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政策協同收益的研究述評.pdf
傅京燕 劉佳鑫氣候變化政策的協同收益研究述評DOI10.19511/ j.cnki.jee.2018.02.009氣候變化政策的協同收益研究述評傅京燕 劉佳鑫?摘要區域大氣污染與溫室氣體的產生具有同根同源性?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將是未來重要的低碳減排路徑?因此需要從協同效應的角度出發尋找協同收益的影響因素?本文對協同收益的內涵及其經濟學特征進行了界定?之后從理論以及實證和核算標準方面對氣候政策協同收益進行了綜述?本文發現已有的協同效益研究雖已表明溫室氣體減排與區域空氣質量有高度的關聯性?但針對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的研究缺乏對二者協同效應的方向和大小等基礎性問題的回答?當前氣候政策的協同收益研究也存在不足?包括忽視了地方政府間的競爭?缺少有關地方政府間在公共管理領域合作的研究等?未來的研究方向包括從經濟學的視角考量協同治理的成本-收益機制?如何在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下解決跨界大氣污染問題?構建起可持續的區域生態補償機制?關鍵詞氣候政策?協同控污?協同收益一、問題的提出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給當下的中國帶來了大氣污染減排與溫室氣體減排的雙重壓力?2016年12月發布的?“十三五”生態保護規劃?中提出12項約束性指標?其中涉及環境質量就有8項指標?2016年11月頒布的?“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也明確提出“到2020年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工業過程溫室氣體累計減排二氧化碳當量11億噸以上”?從產生來看?區域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均主要由礦物燃料的燃燒造成?二者具有同根同源性?而且氣候變化與空氣污染往往通過大氣化學反應而緊密相聯Burtraw et al.? 2003?因此?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將是未來重要的低碳減排路徑?從經濟學的宏觀路徑看?二者的協同減排策略可以更有效地節約減排成本?并達到減排效果的最大化?這就需要考慮不同減排策略的成本-收益以及區域差異對減排目標的影響?從協同效應的角度出發尋找協同收益的影響因素并將協同減排與區域低碳發展路徑相關聯?其結論可以為431?傅京燕?暨南大學經濟學院?郵政編碼510632?電子信箱fuan2@163.com?劉佳鑫?暨南大學經濟學院?郵政編碼510632?電子信箱317609747@qq.com?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強度減排的碳交易機制對產業競爭力影響的理論研究與ECGE模擬”71273115的階段性成果?感謝匿名審稿專家的寶貴建議?文責自負?環境經濟研究2018年第2期我國事半功倍地實現溫室氣體和其他大氣污染物的多重減排目標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大氣污染物協同治理的成本與收益的估算?有助于設計出凈收益最大的大氣污染政府間協同治理機制?因此?研究大氣污染與溫室氣體的協同減排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區域大氣污染協同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時以公平效率的原則對環境治理成本與收益在區域間進行分配?另一方面有利于為國內不同區域之間有效的轉移支付分配機制提供政策依據?受到早期水污染物協同控制的啟發?大氣污染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的理念迅速發展?并經歷了“二者獨立考慮→環境政策的協同效應評估→二者協同控制”的演化?近年來的環境政策中將電力行業納入重點控排行業之一?并在全國范圍內的燃煤電廠推行污染物“超低排放協同控制技術”?在減少CO2排放的同時達到硫、氮和煙塵等污染物的協同減排?就溫室氣體與大氣污染物之間的協同減排來說?主要有兩個研究方向1區域大氣污染物減排導致溫室氣體減排的協同?2溫室氣體減排導致區域大氣污染物減排的協同?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實施的全部或部分成本將與政策附帶的效益抵消?這些效益包括污染物減排產生的當地人口健康效益和額外的生態、經濟效益?其中?第二類研究目前較受關注?因為從估計的方法學角度而言?當期減少碳排放的收益是未來全球變暖減緩?而當期減少污染物排放的收益是即期的Ekins?1996?