SRS, Simple random sampling)計算樣本量。這樣的抽樣調查方式與計算法不對自由點與固定點作任何區別,只是抽樣調查基準線下注冊用戶各種出行方式的頻率。通過抽樣調查統計,計算乘坐特定交通工具類型的出行人次權重系數。 對參與項目活動的注冊用戶群,采用抽樣調查統計分析方式,以手機 APP為主要工具,對基準線情景下注冊用戶乘坐特定交通工具類型的年出行人次進行統計分析,包括所有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出行。根據統計分析結果,計算各類交通工具類型在公眾出行方式中所占的權重系數。 抽樣調查統計方法,參考 指南 -CDM 項目活動和 POA 抽樣調查,第 04.0 版; 標準 - CDM 項目活動和 POA 抽樣調查,第 07.0 版; 鑒于項目活動涉及的自行車全部為同一用途,自行車注冊用戶在注冊使用自行車時身份等同,不可區分類別,因此,可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 SRS, Simple random sampling計算樣本量。計算方式見附錄 B。 12 附錄 A (資料性附錄) 使用自行車 騎行 碳普惠減碳量核證報告 提交日期 年 月 日 版本號 1-項目申請人基本信息 單位名稱 單位地址 法人代表 /個人 證件號碼 (單位填寫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組織機構代碼;個人填寫身份證號碼) 單位類型 □企業; □事業單位; □集體; □專業合作社; □個人; □其他 2-聯系方式 姓名 職務 聯系人 辦公電話 移動電話 傳真 郵箱地址 3-項目基本信息 3.1-項目名稱 項目名稱 3.2-選用方法學名稱及版本 3.3-是否為打捆申報 □否 □是 (若選擇 “否 ”,請在 3.5 中的對應表格填寫相關信息;若選擇 “是 ”,請在 3.5 填寫所有項目信息) 3.4-核算周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3.5-項目核算邊界 項目業主填寫 使用自行車減排溫室氣體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區域 投運規模(輛車) 備案文件文號 備案時間 投運時間 1 2 (注若內容太多,可另附文件提交) 13 4-數據和參數 4.1-缺省數據 年份 2015 2016 2017 ······ 交通工具類型及能耗、 NCVj,x,y, EFCO2,x,y, ,EFEL,x,y, TDLx,y, ODj,y , PTj,y、基準線情景下乘坐有排放交通工具的出行人次權重系數、統計計算相對誤差 4.2-監測數據 年份 2015 2016 2017 ······ 自行車騎行的總人次距離( pkm) 5-減碳量計算結果 5.1 碳普惠核證減碳量 年份 2015 2016 2017 ······ 使用自行車減排溫室氣體項目碳普惠核證減碳量 ( t CO2-e) 合計 6-核證結論 經核證, (項目名稱) 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產生的碳普惠核證減碳量( PHCER)為 噸二氧化碳當量。 14 核證機構名稱(蓋章) 日期 年 月 日 注灰色底紋部分為非填寫部分。 此外還需要提交以下 核證補充材料 ? 減排量 /減排量收益分配給用戶的協議、商業方案等證明文件 15 附錄 B (資料性附錄) 樣本量計算方法 鑒于項目活動涉及的自行車全部為同一用途,可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計算樣本量。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n所需的樣本量; N項目活動涉及的自行車實際騎行注冊用戶總數目; p抽樣指標的預測或估計值,一般取 0.5; 1.645置信區間為 90時取 1.645; 0.1相對誤差; 1.1為解決自行車樣本注冊用戶無回答或無效回答所需的因子,即樣本量增加 10; 樣本量不應少于 30,即當 n的計算結果少于 30時,則所需樣本量應取值為 30。 16 附錄 C 基準線情景下乘坐有排放交通工具出行方式調查問卷 一、 注冊用戶 基本情況 職業狀況 全職工作(),兼職(),自由職業(),無業() 二、 在使用自行車時間段內,自行車取代了以下哪種原有出行方式,以及使用該種出行方式的頻率。 按每天平均騎車出行兩次計,在一年法定工作日 250天的范圍內,共出行 500次;請盡量準確估算 一年出行 500次中以下每類出行方式的次數或比例, 公交車 ______線路, ______次(或占比 ______); 私家車(包括網約車) _____次(或占比 ______) , 其中燃油車 ____次(或占比____),電動車 ____次(或占比 ____); 出租車(包括網約車) _____次(或占比 ______); 地鐵 _____次(或占比 ______); 摩托車 _____次(或占比 ______); 電動三輪車 _____次(或占比 ______); 水上渡輪 _____次(或占比 ______); 自備自行車 _____次(或占比 ______); 步行 _____次(或占比 ______) 。 17 附錄 D 項目 碳減排量 計算 公式中常用的 參考 數值 1. Upkm 加權平均計算基準線下所有交通工具的人 -公里平均排放因子的不確定性(相對誤差) ,默認取值 0.1; 2. TDLx,y第 y年的電力系統平均技術傳輸與分配損失系數 ; 參照最新版 CDM-EB“電力消耗導致的基準線、項目和 /或泄漏排放計算工具 ”, 計算工具缺省值為 3; 3. OCj,y 第 y年燃料交通工具 j 的平均載客人數。