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eece"><table id="eeece"></table>
  • <option id="eeece"><noscript id="eeece"></noscript></option>
  • <bdo id="eeece"><center id="eeece"></center></bdo>
  • 歡迎來到環境100文庫! | 幫助中心 分享價值,成長自我!

    環境100文庫

    換一換
    首頁 環境100文庫 > 資源分類 > PDF文檔下載
     

    廣東省企業碳排放核查規范(2021年修訂).pdf

    • 資源ID:15891       資源大?。?span class="font-tahoma">519.01KB        全文頁數:33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2碳幣 【人民幣2元】
    快捷注冊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2碳幣 【人民幣2元】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統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加入VIP,免費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廣東省企業碳排放核查規范(2021年修訂).pdf

    I 附件3 廣東省企業碳排放核查規范(2021 年 修訂) II 廣東省企業碳排放核查規范(2021 年修訂)1 目的和適用范圍 .............................................................................................................................12 規范性引用文件 .............................................................................................................................13 術語和定義 .....................................................................................................................................14 核查原則 .........................................................................................................................................34.1 獨立性 .................................................................................................................................34.2 公正性 .................................................................................................................................34.3 道德行為 .............................................................................................................................35 核查過程 .........................................................................................................................................35.1 總則 .....................................................................................................................................35.2 合同評審和受理 .................................................................................................................5 5.3 核查啟動 .............................................................................................................................55.4 現場核查實施 .....................................................................................................................75.5 核查報告編制 ...................................................................................................................135.6 核查的完成 .......................................................................................................................146 風險分析與控制 ...........................................................................................................................157 投訴和申訴 ...................................................................................................................................168 機構及人員的能力要求 ...............................................................................................................168.1 核查機構的能力要求 .......................................................................................................178.2 核查人員的能力要求 .......................................................................................................17附錄 1 碳排放核查報告 ................................................................................................................20附錄 2 廣東省企業碳排放信息現場核查計劃(地市) ...........................................................25附錄 3 廣東省企業碳排放信息核查通知書...............................................................................26附錄 4 廣東省企業碳排放信息核查計劃(企業) ...................................................................27 附錄 5 現場核查發現問題及整改情況表 ...................................................................................30附錄 6 企業拒不配合核查情況反饋表....................................................................................... 31 1 1 目的和適用范圍 為了保證碳排放核查工作符合廣東省企業碳排放信息報告與核查實施細則、廣東省企業碳排放信息報告指南等文件所規定的要求,特制訂本規范。 本文件為碳排放核查的原則、核查過程、風險分析和控制以及核查人員能力的要求提供了指導。本文件適用于核查機構對企業層面碳排放進行外部核查,也適用于企業進行內部核查。