協同收益可以通過減少社會損失來證明氣候變化政策的有效性?提高了嚴格的氣候政策的穩健性?空氣質量的協同效應也比氣候效應早?使得社會收益計算對折現率的選擇較不敏感?從而降低了使用低或高折現率的重要性Stern & Taylor?2007?如果貼現率為正值?當期附加收益與未來的主要收益相比會更受重視?溫室氣體減排政策與主要收益之間的時滯帶來的一個問題是如何確定正確的貼現率?由此會導致這些未來收益評估的不確定性?因此?大多數學者都偏向估計氣候政策的即期附加收益?本文側重研究溫室氣體減排對區域大氣污染物減排的協同?這是從我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的戰略重點出發的?加之歐、美等發達國家針對氣候政策與大氣污染協同控制已有相應成熟的經驗?立足于溫室氣體減排?研究適合我國國情的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聯動協調機制?對我國現階段來說更有針對性?從控排企業的角度看?控排企業為控制全球變暖所增加的成本需要激勵機制來沖抵?而協同減排恰恰能激勵企業從事全球溫室氣體的減排?該機制不僅能促使企業完成碳減排目標?而且同時考慮和優化對大氣污染物排放的限制?而不是根據不同污染物的減排計劃在不同時間分別進行減排?另外?探索協同減排作用機制以激發協同減排的正面效益?減少負面協同效應?有助于解決“低碳不環?!钡碾y題?提高氣候政策實施的效率和可接受性?推進大氣環境改善政策與措施的協調發展?二、氣候政策協同收益的界定及經濟學特征一氣候政策協同收益的涵義及重要性協同效益最初出現于2001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發布的第三次評估報531傅京燕 劉佳鑫氣候變化政策的協同收益研究述評告?其含義為緩解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和行動所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 Nemet等2010認為?溫室氣體減排的政策與行動所帶來最重要的協同收益是人類健康的改善?而這源于溫室氣體減排活動所產生的空氣污染協同減排?減緩氣候變化所獲得的收益稱為主要收益?除了這一直接收益外?從氣候變化政策所獲得的其他收益被廣為忽略?這種收益稱為氣候政策的附加收益或次級收益?它是氣候政策引致而不是減緩氣候變化所獲得的主要收益?對主要收益的評估需要掌握區域及全球大氣環境的大量知識?而目前有關全球變暖過程的認識還很不全面?由此導致對主要收益評估的不確定性要大于附加收益Krupnick et al.?1999?雖然環境附加收益的評估也復雜?但比全球變暖損害的評估要簡單很多Boyd et al.?1995?因此?研究氣候政策的協同收益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些學者認為氣候政策的附加收益與就業增加或技術進步相聯系?通過征收碳稅?可以減少扭曲性的勞動稅?由此增加勞動供給?近年來有不少關于環境稅的研究表明通過減少勞動成本可以實現收入循環的雙重紅利效應李洪心、付伯穎?2004?Andre et al.?2005?關于技術進步?Pearce2000強調氣候政策引致的技術進步會擴散至控排部門之外的其他部門?這些外溢效應也可視為氣候政策附加收益的經濟收益?本文集中于氣候政策附加收益的環境收益?因為就業增加和技術進步等經濟收益與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帶來的環境收益相比要小很多?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其他污染物排放的減少所獲得的正的健康效應是附加收益的最重要形式Ayres & Walter?1991?Heintz & Tol?1996?也是一國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考慮因素Davis et al.?2000?在此過程中?化石能源燃燒的減少和能源結構的調整還可以減少空氣污染的其他負面效應?例如可見度的降低和對建筑物的腐蝕? Sollner1999認為需要重點關注污染物的負面健康效應?而其他負面效應相比較而言影響較小?二氣候政策附加收益研究的經濟學特征1.區域公共品特征區域公共品是一種特殊意義上的公共品?它是從區域內的地區經濟合作的角度、從區域整體發展的角度特別區分出來的公共品?從本質上講它仍然具有一般公共品的特點?即體現在消費上的非排他性或非競爭性上?我們將區域公共品定義為以實現區域經濟長期穩定的發展為目標?保障區域經濟發展的安全和秩序?并為區域內廣大群眾所消費的?在整個區域中起著影響作用的公共品?公用品悲劇是指凡是屬于最多數人的公共財產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顧的事物?大氣污染問題就屬于公共品悲劇?在本身不污染其他人也還是會污染的思想下?人們會沒有節制的污染環境?結果大氣生態被破壞?人們的生活也受影響共同背叛的結果?2.外部性特征針對環境的外部性問題?