根據 CDM-EB 最新版的 “城市客運交通模式轉換基準線排放計算工具 ”,以下幾種交通工具的 OCj,y缺省值如下 私家車 2(包括司機) 出租車 1.1(不包括司機; 摩托車 1.5(包括司機) 公共汽車最大載客量的 40 4. 廣東省 基準線情景下公眾交通的加權平均人 -公里排放因子 缺省值為 0.0463 kgCO2/PKM。 18 附錄 E 化石燃料和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排放因子計算方法及數據要求 1 使用化石燃料的交通工具,例如公共汽車、私家車(包括網約車)、出租車(包括網約車)、摩托車等,人 -公里平均排放因子計算公式為 EFj,PKM,y ( 1a) 其中 EFj,PKM,y 第 y年 使用化石燃料的特定交通工具類型 j 的基準線人 -公里平均排放因子 ( tCO2/PKM) FCj,x,y第 y年交通工具類型 j 使用燃料 x的消耗總量 質量或體積單位, ton/m3 NCVj,x,y第 y年交通工具類型 j 使用燃料 x的凈熱值( MJ/質量或體積單位 ) EFCO2,x,y第 y年燃料 x 的 CO2 排放因子( tCO2/MJ) ODj,y第 y年交通工具類型 j 的 年行駛里程總數 km,交通工具 j PTj,y第 y年交通工具類型 j 的 年平均客運總人次 人次 /交通工具 j車次 。 其中 FCj,x,y、 ODj,y、 PTj,y數據來源首選政府交通運輸部門發布的正式報告 或正式數據、交通運輸業商業統計數據,權威研究機構或項目參與方測量值, 國內外文獻研究報道值 等。 FCj,x,y,在數據不可得的情況下的等值計算方式為 FCj,x,ySFCj,x,y*ODj,x,y 1b SFCj,x,y第 y年交通工具類型 j 使用燃料 x的每公里消耗量 質量或體積單位 /每公里, ton/km, m3/km ODj,x,y第 y年交通工具類型 j 使用燃料 x的 年行駛里程總數 km,交通工具 j,x NCVj,x,y數據來源為國家或者地區數據或者 IPCC 缺省值( IPCC 缺省值的 95置信區間的下限) EFCO2,x,y數據來源為國家或者地區數據或者 IPCC 缺省值( IPCC 缺省值的 9519 置信區間的下限) 在 ODj,y、 PTj,y數據不可得的情況下, EFj,PKM,y的變通計算方式為 EFj,PKM,y 1c 其中 OCj,y 第 y年燃料交通工具 j 的平均載客人數。 數據來源選項 1當地交通部門發布的數據或專項研究結果。數據不得早于最近三年; 數據來源選項 2采用 CDM-EB 最新版的 “城市客運交通模式轉換基準線排放計算工具 ”缺省值。 Wx 第 y年交通工具類型 j 使用燃料 x的權重系數。 2 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例如地鐵、電動車等,人 -公里平均排放因子計算公式為 EFj,PKM,y ( 2a) 其中 EFj,PKM,y 第 y年 使用電力的特定交通工具類型 j 的基準線人 -公里平均排放因子 ( tCO2/PKM) ECj,x,y第 y年交通工具類型 j 使用電力方式 x 的耗電總量 MWh EFEL,x,y第 y年的電力排放因子 tCO2/MWh TDLx,y第 y年的電力系統平均技術傳輸與分配損失系數 ODj,y第 y年交通工具類型 j 的 年行駛里程總數 km,交通工具 j PTj,y第 y年交通工具類型 j 的 年平均客運總人次 人次 /交通工具 j車次 。 ECj,x,y、 ODj,y、 PTj,y數據來源首選政府交通運輸部門發布的正式報告或正式數據、交通運輸業商業統計數據,權威研究機構或項目參與方測量值, 以及 國內外文獻研究報道值 。 ECj,x,y,在數據不可得的情況下的等值計算方式為 20 ECj,x,y SECj,x,y*ODj,x,y ( 2b) SECj,x,y第 y年交通工具類型 j 使用電力方式 x 的每公里耗電量 MWh/km ODj,x,y第 y年交通工具類型 j 使用電力方式 x 的年行駛里程總數 km,交通工 具 j,x EFEL,x,y根據最新版 “電力消耗導致的基準線、項目和 /或泄漏排放計算工具 ”中的步驟進行計算,默認取值為 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最新版中國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中的區域電網組合排放因子 EFgrid,CM,y TDLx,y數據來源 參照最新版 CDM-EB“電力消耗導致的基準線、項目和 /或泄 漏排放計算工具 ”, 國家或者地區數據或計算工具缺省值( 3) 21 附錄 F 參考文獻 1. 清潔發展機制( CDM)方法學、工具和程序 2. CDM-EB 批準的最新版 “城市客運交通模式轉換基準線排放計算工具 ” 3. CDM-EB 批準的最新版 “化石燃料燃燒導致的項目或泄漏二氧化碳排放計算工具 ” 4. CDM-EB 批準的最新版 “電力消耗導致的基準線、項目和 /或泄漏排放計算工具 ” 5. CDM-EB 批準的最新版 “電力系統排放因子計算工具 ” 6. 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 CCER)方法學 7. 廣東省企業(單位)二氧化碳排放信息報告指南( 2018 年修訂) 8. 廣東省碳普惠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粵發改氣候 [2015]408 號) 9.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關于碳普惠制核證減碳量管理的暫行辦法(粵發改規〔 2017〕 1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