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9011,質量和(或)環境管理體系審核指南ISO 14064-3,溫室氣體 第三部分 溫室氣體聲明審定與核查的規范及指南廣東省企業二氧化碳排放信息報告指南通則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 核查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檢驗和評價企業監測和報告的碳排放數據是否符合相關技術規范、技術指南或者標準要求并形成文件的過程。 注對于希望加強自身碳排放管理的企業而言,可以進行內部核查,即參照本文件的要求進行自我評價。3.2 核查準則在對核查證據( 3.3)進行比較時作為參考的一組方針、程序或要求。注核查準則包括企業進行碳排放報告依據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等規定的要求。3.3 核查證據與核查準則( 3.2)有關的并且能夠被證實的文件、資料、記錄、事實陳述或其他信息。注核查證據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3.4 核查發現 將收集到的核查證據( 3.3)對照核查準則( 3.2)進行評價的結果。注核查發現能表明核查證據符合或不符合核查準則,或指出改進的機會。3.5 核查結論 2 核查組( 3.8)考慮了核查目的和所有核查發現( 3.4)后得出的核查( 3.1)結果。注核查結論包括肯定結論和否定結論??隙ńY論即碳排放報告沒有重大偏差;否定結論即碳排放報告有重大偏差。3.6 受核查方接受核查的企業。3.7 核查員具備相關能力( 3.13)實施核查的人員。3.8 核查組實施核查的具備相關能力( 3.13)的兩名或多名核查員( 3.7),需要時,由技術專家( 3.9)提供 支持。 注指定核查組中的一名核查員為核查組長,核查組長領導和監督核查組工作。3.9 技術專家向核查組( 3.8)提供特定知識或技術的人員。注 1特定知識或技術是指與受核查方、過程或活動有關的知識或技術。注 2在核查組中,技術專家不作為核查員( 3.7)。3.10 獨立評審員來自核查機構內部,獨立于核查過程的核查員,對核查實施進行檢查和評價。獨立評審員代表核查機構同意或否定核查組的核查發現( 3.4)。 3.11 核查計劃對一次核查( 3.1)活動和安排的描述。3.12 核查范圍核查( 3.1)的內容和界限。注核查范圍通常包括對實際位置、企業邊界、碳排放活動和過程以及所覆蓋的時期的描述。3.13 能力具備開展核查過程所需的知識和技能。3.14 合理保證經核查的碳排放報告沒有重大偏差( 3.15)的較高但并非絕對的保證水平。 3.15 重大偏差碳排放報告中的一個或若干個累計的誤差、遺漏或錯誤解釋,可能對碳排放報告的結論產生重大影響。 3 3.16 內部核查文件核查機構匯總的所有內部文件,用于記錄核查過程相關的所有文檔證據及合理理由。3.17 核查風險核查機構(人員)未能檢查出企業碳排放報告中重大偏差( 3.15)的風險。4 核查原則 在進行核查時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從而得出相應和充分的核查結論。4.1 獨立性核查員獨立于所核查的活動,不帶偏見,無利益沖突,在核查過程中保持客觀,以確保其發現和 結論都是建立在客觀證據的基礎上。4.2 公正性真實準確地反映核查的活動、發現、結論和報告。如實報告在核查過程中遇到的重大障礙,以及在核查員和受核查方之間未解決的分歧意見。4.3 道德行為在核查中做到誠信、正直、保守秘密和謹慎。5 核查過程5.1 總則 本章為核查過程的策劃和實施提供了指南。核查過程包括 5 個部分合同評審及受理、核查啟動、現場核查實施、核查報告編制和核查的完成,如圖 1 所示 4 指定核查組長、組建核查組確定核查目的、范圍和準則與受核查方建立初步聯系評審受核查方提供的文件,進行前期風險分析編制核查計劃,并提出現場核查所需的文件清單核查組現場核查的工作分配以及核查表的編寫正式通知市級主管部門及受核查方核查啟動5.3 核查報告編制5.5 現場核查實施5.4 編制核查報告獨立技術評審批準和發布核查報告舉行首次會議確認或調整核查計劃核查中的溝通按核查計劃進行現場信息收集和驗證形成核查發現形成核查結論舉行末次會議核查的完成5.6 核查結論的錄入與變更提交核查報告 合同評審和受理5.2 分析利益沖突簽訂核查合同 圖 1 碳排放核查流程圖 5 5.2 合同評審和受理為保證核查的獨立性,在簽訂碳排放核查合同之前,申請方應至少從以下方面避免核查機構與受核查方之間的利益沖突 a 核查機構與受核查方不能雇傭共同的高層管理人員或董事會成員;b 核查機構不能為受核查方設計、開發、實施、評審減排項目;c 核查機構不能為受核查方開發排放因子、設計能效及可再生能源項目;d 核查機構不能為受核查方提供減排方面的咨詢服務;e 核查機構及其成員不能進行配額、減排量的交易。