相關學者曾認為最好的政策措施是實施庇古稅?而科斯提出的以產權交易為主要內容的科斯定理?認為在某些條件下?經濟的外部性或者說非效率可以通631環境經濟研究2018年第2期過當事人的談判而得到糾正?從而達到社會效益最大化?解決外部性問題?主要是讓外部性內部化?即通過制度安排將經濟主體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社會收益或社會成本?轉化為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將技術上的外部性轉化為金錢上的外部性?在某種程度上強制實現原來并不存在的貨幣轉讓?而在政策協同中?研究不同政策工具的邊界也是基于外部性視角的?針對大氣污染防治問題?基于大氣污染的外部性?力圖以適當的經濟政策或制度設計將污染成本內部化?重新實現競爭性均衡的帕累托最優狀態?目前對氣候政策效應的研究更多關注的是主要收益?即氣候政策的碳減排效應?普遍忽略了氣候政策的附加收益?也就是說?從氣候政策中獲得的間接收益而不是減緩氣候變化本身獲得的直接收益?這是因為協同效應是區域性的?而主要效應是全球化的?而氣候變化政策具有純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雙重效應?由此具有準公共產品的特征?溫室氣體減排措施的主要效應和協同效應越大?國家實施額外的溫室氣體減排措施的動機就越強?但是?溫室氣體減排政策不太可能涵蓋所有行業?例如碳稅可以覆蓋電力行業?卻不能抑制小型工業和住宅的所有碳排放Metcalf & Weisbach?2009?如果碳減排措施無法覆蓋整個經濟?那么被覆蓋部門的碳價上漲可能會產生多種次優效應?導致碳排放轉移到碳減排措施未覆蓋的部門即碳泄漏?三、氣候政策協同收益的理論研究本部分將按照治理對象-治理主體-治理方式-治理效應的邏輯展開分為四個部分1多污染協同治理的必要性?本文通過整理相關文獻來佐證協同減排機制已成為最佳減排路徑的一大選擇?2政府間協同治理的動因研究?大氣污染協同治理機制本應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等方面的協同?即涉及“條”“塊”之間交叉關系的研究?這里從內因、外因對政府這一主體參與協同治理的必要性進行佐證?3多污染協同減排的環境政策設計?這里的政策工具是協同治理機制產生協同收益的主要途徑?4多污染協同減排的成本-收益分析?通過運用多種政策工具?我們對協同減排的成本-收益進行量化評估?一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的必要性研究迄今為止?只有很少的學者研究多種污染問題?在靜態框架中?學者們運用等成本的概念來檢驗幾種污染物的情況Cansier?A.& Cansier?1999?Endres?1985?在動態背景下?Nor ̄dhaus2000考慮了不同的溫室氣體GHGs排放情況?但在限制了二氧化碳CO2排放的條件下提出了最優選擇? Michaelis1997在給定二氧化碳預算下結合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估計了若干溫室氣體協同減排的成本?Manne和Richels2000結合經濟和氣候子模型等不同模式組成部分?建立了一個跨期的一般均衡模型來評估多個溫室氣體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情景?發現除了轉型期經濟體之外?所有發達地區都將受益于采用多種溫室氣體協同減排戰略?而不是僅減排二氧化碳? Reilly等1999在綜合全球系統模型框架下研究多種溫室氣體協同減731傅京燕 劉佳鑫氣候變化政策的協同收益研究述評排策略得出同樣結論?此外?B?hringer等2006在綜合可計算一般均衡評估框架內?研究二氧化碳和甲烷減排的協同收益?發現甲烷減排同樣受益于二氧化碳減排? Burniaux2000著重于通過在不同的靈活性制度下實證測定協同減排成本?他們發現?忽略對二氧化碳排放的關注只會造成協同減排成本估算的上升偏差? Dellink2005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來估算不同污染物的減排成本?并分析不同環境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氣候變化和煙霧形成之間的作用以及監管的后果? Moslener和Requate2001則指出?如果多種污染物在社會成本方面發生相互作用?協同減排則是最佳的減排路徑?嚴雅雪2017的研究中發現?在城市化水平較低的地區?碳排放和霧霾污染的協同效應較為顯著?采用協同治理效果更好?以上研究說明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為氣候政策開拓了更廣的研究空間?研究氣候政策的協同減排路徑、分析不同污染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氣候政策精細化管理的必經之路?二大氣污染政府間協同治理的動因研究1.從內因上看中國環境污染問題嚴重?