確認申請意向后,在與申請方簽訂碳排放核查合同之前,核查機構應進行合同評審,以確定 機構是否有執行合同的能力; 申請方應按照碳排放核查合同要求交納核查費用。若申請人有因法律特權或專利權關系,不能讓核查組核查或獲得與法律法規符合性有關的資料或信息,則不能核查;除非核查組能夠獲得客觀證據表明法律法規符合性和相關體系要求已得到有效實施。有此類情況時,雙方將在合同中說明要求。 核查機構應對申請文件的齊套性進行檢查,文件不齊套時,通知申請方重新提交或補充。核查機構應對申請資料進行評審,在確認可受理申請且申請方已交納核查費用后,即把文件移交核查組。5.3 核查啟動核查啟動應包括以下步驟 a 指定核查組長、成立核查組核查組的成立要考慮核查實施所需的能力。核查組由至少兩名核查員組成,并指定一人作為核查組長。第 9 章提供了所需能力的指南。指定核查組長和成立核查組時,應當考慮以下因素核查目的、范圍、準則以及預計的核查時間;核查所需的整體能力,若核查組成員不完全具備所需的能力,可通過聘請技術專家予以支持;法律法規、合同以及相關的要求(適用時);確保核查組獨立于受核查方的活動并避免利益沖突;核查組成員之間溝通協調能力。 b 確定核查目的、范圍和準則核查目的是為企業碳排放信息報告沒有重大偏差作出合理保證的核查結論。核查范圍通常包括對實際位置、企業邊界、碳排放活動和過程以及所覆蓋的時期的描述。核查組 6 應當在與受核查方建立聯系后明確核查范圍。 核查準則包括企業進行碳排放信息報告依據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等規定的要求。核查組應使用與企業碳排放信息報告相應時期適用的準則。 c 與受核查方建立初步聯系 核查組長應與受核查方就核查事宜建立初步聯系。初步聯系的目的是與受核查方的代表建立溝通渠道;與受核查方確認實施核查的時間及權限;提供有關建議的時間安排和核查組的信息;提出受核查方提交的相關文件要求,包括記錄; 確定適用的現場安全規則;對現場核查做出安排;就受核查方代表的參與以及需求達成一致意見。d 評審受核查方提供的文件,進行前期風險分析在現場核查實施前應當評審受核查方的文件。文件可包括企業本年度碳排放監測計劃及報告,企業上一年度碳排放信息報告以及核查報告(如有),企業基本信息,企業組織架構圖,企業平面布局圖,人員培訓記錄,以及企業碳排放 /碳移除設施等相關資料。對于企業碳排放信息報告制度中要求企業建立監測計劃的企業,應檢查監測計劃是否經過審核以及批準,以及各個修訂版本是否齊全。評審應當識別企業的規模、性質和復雜程度以及核查的目的和范圍,為編制核查計劃提供導向以降低核查 的風險。 核查組應至少通過文件評審了解以下內容識別報告邊界、主要的排放設備、重點排放源和取樣重點、排放源變更情況;碳排放報告中計算排放量使用的活動數據及排放因子;企業收集、處理及保存碳排放量相關信息的數據質量管理系統。如果發現文件不適宜、不充分,核查組長應該通知受核查方,以決定核查是否繼續進行或暫停,直到有關文件的問題得到解決。 e 編制核查計劃,并提出現場核查所需的文件清單核查組長依據 d中對受核查方提供的監測計劃、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的文件評審情況,編制一個 完整的核查計劃,內容應至少包括 受核查方的邊界范圍;核查的進度和人員安排,包括從編制核查計劃起至出具核查報告全過程中,涉及的各具體活 7 動的時間安排和地點,現場核查人日數要考慮排放源、設施的復雜程度,現場時間不能少于 1 天,必要時可安排多次現場核查,核查時間應排除車程及不可抗力所遭受作業影響的時間; 現場核查的安排(包括與企業在現場進行的首次會議與末次會議,也包括現場檢查應做的一些活動); 現場核查需檢查的文件清單;識別數據取樣計劃的重點(包括關注高排放和高風險的重點排放源,依據企業數據管理系統的實施情況評價數據管理風險較高的環節)。 適當時,核查計劃還可包括明確受核查方的代表; 后勤安排(交通、現場設施等);保密事宜等。核查計劃的編制應考慮的因素核查風險較高的環節(如設施復雜性、規模、重點排放源情況);數據儲存環境(如使用電腦信息系統、紙質或電子文檔);設施的控制環境(如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等。f 核查組現場核查的工作分配以及核查表的編寫核查組長在與核查組協商后,將對具體的過程、場所或活動的核查工作分配給核查組每位成員。核查組工作的分配應考慮核查員的獨立性和能力的需要、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核查員和技術專家的不 同作用和職責。為確保核查順利實施,可根據核查的進展調整所分配的工作。 核查組成員應明確其所承擔的核查工作有關信息,并準備必要的核查表,如核查計劃、取樣計劃、記錄核查活動信息(如支持性證據、核查發現、和會議記錄)的表格,供核查人員在現場核查實施過程中使用并形成記錄。 g 正式通知市級主管部門及受核查方在現場核查實施前,核查機構需向受核查方所在地市生態環境部門發送廣東省企業碳排放信息現場核查計劃(地市);向受核查方發送廣東省企業碳排放信息核查通知書、廣東省企業碳排放信息核查計劃(企業)。5.4 現場核查實施 核查組依據核查計劃實施現場核查(現場核查時,核查人員需佩戴核查人員工作證)?,F場核查的目的是充分收集、分析信息以形成核查發現,要考慮以下方面 檢查碳排放信息報告中是否完整包括有關法規和碳排放信息報告通則 /細則中規定的碳排放 8 源,且是否正確報告碳排放; 檢查企業用于追蹤、量化和報告碳排放量的數據質量管理系統;檢查數據質量管理系統的不確定性和有效性; 收集和檢查其他相關信息以評價碳排放信息報告是否有重大偏差?,F場核查實施包括舉行首次會議、確認或調整核查計劃、編制取樣計劃、核查中的溝通、按核查計劃進行現場信息收集和驗證、形成核查發現、形成核查結論(如有需要提改進建議)和舉行末次會議等內容。 a 舉行首次會議核查組應當與受核查方代表召開首次會議,介紹核查計劃的實施活動,受核查方代表可以向核查 組詢問核查實施的有關事宜?,F場核查時,受核查方代表應當協助核查組并且根據核查組長的要求配合核查,但不應當影響或干擾核查的實施。受核查方代表在現場核查中有以下職責 安排對現場的特定區域的訪問;協調各部門人員配合現場核查;確保核查組成員了解和遵守有關場所的安全規則和安全程序;代表受核查方對核查進行見證;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做出澄清或提供幫助。b 核查計劃和取樣計劃核查組長根據首次會議上與受核查方溝通的情況,結合受核查方提供的現場核查文件資料確認或 調整核查計劃,包括編制取樣計劃,調整現場核查人員的工作分配等,確保核查順利實施。 如果現場核查涉及的信息收集量大、處理過程復雜,在受到現場核查實施時間和人力資源限制的條件下,核查組需要通過制定合理的取樣計劃來進行數據檢查以驗證排放報告數據的準確性及真實性。 取樣計劃的制定要遵循降低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原則,通過識別哪些排放源、數據質量管理系統的哪個環節最容易產生重大偏差,以進一步檢查風險較高的數據。圍繞數據質量管理系統中排放源計算、 數據采集設備、數據處理過程等環節,對有關數據及證據進行取樣。取樣時可對每個排放源的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比例進行排序,識別重點排放源并著重進行檢查。 取樣計劃應達到以下效果識別要著重進行數據檢查的排放源; 識別要審查的排放源的有關記錄;明確采用何種方法來對排放源進行數據檢查;明確取樣的具體比例。 9 c 核查中的溝通核查組進行現場核查過程中如果發現核查證據無法滿足核查的目的時,核查組長應與受核查方代表溝通以采取適當的措施保障核查的實施。 d 現場信息收集和驗證現場核查實施的核心部分是通過文件評審、訪談、現場觀察等方式對企業碳排放監測和報告的活動邊界、活動數據、排放量、計算方法、排放因子選取及排放數據等核查的內容進行現場信息收集和驗證。證據的收集方式包括檢查、觀察、查詢、交談與分析等。 文件評審的主要活動包括原始記錄和數據質量管理系統等相關證據的收集和驗證。核查組可通過復印、掃描、照相和記錄等方式收集受核查方碳排放的有關證據。相關證據類型可參考表 1。 表 1文件評審涉及的企業相關證據記錄數據類 型 記錄分類 記錄項目活動數 據(產量、使用量、輸入/輸出量) 計量設備相關記錄 1. 計量設備的編號、品牌、制造商、型號、精度、出廠日期、合格證;2. 計量設備所用軟件的版本;3. 計量設備所用軟件和硬件的本報告年度升級記錄,升級操作人員,軟件升級包和硬件升級配件的來源和供應商;4. 計量設備所處位置(建筑、樓層、門牌或門號);5. 計量設備本報告年度校準計劃和結果記錄(包括校準機構、人員記錄、校準有效期等);6. 計量設備本報告年度定期的維護計劃和記錄;7. 計量設備本報告年度損壞、故障和維修相關記錄和細節;8. 其他情況記錄?;顒訑祿涗?1. 結算單;2. 發票;3. 臺賬;4. 生產報表;5. 出入庫單;6. 其他財務憑證;7. 其他記錄。 管理記錄 1. 活動數據來源的主要部門、對應負責人、計量負責人;2. 本報告年度人員計量相關培訓計劃和培訓記錄(形式、主持人員、參與人員、培訓主題);3. 其他情況記錄。熱值、碳含量等實測 值 企業自有實驗室檢 測 設備相關記錄 1. 檢測設備的編號、品牌、制造商、型號、精度、出廠日期、合格證;2. 檢測設備所用軟件的版本;3. 檢測設備所用軟件和硬件的本報告年度升級記錄,升級操作人員,軟件升級包和硬件升級配件的來源和供應商;4. 檢測設備所處位置(建筑、樓層、門牌或門號);5. 