超出地區環境承載能力的污染排放物導致污染事故頻繁發生?關于大氣污染區域協同治理的內因?即從污染自身原因出發?主要有兩點動因污染物的跨區域性和區際污染溢出?首先?關于污染物的跨區域性?是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出發?研究風向、太陽輻射等自然因素對于污染物跨區域傳輸的影響?李莉等2008對長三角地區大氣中O3和PM10的傳輸進行了模擬?模擬結果顯示該地區的大氣污染與化學轉化對環境空氣質量及污染類型有著顯著的影響?風向氣流與太陽輻射對大氣污染特征的影響程度也有著一定差異?薛文博等2014以PM2.5為研究指標考察了全國各省市的跨區域傳輸規律?研究發現在排放清單、氣象場及空氣質量影響下?各省市間PM2.5及其主要成分也都存在顯著的跨區域傳輸特征?其次?關于污染物區際污染溢出?較多學者考察了區際污染產業轉移與環境污染之間的內生關系? Van Beers和Van Den Bergh1997研究發現?通過降低環境規制標準來吸引高環境規制標準國家產業轉入的競爭?會導致環境規制標準一降再降?使得環境質量不斷惡化?俞毅2010通過構建資源消耗和經濟增長的模型并深入分析污染承接地的“門限效應”?研究表明污染轉移效應助長了區際污染排放?對區域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周浩和鄭越2015運用泊松模型考察了環境規制對中國新建制造業企業選址的影響?發現環境約束越放松的地方越容易吸引污染型企業?即存在“污染避難所”效應?2.從外因上看地方政府進行區域大氣污染協同合作治理時也存在主體性動力?且主要源自于合作利益的增加性預期?黃少安2000認為?合作形成的條件是加入網絡合作的收益與未合作所產生的收益差額大于零?龍朝雙和王小增2007以及楊龍2008認為我國地方政府合作的引力來源于對行政區內利益的追求以及地方政府官員的升遷訴求?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及官員831環境經濟研究2018年第2期是“公共人”?追求公共價值的實現?這些動力通過地方官員的理性自覺而表現出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及官員是理性“經濟人”?認為協同合作可以進行資源互補?進而更能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即實現轄區內的經濟利益?或可達到政治晉升的目的?三多種污染物協同減排的環境政策設計分析在多重環境污染中?并非所有的污染物都受到環境政策管制?即使是受環境政策管制的污染物也可能面臨不理想的治理效果?因此?多重污染物排放給環境政策的設計帶來了困難?已有的一些研究分析了多種污染物背景下的環境政策設計?但它們都是在完全信息情況下進行的? Endres1985認為兩種污染物在社會損害函數中是能夠相互作用的?然而他假設不存在減排成本信息的不對稱? Kuosman和Laukkanen2011在動態框架中對多種污染物減排政策進行了分析?但他們的重點是研究最佳排放路徑?而不是監管工具的選擇? Montero2001以及Caplan和Emilson2005分析了幾種污染物的環境規制政策的設計?但他們只考慮了可交易的排放配額這一種政策工具? Stefan和Jessica2013的研究擴展至多種污染物和信息不對稱的背景下如何在不同的政策工具之間進行選擇?這些政策工具包括價格、數量或兩者的結合?在現實世界中?政府必須在成本和收益顯著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制定和實施政策Weitzman?1974?Lewis?1996? Ostblom和Samakovlis2007將空氣質量協同收益納入CGE模型中?并發現如果不考慮氣候政策?空氣質量改善成本就會被夸大?因此多種污染物排放治理要考慮環境政策組合的優化設計?四多種污染物協同減排策略的成本-收益分析在對單一污染物背景下不同政策工具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分析時?一些學者分析了混合政策的福利效應框架?Weitzman1974最早提出影響政策工具選擇的兩個主要參數減少污染的邊際收益的斜率和企業減排成本的斜率?當收益曲線相對于成本曲線而言更加平坦時?應該優先考慮基于價格的政策工具?反之?則基于數量的政策工具更好?但是?Weitzman的分析只涉及單一污染物?美國清潔空氣法中?如何選取減排方式以達到國家空氣質量標準NAAQS是法案實施的關鍵減排策略問題?在不同的減排方式下?收益-成本比例通常也有所不同Simpson & Eliassen?1999?Guariso et al.?2004? Nordhaus2014利用更新的綜合評估DICE-2013R模型氣候變化社會經濟影響全面綜合模型2013版測算碳排放的社會成本?估計碳排放社會成本每年增長3%?但是該研究未考慮到折現率對社會收益的影響?不連續的減排政策也會導致協同收益受到損失?由于空氣污染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前體污染物?