檢測設備本報告年度校準計劃和結果記錄(包括校準機構、人員記錄、校準有效期等); 10 6. 檢測設備本報告年度定期的維護計劃和記錄;7. 檢測設備本報告年度損壞、故障和維修相關記錄;8. 其他情況記錄。抽樣采樣記錄 1. 本報告年度抽樣計劃(頻率、計劃日期、數量和負責人員等);2. 抽樣方法;3. 采樣和制樣地點和所處工序;4. 采樣和制樣操作和設備;5. 采樣和制樣日期時間、人員和環境記錄;6. 樣品描述(名稱、數量、尺寸、唯一識別序號、供應商等);7. 運輸條件;8. 樣品后續需檢測的項目; 9. 檢測前儲存條件(容器,溫度、濕度、光照及其他特殊條件);10. 其他情況記錄。檢測記 錄 1. 樣品描述(名稱、數量、唯一識別序號、供應商等);2. 檢測日期時間、地點和環境記錄(溫度、濕度等);3. 檢測人員、其負責崗位;4. 檢測設備、設備校準有效期;5. 檢測項目;6. 檢測原始結果(原始讀數紙質版或儀器直接導出的電子版、記錄人)(若紙質原始讀數因材質問題(如熱敏紙)無法長期保存,應以清晰的掃描件或照片形式保存);7. 若結果經計算得出,要同時出示計算公式,計算過程和計算公式依據; 8. 其他情況記錄。管理記 錄 1. 實驗室主要負責人,實驗室技術人員名單、對應崗位、資歷(學歷、化驗檢測相關工作年資等);2. 實驗室能力證明文件(相關資質等);3. 本報告年度人員培訓計劃和培訓記錄(形式、主持人員、參與人員、培訓主題);4. 其他情況記錄。第三方實 驗室(含供應商)提供檢測 結果 資質證 明 1. 第三方營業執照;2. 第三方實驗室有效期內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CNAS 或 CMA)(含對應檢測領域能力證明的附件/附表);3. 企業與第三方的檢測項目相關合同。相關記 錄 1. 企業負責核驗第三方實驗室/供應商提供結果的負責人及其崗位;2. 第三方實驗室所使用檢測設備的相關記錄(參照企業自有實驗室檢測的設備相關記錄要求);3. 抽樣采樣記錄(參照企業自有實驗室檢測的抽樣采樣記錄要求);4. 第三方實驗室檢測記錄(參照企業自有實驗室檢測的檢測記錄要求);5. 第三方實驗室的管理記錄(參照企業自有實驗室檢測的管理記錄要求)。訪談的對象為現場工作人員(如管理層、相關負責人、基層員工)。訪談的目的是了解生產實際與文件記錄中的生產情況是否大致符合,以及實際操作中是否有依循相關的管理規定。 現場信息收集和驗證的文件評審、訪談及現場考察活動可圍繞以下 3 個環節進行 11 排放源完整性的確認;數據質量管理系統的檢查;碳排放結果的確定。( 1)排放源完整性的確認核查組根據受核查方提供的監測計劃及報告的排放源信息,需通過現場實地走訪觀察,訪問有關員工,以及檢查工廠的工藝流程圖和記錄等來確認排放源的完整性,必要時對排放源進行拍照作為證據。核查組還應識別排放報告中是否有不應納入的排放源或者排放源被重復計算。除了考慮排放源完整性之外,核查組還應評估碳排放信息報告是否按照監測計劃的要求實施。 核查組確認排放源應考慮以下方面內容 ? 報告是否包括了各種燃料產生的碳排放;? 是否報告所有的過程排放;? 燃料消耗是以燃料類型還是以單個設備或工藝為單位進行計量;? 是否包括一些不需要報告的排放源,例如交通工具產生的排放;? 是否包括不需要報告的生物質燃燒產生的碳排放;? 是否采用正確的單位換算。( 2)數據質量管理系統的檢查數據質量管理系統是追溯和證實碳排放數據的基礎和工具。核查組檢查數據質量管理系統時,要了解數據如何進入系統、轉換或在系統中自動生成,以及評估系統的有效性。為了評估數據的有效性 和可靠性,核查組應檢查企業是否遵循監測計劃的要求來收集數據,如果發現不符合監測計劃的實施情況,需要評估該情況對數據完整性、準確性、一致性等的影響,并相應地要求企業對報告進行修改或澄清。核查組識別數據質量管理系統中的薄弱之處,識別系統哪些方面可能導致重大偏差或者不符合項。當數據質量管理系統不是單獨的一個完整系統時,可能成為數據管理的薄弱之處,核查組應尤其關注數據在不同的分散系統之間傳送過程是否會發生錯誤。通過了解企業的內部質量保證和控制程序,核查組可以檢查數據質量管理系統薄弱之處是否得到控制,以降低核查的風險。 數據質量管理系統的檢查可圍繞圖 2 的數據鏈進行追蹤和核實,數據鏈按以下 3 個環節進行 圖 2 數據鏈的檢查數據收集環節,核查組應關注主要排放設施、檢測設備及計量器具的校準、維護和數據采集等內 數據收集 數據和計算方法 的檢查 碳排放信息報告 12 容。 數據和計算方法的檢查環節,核查組應結合碳排放信息報告中的活動數據、計算方法、排放因子的選擇和排放量,根據取樣計劃中明確的重點排放源等高風險環節,對相關的記錄和方法進行檢查。 數據和計算方法的檢查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受核查方是否運用恰當的計算方法、排放因子等來計算碳排放;? 依據取樣計劃中針對重點碳排放進行數據檢查(考慮數據匯總的方法、單位換算等數據輸入、 輸出的過程);? 依據專業知識的判斷來決定數據檢查的范圍、數量和程度,核查組是否能夠評價碳排放報告沒有重大偏差。 數據和計算方法的檢查的目的是識別出異常值、波動、趨勢以及數據缺失等內容,可通過以下方法分析驗證受核查方的排放數據是否有重大偏差 ? 數據溯源到原始記錄;? 通過對企業及各工序歷史排放量及單位產品碳排放數據變化情況的比較對排放趨勢進行分析;? 通過對類似排放源的碳排放的比較對一致性做出評估;? 使用多種來源的數據進行交叉驗證。碳排放信息報告環節,核查組應當關注計算所得的碳排放數據是否正確地反映在最終的年度報告中。 ( 3)碳排放結果的確定通過數據檢查,核查組要評價受核查方的碳排放數據是否存在重大偏差,同時指出所有錯誤和遺漏的情況,并請受核查方修改其碳排放信息報告。 重大偏差即碳排放報告中的一個或若干個累計的誤差、遺漏或錯誤,可能對碳排放報告的結論造成影響。重大偏差的計算方法如下 100 ???? ? 報告的總排放量 錯誤)遺漏(誤差偏差 如果企業級的排放量偏差大于 5,則被認為是重大的偏差。對于這種情況,核查組需要對排放數據進行修正。修正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 對于單個排放源的計算發現偏差的,若可直接計算排放量,則采取正確的方法直接計算;? 對于系統性偏差,例如對于某個排放源的各個時期的數據都一致高估或低估一定百分比,則按照百分比推算排放量; 13 ? 對于測量引起的偏差,例如計量儀器長期沒有經過校準,經專家評估其不確定性可能高于儀器固有的不確定性,則按照保守原則取最大的不確定性來重新計算。e 形成核查發現核查組對照核查準則評價核查證據以形成核查發現,核查發現能表明核查證據符合或不符合核查準則。適用時,核查發現還可識別改進的機會。 如果發現不符合核查準則的地方,核查組應告知受核查方不符合項并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整改或澄清,并對碳排放報告進行修正, 并根據上述情況填寫現場核查發現問題及整改情況表(見附錄 5)。f 形成核查結論 在舉行末次會議之前,核查組應當討論以下內容評審核查發現及在核查過程中所收集的信息;考慮核查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達成一致的核查結論;如有需要,提改進建議。核查結論可陳述以下內容監測計劃與核查準則的符合程度;監測計劃的有效實施、保持和改進;碳排放信息報告的碳排放量是否有重大偏差,是否做出合理保證的核查陳述。g 舉行末次會議 核查組長主持末次會議,并向受核查方陳述核查發現和核查結論。核查組和受核查方應當就有關核查發現和核查結論的不同意見進行討論,并盡可能予以解決。如果未能解決,應當記錄所有的意見。 5.5 核查報告編制核查報告編制的流程包括編制核查報告、獨立技術評審及批準核查報告。核查報告需經過獨立技術評審、受核查方確認后方可提交。核查報告應該提供核查過程的完整、準確、清晰和簡明的記錄,并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a 封面(包括核查報告標題、核查機構名稱、核查報告的編號,報告出具的時間);b 核查的目的、范圍和準則;c 受核查方的名稱、地址; d 受核查方責任人的姓名和聯系方式;e 核查機構的名稱和地址;f 核查組成員的信息(核查組長和核查組成員的姓名、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 14 g 受核查方監測計劃的實施情況;h 受核查方碳排放設施、排放源的信息及碳排放量;i 受核查方經核查前后的碳排放量差異及原因;j 受核查方排放數據與上一年對比的波動情況及原因;k 現場核查的時間;l 企業碳排放信息報告需要澄清或修改的情況;m 核查結論;n 核查機構的公正性聲明o 核查組成員對核查報告的簽名確認; p 核查機構對核查報告的公章確認。獨立技術評審是獨立評審員對核查組現場核查過程的核查計劃、數據取樣過程、形成的核查發現及得出的核查結論是否存在錯誤進行最后的系統檢查,以降低核查風險。 獨立技術評審時,獨立評審員根據核查組提交的內部核查文件,對核查的完整過程進行評估,并評價核查組收集的證據是否足以支撐其核查結論,對核查發現提出反饋意見。獨立評審員如不同意核查結論,應與核查組長溝通并形成一致的結論,并反饋給受核查方溝通解決后方可確認,必要時可能需要再去現場。獨立評審過程的有關內容應記錄在內部核查文件中。 核查結論包括通過與不通過。核查機構對于滿足核查準則要求的排放報告做出通過結論;對于不滿足核查準則要求的排放報告做出不通過結論。 