對一種污染物進行控制會影響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因此可以在協同達標的方案中考慮成本收益的分析? Mandell2008提出在存在幾家企業和一種污染物的情況下?對一部分企業進行征稅的同時?通過排放交易機制管制其他企業的混合政策可能會更加有效?但是?Fullerton和Karney2017認為由于技術或信息條件的限制可能會妨礙正確估計社會收益和成本?而且政931傅京燕 劉佳鑫氣候變化政策的協同收益研究述評策的提出也會具有時滯性?綜上?從理論研究方面來說?學者們在選擇治理對象的必要性、選擇治理主體的內外因、治理路徑的設計、治理效應的測度等方面均展開了研究?這為進一步研究氣候政策關于不同大氣污染物的協同減排收益提供了充分的理論基礎?四、氣候政策協同收益的實證結果及核算方法一氣候政策協同收益的實證結果1.發達國家氣候政策協同收益大小及影響因素研究美國對協同收益的分析考慮的是電力部門?因為電力部門是美國碳排放的主要部門?Burtraw等2003運用CGE模型模擬發現?美國電力部門在每立方噸碳排放收稅25美元的政策下?對NOx的協同減排所產生的健康收益為每立方噸8美元?Groosman等2011則運用APEEP模型綜合評價模型估算出在Warner-Lieberman法案背景下?2010-2030年間每年可避免103012000億美元的健康損失?這些協同收益主要來自氣候政策所產生的燃煤電廠SO2的協同減排? Rypdal等2007對歐洲2012年后多種氣候政策情景下對北歐地區空氣質量的協同效應進行了分析?通過運用CGE、RAINS區域性酸性信息與模擬模型?發現更加嚴格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可以減少更多的空氣污染物排放?并且對生態系統以及人體健康有益?避免實施空氣污染控制措施所需要的成本?得出同樣結論的還有Bollen2015?他使用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模型來分析作為氣候政策副產品的大氣污染物減排的協同效益?結果表明氣候政策將大大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但是協同收益的估計是不確定的? Ayres和Walter1991是最早對美國和歐洲氣候政策附加收益進行比較的學者?他們發現德國的附加收益大于美國?其原因在于德國的人口密度大于美國? Burtraw和Toman1997以及Burtraw等1999認為歐洲氣候政策協同收益高于美國的原因還在于地理因素的作用?因為美國東部很大一部分SO2排放靠近海岸而歐洲是在內陸? Schucht等2015通過氣候-空氣質量鏈接模型進行模擬?認為在全球范圍內采取嚴格的氣候政策到2050年將會在歐洲范圍降低68%的由PM2.5導致的死亡率?85%由臭氧造成的早死率?節約77%的空氣污染治理成本?這些健康收益和避免成本將抵消該地區氣候政策85%的額外成本? Radu等2016使用IMAGE2.4框架評估全球環境的綜合模型的10個情景探討未來氣候和大氣污染政策的不同假設如何影響溫室氣體和空氣污染物的排放?也認為氣候變化政策對于SO2和NOx的排放具有巨大的影響?例如?F?re等2012發現SO2和NOx是生產中的替代品?而Woollacott2015也通過構建CGE模型驗證了碳稅可以減少美國電廠二氧化硫的排放?因此碳稅的收益可以從二氧化硫減排的協同收益中獲得?2.發展中國家協同收益的比較研究很多研究發現以發展中國家為樣本的協同收益會更大?例如?有關美國空氣質量改善的健康收益的10個研究得到每噸CO2減排協同收益為2128美元以2008年美元計價Nemet et041環境經濟研究2018年第2期al.?2010? Nemet等2010對37個研究結果進行了統計?發現發達國家協同收益的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每噸CO2為44美元和31美元?發展中國家為81美元和43美元? Dong等2015通過AIM/ CGE模型評估CO2減排和大氣污染治理的協同效應?并認為效應的大小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關? Bollen2015運用CHE模型從全球視角進行了分析?也認為氣候變化政策對污染物減少的協同收益非常巨大?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協同收益占比可以達到成本的75%? Complainville和Martins1994運用多國多部門的動態一般均衡模型研究CO2、SOx和NOx的排放?認為空氣質量的改進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具有顯著性? Morgenstern2000則指出對發展中國家協同收益的研究偏少?事實上發展中國家的協同收益要大于美國?3.氣候變化與大氣污染控制的政策組合研究鑒于空氣污染控制和氣候變化政策存在很多方面的共同之處?學者們也相繼進行政策組合分析?首先是局部與總體環境政策組合?Bollen等2010拓展MERGE模型合并模型?表明綜合環境政策產生凈全球福利?同時證明了減少局部空氣污染帶來的效益遠遠超過了全球氣候變化政策的效益?至少提高了2倍?其次是不同情景下政策組合?隨著研究角度的擴展和政策評估模型的豐富?一些學者將協同減排納入政策效果?探討多種環境政策組合的效率Nam等2014運用CGE模型?按政策組合的嚴格程度設置情景?對比中美兩國協同減排對政策組合的反應程度?認為美國較中國具有更有效的協同減排?但兩國的協同減排效應均對政策嚴格程度反應不敏感?Bollen等2010、Radu等2016和Henneman等2016均基于不同政策情景下的協同減排程度?評估政策組合的成本有效性或成本收益?由此探討最佳碳減排目標或環境規制政策組合的設定?除此之外?學者還通過綜合不同模型研究氣候政策與污染減排政策的協同?He等2010認為能源政策是實現溫室氣體減排和污染物控制雙向協同效應的重要結合點?通過構建一個結合能源預測模型、排放評估模型、空氣質量模擬模型和健康效益評估模型的綜合模型來評估中國的能源政策在兩方面的協同作用?結果顯示積極的能源政策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包括1469百萬噸的CO2減排、12% 32%的大氣污染物濃度下降以及超過100百億的健康收益? Zhang等2015通過節能供應曲線結合GAINS溫室氣體和空氣污染相互作用和協同作用模型來估計中國水泥行業節能對CO2和大氣污染物減排的共同效益?認為共同效益的大小取決于交叉價格彈性的大小以及其他污染物的價格與邊際損害的高低Fullerton & Karney?2017?同時也認為納稅污染物的變化取決于其他污染物是否面臨稅收或許可政策?二氣候政策協同收益的核算標準和方法1關于核算標準?溫室氣體減排措施的協同收益的經濟核算一般包括兩個角度Bollenet al.?2010一是減少的健康影響和貨幣化的健康效益也稱為直接核算方法?是指實施氣候政策所避免的氣候損害之外的外部成本邊際環境損害?一般以健康收益來度量?二是對141傅京燕 劉佳鑫氣候變化政策的協同收益研究述評于節約的減排措施成本的測算也稱為間接核算?是指實施氣候政策所避免的環境規制成本邊際減排成本?就間接核算方法而言?附加收益等于避免的環境規制成本?如末端治理裝置的成本?這些技術裝置的投資在不同的國家不同?因此這一成本在不同的國家也有所差異Ayres & Walter?1991?2關于收益核算的方法?大多數研究的結果均認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附加收益很大?但研究結果差異很大?國家間的顯著差異源于模型設置、測算指標以及選擇的污染物等?另外?有關歐洲研究所使用的模型存在一些問題?這源于一些估計方法上的因素如行業不夠細分Burtraw & Toman?2000、對環境影響的經濟估值較高Morgenstern?2000以及附加收益的系數固定Pearce?1992? Holland2011將協同減排效應分解為替代效應和互補效應以區分主要污染物和協同污染物之間的關系?若為替代關系則可能會導致協同增排?由此帶來的附加收益為負?因此在研究協同治理的同時需要分清污染物之間的替代與互補關系? Agee等2014研究認為?CO2和SO2二者可以相互替代或補充?如果它們是替代品?那么碳稅可能導致生產中產生更多的SO2?但美國環保局認為碳稅減少了煤炭的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減少SO2的排放?碳稅可以產生巨大的協同收益?在美國電力行業現行的總量控制和交易政策下?Burtraw等2014發現二氧化硫減排的協同收益比二氧化碳減排的協同收益略大?然而?美國發電廠SO2排放受到了許可限制Schmalensee et al.?1998?Burtraw et al.?1998?Carlson etal.?2000?如果碳稅改變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需求?那么許可限制可能會改變CO2和SO2的互補程度?但是?如果許可限制確定了二氧化硫的排放值?碳稅就不會減少硫排放? Fullerton和Karney2017以美國電力行業為研究對象發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之間為互補關系?可以通過征收碳稅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提高協同收益?學者們在研究稅收政策和許可價格時?大多都沒有考慮到強制性和能效標準等非價格政策的影響?并且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增加了問題分析的復雜性Fullerton & Karney?2017?3最后是收益評估的復雜性?美國清潔空氣法中?如何選取減排方式以達到國家空氣質量標準NAAQS是法案實施的關鍵減排策略問題?在不同的減排方式下?收益-成本比例通常也有所不同Simpson & Eliassen?1999?Guariso et al.?2004?