5.6 核查的完成核查機構使用授權賬號登陸 “廣東省企業碳排放信息報告與核查系統” ,檢查受核查方是否按以下要求提交相關報告文件 a)基礎數據表需上傳可編輯版( excel 版)和蓋章版( PDF 版)到系統;b)電力、水泥、鋼鐵、石化企業的企業二氧化碳排放報告需在系統上提交;c)造紙企業的造紙和紙制品生產企業二氧化碳排放監測計劃及信息報告需上傳可編輯版( excel 版)和蓋章版( PDF 版)到系統;d)民航企業民用航空企業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排放報告及附表需上傳可編輯版( excel 版)和蓋章版( PDF 版)到系統; e)若電力、水泥、鋼鐵、石化、民航企業的監測情況發生變更,需根據變更后的情況在系統上提交企業二氧化碳排放信息監測計劃;f)其他報告指南中要求上傳的文件。 15 核查機構在系統上錄入和提交核查報告,并將蓋章版核查報告以附件形式上傳至報告系統,并向受核查方出具書面報告。 核查機構應通過電子和紙質的形式做好核查記錄和文件的保存工作,保存期 15 年。核查機構未經省生態環境廳授權,不得披露受核查方的任何相關信息。 核查機構應保存的核查資料至少包括受核查方提交的資料;核查機構的內部核查文件;核查機構出具的核查報告。內部核查文件的記錄應貫穿核查的整個過程,應至少體現以下內容 1 核查啟動前與受核查方的委托協議過程記錄;2 核查啟動時的組建核查組、與受核查方建立初步聯系、評審受核查方提供的文件并進行前期分析、 編制核查計劃,識別取樣重點,并提出現場核查所需的文件清單、核查組現場核查工作分配及核查表的編寫等過程記錄;3 現場核查實施的首次會議、確認和調整核查計劃、對現場信息收集和驗證、形成核查發現、核查溝通、末次會議等過程記錄;4 編制核查報告、獨立技術評審、與受核查方進一步溝通及確認、核查報告的批準和提交等過程記錄。 6 風險分析與控制 風險分析貫穿在碳排放核查的整個過程,核查機構應在核查的各個環節注重各類風險的分析評估,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核查風險。 引起碳排放報告出現重大偏差的風險包括企業自身的固有風險以及控制風險。固有風險即不考慮企業采取控制活動時,碳排放報告中出現可能導致重大偏差的參數。企業應建立控制系統并采取控制活動,如采用高質量的數據質量管理系統和完善的能源統計制度來降低固有風險的發生??刂骑L險即企業不能及時由控制系統防止、查出和糾正企業碳排放報告中導致重大偏差的參數。因此碳排放核查要針對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作出相應的評估。 a 在合同評審階段,根據委托方提供的信息,核查機構可以評估核查任務存在利益沖突的風險以及無法完成核查任務的風險,并做出是否接受核查委托的決定。 b 在核查啟動階段,根據受核查方提供的信息,核查組可以評估核查任務的規模、復雜性,并對以下內容進行分析以降低核查風險 碳排放監測計劃的要求,是否有變更; 16 行業碳排放設施類型、排放活動類型、規模和復雜性;數據可溯性;企業控制系統和控制環境。c 根據以上分析,核查組制定現場核查實施計劃。在現場核查實施階段,核查機構需進行以下活動以降低核查風險 檢查受核查方是否依照監測計劃進行碳排放報告,如果有不遵循監測計劃進行的部分,是否會引起數據重大偏差; 檢查企業的控制系統是否能夠有效降低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評估不同時期排放量的波動情況以及與同時期比較這些波動是否合理,識別突出的數據錯誤、數據缺口以及不符合實際情況的一些 數據; 對數據進行詳細驗證,檢查數據是否能夠追溯到原始證據,使用外部數據來交叉驗證數據的合理性,對數據進行校正; 通過現場的觀察和走訪,檢查碳排放報告設施邊界的完整性,監測計劃中所列的排放源的完整性,源數據與加總數據之

    注意事項

    本文(廣東省企業碳排放核查規范(2021年修訂).pdf)為本站會員(齊劉海)主動上傳,環境100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環境100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7 環境100文庫版權所有
    國家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6041442號-6

    收起
    展開
    中文无码小说
  • <xmp id="eeece"><table id="eeece"></table>
  • <option id="eeece"><noscript id="eeece"></noscript></option>
  • <bdo id="eeece"><center id="eeece"></center></bdo>