由于空氣污染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前體污染物?對一種污染物進行控制會影響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因此可以在協同達標的方案中考慮成本-收益的分析?但評估過程中?更多的是尋找成本最小化的達標方式?由于收益的不確定性問題?很少涉及收益評估Rabl et al.?2005?三大氣污染協同治理的路徑研究1.政策協同的路徑研究如何有效率地控制區域大氣污染?供給區域各主體共同支付意愿下的空氣質量?是我國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需要著力解決的區域公共問題?趙新峰和袁宗威2016結合我國區域241環境經濟研究2018年第2期大氣污染防治實踐?梳理總結其中政策工具的發展歷程及其演進特點?提出完善區域大氣污染治理政策工具體系?趙新峰和袁宗威2014以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治理為例?從經濟基礎、行政體制和協調機制三個方面探究政策不協調的原因?并分別從價值層面、組織架構、實現機制和利益平衡四個方面?探尋政策協調的破解之策? Price等2011評價了我國政府在“十一五”期間所采取的排污政策措施的影響?Schreifels等2012也做了類似的研究? Lin和Liu2015分析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促進技術進步等政策措施對減排的影響?類似研究還有Geng等2010、Hasanbeigi等2014?2.區域協同的路徑研究關于政府間區域協同合作?需要考慮激勵機制問題?如王玉明2017認為城市群環境治理必須構建一種長效的復合激勵機制?他提出需要分擔環境公共產品的生產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的核算和機會成本的核定?以及政府環境合作的交易成本分擔?包括信息成本、締約成本和執行成本?而薛儉2013也發表了相似的觀點?認為治理成本的公平分配是對促進政府跨區域協同治理的一項很好的激勵措施?他列舉了當前四大主流的成本分配方法Shapley值夏普利值、核心法、GQP法游戲二次編程法和MCRS法縮微目錄計算機檢索系統法?通過對這四種分配方式的對比得出最適宜的分配方式?然后構建了四個模型?比較全面地量化了大氣污染跨區域協同治理的激勵機制?除此之外?學者們結合構建區域環境協作治理長效機制的相關思考?圍繞大氣污染區域協同政策所配套的各類激勵手段進行分析?提出為區域大氣污染協同政策的長效機制提供激勵保障的方法?比如污染稅、立法機制等李艷芳?2005?張卉聰、穆治霖?2015?常紀文?2014a?2014b?五、總結與評述多種污染物協同綜合治理是最有效果且最有效率的環境保護方式?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構建了一個長期的空氣治理方案?其特點就是績效導向的多種污染物綜合協同治理的方法Bollen et al.?2010?包括多種污染物、多區域和多行業之間的協同?對氣候政策和污染政策進行組合搭配有助于找到用最小化的成本實現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雙重目標的途徑?為氣候及環境政策目標的“精細化組合管理”提供量化基礎?國外對于跨區域環境治理研究起步較早?形成了較為成熟、系統的研究理論和方法?但我國國內對于跨區域環境治理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國內跨區域環境治理的研究主要側重于跨區域水資源的治理?而在大氣治理方面主要集中在科學技術或者法律方面的研究?對大氣污染研究得并不充分?其次?現有研究偏向于對籠統的對策研究?但對于其中的關鍵部分 地方政府間的協作?研究較淺?現有氣候政策協同收益研究一方面多側重于地方政府間合作方面的研究?忽視了地方政府間競爭方面的內容?另一方面多側重于經濟上的合作?而忽視了341傅京燕 劉佳鑫氣候變化政策的協同收益研究述評地方政府間在公共管理領域上的合作?我國對大氣污染協同治理的探索呈現出以國家政策形式實施和地方自主性探索實踐相結合的特點?這些政策與實踐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對大氣污染治理的協同機制研究主要仍集中在公共管理、環境科學、環境工程這三大學科?尚未建立起統一的研究框架?鮮有從經濟學的視角考量協同的成本-收益機制?國家目前出臺的不少政策文件提出了各種大氣污染協同防治的政府與市場手段?但均僅限于提出原則性意見?卻沒有涉及區域污染治理機制的具體內容和方法?從而使得現有的協同機制在實施過程中難以實現?大氣污染協同治理機制的框架?應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等方面的協同?即涉及“條”“塊”之間交叉關系的研究?這需要經濟學中的博弈論、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支撐?并與政治學、公共管理學有機結合起來?如何在解決跨界大氣污染問題中兼顧效率與公平?從而構建可持續的區域生態補償機制還存在著很大的研究空間?比如可以對?大氣十條?的實施細則和工作規定進行分析?將更好地為部門間協同治理過程中的權責分配、牽頭配合、協調博弈提供現實參考?參考文獻[1]常紀文.新環境保護法史上最嚴但實施最難[J]??環境保護?2014a?1023-28??[2]常紀文??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應實行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J]??環境保護?2014b?4243-45??[3]黃少安??經濟學研究重心的轉移與“合作”經濟學構想 對創建“中國經濟學”的思考[J]??經濟研究?2000?560-67??[4]李洪心?付伯穎??對環境稅的一般均衡分析與應用模式探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4?0321-24??[5]李莉?陳長虹?黃成?黃海英?李作攀?J?? S?? Fu?C?? J?? Jang?D?? G?? Streets??長江三角洲地區大氣O3和PM10的區域污染特征模擬[J]??環境科學?2008?291237-245??[6]李艷芳??公眾參與和完善大氣污染防治法律制度[J]??中國行政管理?2005?352-54??[7]龍朝雙?王小增??我國地方政府間合作動力機制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07?665-68??[8]王玉明??構建城市群環境治理合作的復合激勵機制[J]??理論月刊?2017?07130-135??[9]薛儉??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省際聯防聯控機制研究[D]??上海上海大學?2013??[10]薛文博?付飛?王金南?唐貴謙?雷宇?楊金田?王躍思??中國PM2?? 5跨區域傳輸特征數值模擬研究[J]??中國環境科學?2014?3461361-1368??[11]嚴雅雪.碳排放與霧霾污染的協同關系分析[J]??環境經濟研究?2017?252-63??[12]楊龍??地方政府合作的動力、過程與機制[J]??中國行政管理?2008?796-99??[13]俞毅?? GDP增長與能源消耗的非線性門限 對中國傳統產業省際轉移的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0?1257-65??[14]張卉聰?穆治霖??以嚴格的法律制度向大氣污染宣戰 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的亮點評析與完善建議[J]??環境保護?2015?4345-47??[15]趙新峰?袁宗威??京津冀區域政府間大氣污染治理政策協調問題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4?1118-23??441環境經濟研究2018年第2期[16]趙新峰?袁宗威??區域大氣污染治理中的政策工具我國的實踐歷程與優化選擇[J]??中國行政管理?2016?07107-114??[17]周浩?鄭越??環境規制對產業轉移的影響 來自新建制造業企業選址的證據[J]??南方經濟?2015?0412-26??[18]Agee? M?? D?? ? S?? E?? Atkinson? T?? D?? Crocker? and J?? W?? Williams?? Non-separable Pollution Control Im ̄plications for a CO2 Emissions Cap and Trade System[J]??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2014? 361 64-82??[19]Andre? F?? J?? ? M?? A?? Cardenetee? and E?? V?? Elazquez?? Performingan Environmental Tax Reform in a Re ̄gional Economy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J]??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05? 392375-392??[20]Ayres? R?? U?? and J?? Walter?? The Greenhouse EffectDamages?Costs and Abatement[J]?? Environmental andResource Economics? 1991? 1 237-270??[21]B?hringer? C?? ? A?? L?schel? and T??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